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津湖戰役勝利的訊息傳回來之後,被安排在功德林中改造的國民黨高階將領們可謂是炸開了鍋。
群情激憤之下,甚至有不少人揚言要去朝鮮戰場一線作戰、效仿冰雕連戰士報效國家。
要知道,剛進來的時候,這幫眼高於頂的國民黨將領,可一個個都是囂張跋扈的“大爺”,直到抗美援朝爆發後,也有不少人等著看笑話,後來能有這般轉變,著實讓人驚歎。
那麼這些人為何前後態度迥異?又在功德林裡發生了哪些故事呢?
人生百態:功德林裡有派系
國民黨裡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就是“派系鬥爭”。
雖然同在一個政黨內,但是那些國民黨高階將領愣是能夠分出土木系、保定系、黃埔系等等派系,把派系鬥爭搞得如火如荼,著實讓人驚歎。
而更讓人驚歎的是,那些被俘的國民黨高階將領甚至將這種派系鬥爭帶進了功德林裡,在抗美援朝問題上也要爭個高低。
功德林裡的戰犯們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派系,分別是以文強、黃維為首的“看衰派”,以杜聿明、楊柏濤為首的“實幹派”以及以王耀武等人為首的“中立派”。
所謂“看衰派”很好理解,主要是一些看好美國的成員,他們大多數人還抱有一些僥倖之心,覺得新中國倘若在朝鮮戰場上落敗,那麼國內格局必然會發生巨大動盪,盤踞在臺灣地區的蔣介石也就有了反攻希望。
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他們甚至還做出了種種匪夷所思的舉動。
比如說,黃維等人曾暗自找到其他將領,以一種互證的方式,再次表明了對蔣介石的忠誠。
這既是為了撇清他們與共產黨的關聯、避免以後遭到蔣介石的清算,同樣還能提前邀功,能夠在蔣介石面前刷一波存在感,可以說一舉兩得。
至於“實幹派”,指的則是杜聿明以及楊伯濤這種民族立場堅定的愛國將領。
他們站在民族的立場上,還是希望新中國能贏,為此他們不僅多次與黃維等看衰派成員據理力爭,甚至還積極與我黨聯絡、出謀劃策,客觀上為我黨作出了一些卓越的貢獻。
至於我們最後要提到的中立派,立場就比較隨意了,他們大多都抱有一種隨遇而安的態度,既不渴望蔣介石再度帶給他們權力富貴,同樣也因為看不到任何獲勝的希望,所以不願意主動去給我黨出謀劃策。
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以王耀武為代表的中立派將領還是比較“佛系”的。
可無論是這三大派系中的哪個派系,都有著一個共同想法,那就是中國志願軍戰勝聯合國軍希望渺茫。
大家也不用怪他們悲觀,作為國民黨前高階將領,他們一直都是以國民黨的方式在思考問題,在衡量兩支軍隊強弱的時候,總是把“武器”抬到太高的位置,忽視了人民才是決定戰爭成敗的根本。
也正因如此,功德林中實幹派們的貢獻才顯得尤為可貴,因為他們願意為一場“沒有勝利希望”的戰爭獻謀獻策,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氣。
更不用說,這些人還確實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群策群力:功德林裡有功臣
在功德林戰犯中的“實戰派”中,為我國志願軍抗美援朝作出較大貢獻的,有兩個人,分別是杜聿明和楊伯濤。
作為黃埔一期學員,杜聿明和黃維、宋希濂等人是同期生,在國民黨中的資歷很老,軍事指揮才能也不錯,這也是他能統帥國民黨幾十萬大軍、成為戰區級長官的主要原因。
當然,既然是進了功德林,那麼往昔的權勢也就都不作數了,杜聿明真正為我黨作出的貢獻,在於其對美軍機械化不對以及美軍戰術的瞭解。
在杜聿明從黃埔軍校中畢業不久,就得到了徐庭瑤的賞識、被調到了南京陸軍交輜學校擔任學員隊隊長一職。
要知道徐庭瑤在我國機械化部隊建設方面可以堪稱是“元老級”的人物,他甚至還專門編有一本書叫做《機械化軍備論》。
杜聿明在他手下做事,自然而然就受到了這方面的薰陶和培養,這也是為什麼杜聿明能夠成為我國第一支機械化師的師長、成為我國當年唯一一個裝備齊全的作戰軍的軍長。
後來,當杜聿明麾下的第五軍獲得不少美械、需要培訓的時候,主抓此事的就是杜聿明本人,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和美軍教官打了很多的交道、關於美械裝備和美式作戰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也正是那段時期的努力,為他後來給志願軍提供建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杜聿明不僅給我軍詳細介紹了各種美械裝備的用法和引數,甚至還分解了美軍的常用戰法、一條條列舉在臺上教的報告中。
也正因如此,彭老總在與美軍作戰的時候,才會對美軍的武器和作戰方法如數家珍。
倘若說杜聿明對於我軍的幫助仍舊偏向於“美械”的話,那麼原國民黨18軍軍長楊伯濤,給我軍的幫助則更加偏向於“戰術”。
由於在1945年的雪峰山會戰中,楊伯濤親自指揮部隊與美軍打過配合,甚至在陸空協同作戰上也有過相關研究。
所以他對美軍的各式戰術極為了解。在與其他“實幹派”成員交流過後,楊伯濤主筆寫下了浩浩蕩蕩6萬字,這6萬字最終整合成了一份報告,報告的名字就叫做《美軍戰術之研究》。
杜聿明、楊伯濤等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就連毛主席在看了兩人上交的報告過後,都鄭重的說過這樣一番話,
“他們對人民是有貢獻的。”
楊伯濤後來還被我黨授予了一件印有“抗美援朝”字樣的白襯衫,以彰顯其功績。楊伯濤本人對於這件襯衫非常喜愛、珍惜,每年都要拿出來穿幾次,穿完之後就鄭重地將其收起來,以至於幾十年過後這件襯衫竟然都還跟新的一樣。
當然,杜聿明與楊伯濤的貢獻大,並不意味著其他人就沒有功勞,甚至我們可以說,在功德林你的每一位戰犯,都是為抗美援朝出過力的。
態度轉變:戰犯也是愛國人
我們前面也提到了,功德林裡面的人大致可以分為三撥,除了實幹派貢獻卓著、中立派有可能被爭取外,看衰派本來應該堅定的站在我軍隊裡面才對,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說功德林裡的所有戰犯都對抗美援朝有貢獻呢?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軍用實力折服了公德里的這些將領們。
當我國志願軍與美軍在雲山的第一次戰鬥落幕、我軍大勝的訊息傳回國內後,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當我軍攻克漢城、將美軍再次趕到三八線以南的時候,仍有很多人站出來質疑訊息的準確性,可是等到長津湖戰役的結果傳回國內之後,所有當初不看好我軍的人都沉默了。
志願軍將士們,以他們脆弱的血肉之軀,抵抗住了朝鮮半島那零下40度的嚴寒,抵抗住了來自世界霸主國家軍隊的一次次進攻,抵抗住了世界上最先進槍炮的侵襲,這是什麼?這是由中國軍人創造的奇蹟。
“給我一把槍,我要上前線!”
就連戰犯中最頑固的那些人都動搖了,至於那些原本就有著強烈民族信仰的人們,更是爭先恐後的想要去前線作戰、為自己的國家出一份力。
可是上戰場畢竟不只是說說那麼簡單,戰犯們更不可能前往朝鮮半島前線,那他們該如何給志願軍們做貢獻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炒麵,彼時我軍在朝鮮半島上的幾十萬人,一個月就要消耗超過1400萬斤炒麵,而東北所能承擔的需求僅有1000萬斤,多出來的400萬金就只能由全國各地的人民出力。
那段時間,你在全中國處處都能看到炒麵的動靜,就連周總理在忙碌的工作之後都會到後院裡去炒麵。
而功德林裡亦是如此,為了能讓戰士們在前線吃飽穿暖,昔日的高階將領們,要麼是在炒麵,要麼是在縫衣服,雖然說做的都是小事,但是他們的臉上大多洋溢著光榮的笑容。
為捍衛祖國和平而工作,何來小事之說?為保護國人之家園,幹啥都不算磕摻。
也正是因為萬眾一心,所有國人的力量都擰成了一股勁,所以我們最終才能夠擊敗美國、揚我國威,深切緬懷最可愛的人民志願軍,誠摯感激為締結中國如今之和平盛世,作出過貢獻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