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神舟十三載著我國3名航天員進駐“天和”核心艙,讓大家對這型已服役20多年的載人飛船投來了更多的關注。而在央視《焦點訪談》的報道中,也出現了3艘神舟飛船同框的畫面,這可是以前從未有過的。透過官方曝光的畫面,我們看到2艘神舟周圍搭滿了腳手架和維護平臺,另一艘則單獨靜置在一邊,而其中有一艘暫時還沒裝推進艙,你看得出是哪一艘嗎?
實際上,自神舟八號以來,我國的載人飛船就已經具備了批次生產能力。如今到了空間站階段,每年最少要發射2艘,再加上“滾動備份”的要求,也就是說神舟飛船的年均產量至少是3艘。另外,除了載人飛船之外,我們每年還要往空間站至少發射2艘天舟貨運飛船,兩型飛船的年均產量至少在5艘,甚至更多。
另一方面,在運載火箭的批次生產上,我國最安全的運載火箭長2F總產量已達21枚,年底還會發射1枚,成功率100%。而今後每年,5艘飛船配套的3髮長2F和2髮長7,是最基本的需求,這樣的頻率將一直延續到2026年,直到新一代飛船和新921火箭投入載人任務之後,長2F和神舟飛船將進入混用階段,而後再經歷漫長的退役過程。
如果再加上空間站發射任務、探測器發射任務、平時的衛星發射和商業任務,我國年均火箭產量超過百枚,平均三四天就生產一發,這樣的速度堪比“生產火腿腸”。而這些火箭將包括長征9號、新921、長5系列,長8R可回收火箭、長7、長6和快速小火箭,以及大量的民營火箭。
這樣的成績單,是中國航天人65年來努力拼搏的結晶,在美國的航天技術封鎖和打壓下,我們不但取得了突破,而且部分技術還領先,我們的空間站雖然比國際空間站晚了23年,但是建設速度卻是他們的10倍,明年我們就可以基本完成空間站的一期工程。“我們吹過的牛,都實現了”,而部分國家僅僅只是吹牛而已。
不過,我們也不能忘記,美俄等航天強國,一刻也沒有放慢發展的腳步,特別是俄羅斯,真的是在“勒緊褲腰帶”發展航天。前不久,網上也有一組圖片顯示,在拜科努爾發射中心的總裝廠房內,同時出現了1艘“聯盟”載人飛船,2艘“進步”號貨運飛船和1個新“碼頭”號節點艙,而在國際空間站上還有俄羅斯的1艘“聯盟”載人飛船和1艘“進步”號貨運飛船,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運載火箭方面,俄羅斯也放出了薩馬拉“進步”總裝車間的畫面,裡面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據粗略估計,至少有4枚各種型號的“聯盟”火箭正在裡面組裝。雖然俄羅斯前不久剛剛宣佈放棄重型探月火箭的研製,但仍有“質子”M、“聯盟”、“安加拉”A5在役,甚至還正在研製阿穆爾-LNG可回收重複使用火箭。
至於美國,SpaceX公司的第3艘載人“龍”飛船即將投入運營,貨運“龍”正在發展第三代,準備往返於月球門戶空間站。NASA官方的“獵戶座”登月飛船以及波音公司的“星際線”也正在加快研製當中,甚至連藍色起源公司在搞出亞軌道飛船之後,也準備進軍登月飛船。
而格魯曼公司在前不久也放出了3艘“天鵝座”貨運飛船同框的畫面,這種飛船也負責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他們還準備在“天鵝座”的基礎上,改裝出月球門戶空間站的第一個艙段HALO,其原理有點像我們當初在“天舟”飛船基礎上,發展出“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一樣。
至於印度,算了,印度就不說了。總之,我們在加快追趕,美俄也沒有放慢步伐,各個航天大國正在你追我趕,在看到我們自己的進步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我們是後來者,面對經歷過冷戰時期瘋狂的“星際爭霸”時代的美俄,仍需要加快追趕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