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城市的人,過貫了燈紅酒綠的生活,玉饌珍饈,大廚精心打造的美食,吃起來也覺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毫無特異之處。
我長住縣城,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喧囂,雖不敢說物產應有盡有,但物產豐富,倒也不缺太多。
現而今國富民強,不是大富大貴,作為平頭百姓一個,也早已不愁吃喝,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吃得心寬體胖,血糖血壓血脂飆高,倒是擔心攝入營養過於豐富,吃壞了身子。
人的慾望是無窮的,餓肚子的時候,心想,什麼時候能吃飽就好了。現在肚子吃得飽了,愁的是換著花樣,怎樣才能吃得好。
其實,要想吃得好,最簡單粗暴,就是到山裡去做客。
來到山裡,煮來平常食材,吃得反倒是津津有味,不是美食,勝似美食,覺得是少有的美味。平常吃飯,吃一碗就覺得飽了,來到山裡,吃三碗怎麼還有點餓呢?
新鮮的豬肉,山裡不會常有。
硬化的水泥路面,延伸到了灌陽的山山箐箐,二十人以上的村屯,都要求修建能通車的水泥路。
交通條件的改善,一些頭腦靈活的小商小販,開著小貨車,走村過戶,開進祟山峻嶺,車裡裡搭載一些貨物貨物和蔬菜,其中也少不了中國人愛吃的豬肉。還有人騎著摩托車,專門帶著一些豬肉,到村裡來賣的。
這些新時代的賣貨郎,極大地方便了那些不方便出遠門的村民,使得部分生活在偏遠的山村的村民,經常吃到新鮮的豬肉和水果,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山村有肉,不過,長在豬身上。
從豬變成肉,還需頗費一番周折。
山裡養的豬的豬肉,與市場上賣的豬肉之間的差別,相當於飼料雞與土雞之間的差別。
只可惜不能想吃就吃,零敲碎打地割塊下來,要吃就得一刀將之放倒,洗淨刮毛,開腸破肚,大缷八塊,山裡人家一年到頭,其實是難得吃上新鮮的、自己養的豬肉。
新鮮豬肉不常有,臘肉倒也不缺。
從豬肉變成臘肉,除了需要時間外,還需要柴火的烘燻。
超市的冰櫃裡,也有臘肉售賣,那多是一種速成的臘肉,只是表面被燻黃,未深入其裡,就被洗淨放到冷凍箱儲存。
而山裡的臘肉,經年掛在灶頭之上,煙熏火燎,經年不斷,歲月和木香,已與豬肉的蛋白,交融在一起。
只是,即使在山村,長年燒木柴的人家,也漸漸地少了。
山裡的蔬菜,品類不會很多,畢竟,房前屋角,土地有限。然而,種出來的蒸菜,絕對是精品,蔬菜瓜果,透出一種別樣的清香。
禾花魚,是一種季節性的食物,一年當中,只有七月或九月左右,在早稻或晚稻收割之際,這種被禾花餵飽的小鯉魚,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禾花魚。
再配上一根大冬瓜。
灶頭還掛有幾塊臘肉。
與飯店裡的大廚不同,來到山裡人家,臘肉通常不炒著吃,而是用來打湯。
山裡人家做菜,沒有太多的技巧,鐵鍋燒熱,入油爆姜爆蒜,臘肉入鍋,翻炒片刻,即兌入清水,加鹽少許,煮熟即可食用。
長年烘製的臘肉,臘肉的結構組成已經有了變化,肥肉部分,有點像毛玻璃,呈半透明狀,吃在嘴裡,不覺肥膩。
山裡的禾花魚,應歸於山珍一類。
從梯田裡撈出的禾花魚,去鰓去膽,入鍋煎黃,就成了上等的食材。配上青椒番茄嫩豆腐,簡直就是絕配。禾花魚在鍋裡煮熟後,一口咬下,無一不酥,外焦裡嫩,雪白細膩的魚肉裡,彷彿還散發出淡淡的禾花香味。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灌陽人在灌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