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光學天文與技術應用研究室利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高精度測光資料,在低振幅盾牌座delta型脈動變星中發現大振幅delta型變星(HADS)的脈動特徵,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文學雜誌》上。
多數變星處於恆星演化的不穩定階段,按照變星產生亮度變化的原因,可分為物理變星和幾何變星,約90%的物理變星為脈動變星,其光度變化由恆星外層大氣收縮和膨脹產生。恆星週期性的收縮與膨脹,引起恆星半徑、溫度及總輻射能量發生變化,因此憑藉星震學方法深入研究脈動變星,對於瞭解恆星內部結構及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盾牌座delta型變星是典型的晚A或早F型脈動變星,在赫羅圖上位於主序和經典脈動不穩定帶交叉處。其脈動週期為1到6個小時,光變振幅小於0.3個星等,質量在1.5到2.5倍太陽質量之間。該類變星具有豐富的徑向或非徑向脈動模式,透過對不同脈動模式分析和研究,進一步增加了運用星震學探測恆星不同深度脈動機制的機會。
科研人員利用KIC 12602250的長曝光時序測光資料,進行深入細緻的頻率分析,探測得到該星兩個主脈動頻率F0 = 11.6141(1) cycle/day和F1 = 14.9741(2) cycle/day,頻率間的比值F0/F1為0.776,表明該變星是一顆低振幅徑向雙模脈動的脈動變星(圖1),這是首次在低振幅delta型變星中探測到徑向雙模脈動。對主脈動頻率及其組合頻率振幅隨時間變化的研究發現,F1和F1-F0的振幅隨時間有增長趨勢(圖2),表明KIC 12602250可能是第一次穿越脈動不穩定帶的後主序delta型變星,且F1中檢測到的緩慢振幅增長或是恆星演化的結果。
圖1.KIC 12602250頻譜和預白化過程。上圖顯示兩個獨立頻率、兩個諧頻和三個組合頻率,標記獨立頻率F0、F1;下圖顯示白化八個顯著頻率後的殘差。虛線是奈奎斯特頻率
圖2.由左到右分別為頻率F0、F1、F1-F0的振幅隨時間變化
來源: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