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兩天,中國第三季度經濟資料出爐,由於受到疫情,全球性的能源危機等等問題的影響,第三季度GDP增長率不及預期。這事本沒有什麼好說的,深化改革不是“請客吃飯”,再加上各種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出現陣痛是難免的。
值得一聊的是,第三季度增長率資料出來以後,中國國內對此早有預期,也沒什麼太大反響,反倒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著急”的不行,各種論調層出不窮,但話裡話外就一個意思: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了,應該趕快學美國,開閘放水刺激經濟。
這事就比較奇葩,眾所周知,自從中美貿易戰以來,唱衰中國,就是西方媒體的主論調。結果現在中國經濟,只是增長稍微放緩了一下,西方媒體應該樂見其成啊,怎麼表現得比我們自己還著急,還“好心”的幫我們出主意呢?
一、全球供需失衡之下,商品是有數的,貨幣是無限的,中國不刺激經濟,就得美國自己放水
作為世界輿論的霸主,美國的利益,就是西方媒體的指揮棒。
那麼一直以來,都在打壓中國,唱衰中國經濟發展的美國,為何突然之間,就開始“關心”起中國經濟的增長資料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美國關心的不是中國的增長資料,而是他們國內被買空的貨架。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生產鏈條受到極大的破壞,導致供需關係失衡。簡單一點理解,就是工廠都停工了,生產出來的商品,不夠全世界消費者使用。
對於美國來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個辦法。第一,美國自己大量印鈔,利用美元世界貨幣的屬性,從全球市場上購買商品,別管其它國家的人民,是不是餓死了,只要美國人不缺消費品就行。
第二,讓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開閘放水,刺激經濟,生產出更多的商品來,徹底解決供需失衡的問題。當全球市場上,商品不再短缺了,那麼美國超市貨架被買空的情況,自然也就不再有了。
前一個辦法,美國自從疫情以來,就一直在使用,到現在為止,短短的2年時間,已經放水超過7萬億,結果弄得現在美國物價高漲,美聯儲都快撐不住了,但國內物資供應短缺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別說超市貨架了,肯德基炸的雞腿都不夠了。
而之所以產生這種現狀,根本原因是,你美聯儲可以開動印鈔機無限印鈔,但全球市場上的商品就那麼多。在商品供應沒有增加的基礎上,美聯儲就算放再多的水,也只能是把原本一塊錢的東西,變成兩塊。這就好比你不去種地生產糧食,光印錢是變不出饅頭來的。
既然第一個辦法失效了,那麼美國要解決國內通脹的問題,就只能寄希望於第二個辦法,讓中國擴大生產。要擴大生產,就需要資金投入,這個資金投入,很多時候是需要國家貨幣政策支援的,簡單一點來說,就是銀行肯貸款給企業了,企業才能擴大規模,生產出更多商品。
看上去這是一件好事,企業擴大生產,出口更多商品,賺了更多美元。但實際上,在美聯儲無限制印鈔的背景下,美元貶值的很厲害,你賺錢的速度還趕不上它貶值的速度,那麼這就不是賺錢,而是虧錢。
更重要的是,眼下全球供需失衡,是疫情帶來的短期現象,從長遠來看,生產力過剩的問題,才是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最大的難題。如果不加節制的貸款給企業擴大生產了,等過兩年疫情過去,這就都成了負擔,最後還得國家買單。
所以說,中國是寧願看到經濟增長不及預期,也不願看到因為經濟過熱,等疫情結束之後,被美國收割。
但這麼一來,美國就抓瞎了。你中國不多生產商品,美國為了滿足國內消費者所需,就只能花更多的錢,去全球市場上購買商品,物價就會進一步上漲,社會矛盾也就越演越烈,什麼10萬人罷工啊,430萬人辭職啊之內的東西,就接踵而至了。
所以說,美國真正關心的,不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率,而是他們美國國內超市的貨架。
二、對於西方其它國家來說,中國是世界經濟的引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全球經濟增長就要失速
那麼除了美國,其它西方國家的媒體,為何也如此“關心”中國經濟增長的問題呢?
這一方面當然是因為美國的輿論霸權導致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從他們各自的利益出發。包括最近跳得很高的澳大利亞和日本在內,世界主要經濟體,最大的貿易伙伴,幾乎都是中國。
因此別看他們在輿論上跟著美國沆瀣一氣,圍堵中國。但是在經濟上,其實都跟中國深度繫結。平時全球經濟運轉正常的時候,還看不出什麼,現在因為供應鏈危機,能源危機等,全球經濟復甦受阻,中國又在堅持深化改革,他們就有點麻煩了。
我們經常說某某國搭上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便車,其實如果僅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廣大發展中國家,對於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的依賴,是比不上發達國家的。道理很簡單,中國經濟就算以中等速度增長,對於越南來說,因為它底子差,這點油水就足夠他們發展了。
但是對於日本,歐盟這樣的發達國家和經濟體,他們經濟體量大,底子好,增長慢,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一放緩,對他們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就迅速下降了。
舉個更直白一點的例子,泰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以農副產品為主,就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了,人們對香蕉和大米的需求不會消失。但德國向中國出口的是高檔轎車,中國經濟增長一放緩,原本要買進口車的中國消費者,就去買國產的了,這對於德國經濟來說,當然不是一個好訊息。
根據權威部門的資料,自從2006年開始,中國已經連續15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這個資料背後,是龐大的中國市場,龐大的中國對外貿易。
而對於西方發達國家來說,中國經濟增長,對他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其實更加突出。因為二戰以後經過幾十年發展,發達國家的市場,基本上已經飽和了,想要尋找新的增長點非常困難,而現在中國就是那個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增長點。
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上,西方國家“關心”中國的經濟增長,本質上其實是關心他們自己的經濟復甦。
三、西方只關心中國跑的快不快,卻從來不管我們跑的穩不穩
最後一個問題,就算西方國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關心中國經濟增長率的問題,看上去也沒什麼問題,如果雙方能夠雙贏的話,不也是一件好事嗎?
問題的關鍵是,這種“關心”,它看似是要與中國實現雙贏,然而實質上就是拔苗助長,壓榨你身上的最後一滴血。用雞湯文的句式來說,就是他們只關心你跑得夠不夠快,卻根本不考慮你還能跑多久的問題。
說白了,西方國家才不管你中國什麼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也不管你什麼高房價導致年輕人“躺平”,甚至不願意生育的問題,更不會考慮中國的未來;他們只想要借中國高速發展的這股子東風,渡過眼下的經濟困局。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這就好像一個年輕人初入社會,靠著敢打敢拼,吃苦耐勞,很快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本應該好好做產品,以求長遠發展,但是旁邊一群資本家,鼓勵他說自己做產品多費勁啊,你就繼續搞併購,擴大公司規模,那樣賺錢比你辛苦做產品快多了。
從眼前來看,年輕人拿著資本家借給他的錢,擴大了公司規模,但這種無序擴張,沒有真實的產品做支撐,註定是空中樓閣,沒辦法長久。到了那時,資本家們拿著借條,把公司瓜分了,年輕人辛苦了幾十年,最後不但沒賺到錢,還搭上了自己的全副身家。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現實的例子擺在前面的,曾經與中國同樣作為金磚國家之一的巴西,就是在這種套路里,逐漸被西方忽悠到幾近破產的。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眼下的中國,已經不是“達康書記”那種“唯GDP論”的時代了,十九大報告裡說得很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現實的例子,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同樣高速發展,但就因為沒有處理好房地產泡沫的問題,使得日本經濟一下子“失去了30年”,至今還在原地徘徊。
以這個代價作為參考的話,今天中國在深化改革的路上,遇到的這點陣痛,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是日本,日本國小人少,還因為二戰的原因被美國監管,對美國和西方的“威脅”沒那麼大,因此美國能允許日本在原地停滯30年。可如果中國到了當初日本的地步,美國還會給你停滯的時間嗎?
答案不用多說,蘇聯的例子就在前面,殷鑑不遠。
四、結語
《韓非子》之中,記載了一個扁鵲給蔡桓公治病的小故事,其中有段話是這麼說的: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大概意思是說,一個人的病在面板紋理間的時候,用熱毛巾敷一下也許就好了;當生病危及到肌肉,就需要用針灸;當病到了腸胃,就需要用湯藥,等病到了骨髓的時候,就沒有辦法治療了。
人如此,國家也是一樣。治病會疼,會不舒服,國家深化改革,自然也有種種陣痛,經濟增長放緩,就是典型的表現。但不能因為怕疼,就把本來可以輕鬆解決的問題,拖到無解。
換個角度,毛主席曾說:“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
現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這麼重視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那就說明,這玩意真的不應該那麼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