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和我一樣,第一次知道陽春麵這種美食,實在電影或電視劇裡面。不過一般都是古裝劇,大俠仗劍江湖發現肚子餓了,就到飯館招呼夥計,點上一碗陽春麵。不一會夥計就會端出一碗熱騰騰的麵條說到,“你的陽春麵來了,客官請慢用。”
看著大俠吃得津津有味,坐在電視機面前的我不免也有些嘴饞。不過當時年齡尚小,連陽春麵是什麼都不知道,最近查閱資料才對陽春麵的淵源有些許瞭解。
陽春麵名字的由來
作為揚州的地方特色麵食,它的來歷有許多的說法。在這裡我說一個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來歷,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愛好遊玩的皇帝帶著一位美女,去民間遊玩。路上肚子餓了,遇到一賣麵條的小販正在路邊叫賣,遂上前去吃麵。
乾隆見這麵條清湯寡料,沒什麼看頭,有些皺眉。但肚子實在是有些餓了,就想先對付一下。不料一口下去,這碗清湯素面卻格外開胃提神。於是便問小販這面叫什麼名字,小販回答還未取名,乾隆心想這麼好吃的面竟然沒有名字,不如就有自己來給它賜名吧。
因為當時正值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生長。乾隆便給這一碗麵條取名為“陽春麵”。得到皇帝賜名的麵條後來就慢慢地在民間流傳開來,最終變得家喻戶曉。今天要說的這家店,正是江蘇一代有名的陽春麵館,更是傳承百年的老字號。
三代傳人,來過客人他都記得
早上5點,在高郵市的中山路的一條巷子裡,一個看上去就有些年頭的磚瓦房裡面,一位大叔正準備開店。他是這家麵館的第三代掌勺人,從小就跟著父母忙前忙後,時間一晃都有40幾個年頭了。
這個老房子對於他來說,傳承下來的不光是手藝,更是一種情懷。在這裡他練就了一項絕技,凡是來過的客人,只要是高郵的老鄉,幾乎他都能夠記得。什麼人,有什麼特殊需求,還沒等人先開口,他就會事先問到“今天是不是也少辣,不要蔥啊。”
這種功力如果不是過目不忘的天才,那就是長年累月的習慣訓練出來的。雖然小店的環境,不怎麼樣,甚至在早些時候,這裡還是用的柴火土灶來煮麵,炒菜。但對於愛吃他家麵條的客人來說,這些都不算什麼。
大叔賣面,醬油裡有學問
陽春麵又叫清湯光面,如果沒有吃過的朋友,想一想自己小時候有沒有吃夠,只放豬油醬油的麵條,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我相信很多朋友看到這裡,一定會說“那不就是醬油麵嗎,那得多難吃啊。”
對於口味比較輕的江蘇人來說,不需要大開大合的麻辣口味,也不需要北方那種比較粗獷的麵食文化。細膩悠閒,才是陽春麵裡面的精髓。雖然一碗麵還不到4塊,用料也極其簡單,但要做好一碗陽春麵,不用心是做不好的。
傳承三代而屹立不倒,大叔家的麵條學問全在醬油裡面。本地的黃豆醬油,配以生薑、洋蔥、小蔥和薄鹽以多年研究出的比例,再加上一味獨家秘料在鐵鍋中熬製。這種特殊調味的醬油,就是他家陽春麵的秘密武器之一。
想要味道更鮮還需要有另外一道調料,那就是每天新鮮送達的蝦粉。經過小火慢焙,蝦粉既不會焦掉,又格外的鹹香酥脆。一勺蝦粉幾勺醬油,摻和在一起放在碗裡,隔水加熱。一隻只小碗就像是飄在海上的小船一樣,準備滿載而歸。
麵條出鍋,再淋上一瓢高湯,細細的麵條混合著鮮美的湯汁,被吸入嘴裡。味道雖不濃烈,卻格外的溫潤,開胃。就算是食量不大的美女也能一口氣連吃三碗,不過對於北方人來說,這種麵條連吃三碗都不算事。
總結
回想電視劇裡面大俠吃麵,在今天看來明明知道是道具面,還有演員的精湛演技勾勒出來畫面,但正是因為陽春麵本身就有著這樣的魅力,才會被人們樂此不疲搬上電影熒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