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之後,原本同是一家的俄羅斯與烏克蘭各走各路,兩國之間多年明槍暗箭不斷,其中一邊連話事人都換了幾茬。但關鍵節點克里米亞,以及被視為局勢導火索的“金雕部隊被迫下跪”事件,卻始終擁有極高的話題度。
局勢導火索:“金雕”一跪
“金雕”作為主權國家烏克蘭最精銳的特種部隊,卻在自己國家的城市廣場被迫公開下跪,向民眾表達懺悔並請求原諒,這在整個現代世界範圍內都極為罕見。
倒不是說軍人就不會犯錯,但當人們討論“軍隊”這個概念而非軍人個體,他們代表的就是國家最為強大的力量。軍人一旦有錯,需要接受的是軍法處分乃至審判,而不是這種類似遊街示眾的做法。
為什麼這樣的事會發生在金雕部隊身上?因為當時的烏克蘭,正處在風雲多變的非常狀態下。
時任總統的亞努科維奇力推其“平衡外交”政策,打算從俄羅斯獲取穩定便宜的油氣來源,因此暫停了烏克蘭加入歐盟的流程。
這一決定加劇了國內對親俄派政客的不滿,各種遊行示威越鬧越大,總統控不住局面最終腳底抹油跑到了俄羅斯,烏克蘭臨時政府上位。
這個臨時政府上位之後,同樣必須面對一個內外交困、一點就著的烏克蘭。再加上亞努科維奇本人勢敗出逃,他留在首都基輔郊外的豪華莊園也被公之於眾。
烏克蘭人本來就不滿生活水平線長期在低位徘徊、期盼著加入歐盟過好日子,這個時候卻發現本國總統坐擁140公頃、自帶高爾夫球場遊艇碼頭直升機停機坪甚至還有私人動物園的豪宅,連洗手間都用鍍金裝飾……,烏克蘭國內的局面更加沸騰、難以平息了。
臨時政府顯然也明白自己手中掌控的局面不穩,他們選擇的第一步操作就是拿特種部隊開刀。
此前金雕部隊在發生於基輔的“邁丹廣場革命”事件中執行總統亞努科維奇命令平息暴亂,因此與遊行示威者發生衝突,造成了數十人身亡、上百人受傷的後果。
如今這個總統跑到了俄羅斯境內,臨時政府鞭長莫及無計可施,金雕就被視為“亞努科維奇的馬鞭”推了出去。
隊員遭到逮捕、軍官被逼下跪,這還並不是金雕面臨的全部。
下跪事件之後不久,時任代理總統的烏克蘭議會議長圖爾奇諾夫宣佈暫停“金雕”特種部隊編制,薪水福利全部取消,在此前事件中有暴力行為的隊員,該判刑判刑、該坐牢坐牢,並且還要記入檔案。
簡單地說,“案底”要背一輩子,說不定還要傳承給後代。
烏克蘭局勢的一連串連鎖反應,就此開始。
在第聶伯河兩岸
當然,說金雕下跪是烏克蘭局勢變化的導火索,並不意味著在那之前,烏克蘭這個國家就是鐵板一塊、一片祥和。
由於人口、民族、資源地利、發展路線的不同,當時烏克蘭大致以第聶伯河為界,兩邊各自有各自的傾向,早已呈現出漸行漸遠的態勢。
西部鄰近東歐、人口稀少,經濟以外貿為主,因此在利益和傳統上都更親歐親美;而東部則繼承了前蘇聯留下的重工業遺產,現實層面還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因此天然親俄。
亞努科維奇被視為親俄派代表,他出身的頓涅茨克便是烏克蘭東部的工業重鎮。
當美俄歐三方的博弈進入白熱化,烏克蘭就成了天然的短兵相接前沿陣地。
親俄派總統跑路,另一派上臺成立臨時政府,緊接著就對特種部隊開刀。瀰漫在烏克蘭境內、第聶伯河兩岸的態度對立,也由此被擺上檯面,明晃晃地亮了出來。
更何況,金雕部隊本身也作出了相當猛烈的反彈:就在代理總統宣佈解散命令的當天,至少35名金雕成員持械出逃;與此同時,還有大量成員透過網路彼此聯絡,向著唯一明確拒絕執行“解散金雕”命令的克里米亞地區集結。
在烏克蘭的所有轄區中,克里米亞的情況相當特殊,它是在赫魯曉夫時代才成為烏克蘭地盤的,因此親俄傳統和勢力都根深蒂固。
在當地民眾的配合下,金雕只出動幾十人就佔領了兩個檢查站,甚至還有民眾拿著武器去支援幫助他們。最後,在這片地區集結的金雕隊員約有千人,幾乎沒經過任何交火,克里米亞便迅速落入親俄軍隊控制之下。
在不長的時間內,烏克蘭臨時政府先後推行了多項政策,針對的群體並不僅限於金雕部隊,還包括砍掉警察和內務部隊薪水、取消俄語官方地位、宣佈雙重國籍非法等舉措,一浪更比一浪高。
局外人也許會覺得費解,在那麼一個亟需穩定過渡的節骨眼上,臨時政府為什麼要樂此不疲地四處樹敵?
一個不可忽略的可能性是:也許正是因為局面已經到了完全控制不住的邊緣,臨時政府才一次接一次地在政策上加碼,把烏克蘭滾成了一個越來越大的雪球。
如此局面,最內心暗爽的一方大概是俄羅斯。
烏克蘭對金雕下手,俄羅斯緊接著就宣佈其內務部願意接受金雕,給俄羅斯國籍,保留原有名稱和一切待遇;烏克蘭一動手砍警察工資,普京立馬發言“願意給他們一份新工作”。
金雕下跪事件後僅僅半個月,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俄羅斯事實上達成了對該地區的接管。在這個過程中,集結到克里米亞的原金雕隊員截斷了烏克蘭向前線運送的軍火,硬生生控制住了當地的局面,一直拖到俄軍進駐。
隨後,有大約千人的前金雕成員的確如同此前所說的那樣,原地獲得俄羅斯國籍,改換門庭加入了俄羅斯內務部特種部隊(OMOH)。
總之,在這一波連鎖反應中,烏俄雙方各出手段。最後俄羅斯不但從烏克蘭手裡接收了金雕部隊、接收了警察,甚至還收穫了一個烏克蘭海軍司令;G8集團也以克里米亞事件為直接理由把俄羅斯踢出去,從此G8變成了G7,這就是後話的後話了。
淘汰率75%,金雕驕傲的由來
金雕部隊的遭遇在烏克蘭國內國外都掀起了軒然大波,除了事關軍隊必然會衍生大量政治解讀外,也因為烏克蘭“金雕”本身,就是軍隊中的精英。
對這樣的一支軍隊進行取締或改編,必然會引起廣泛的震盪。
“金雕”的前身在原蘇聯時期是內務部屬下一支負責國內安全的特種部隊,駐地大本營就在烏克蘭基輔。
蘇聯解體後,這支部隊自然就由烏克蘭接手。當時烏克蘭治安堪憂、犯罪頻仍,這支隊伍就歸在烏克蘭國家安全域性旗下,主要從事打擊恐怖活動、維護社會穩定等工作,其職責也包括鎮壓叛亂、保護重要官員等等,長期保持著四千人上下的規模。
在烏克蘭,金雕部隊只聽命於內務部,再往上能下令的也就只有總統,議會對他們並沒有調動或者約束的權力。
不僅如此,進入金雕部隊的門檻也相當高,不但對各方面素質都有近乎挑剔的要求,選拔流程也極為嚴格。最終成功成為金雕成員的,無一例外都是軍人中的強者精英。
曾有訊息披露過金雕部隊軍官選拔的淘汰率,高到了75%,也就是嚴格到了平均四人中留一個的程度。這支部隊擁有全軍最精良的武器裝備,工資收入更是比普通民眾平均工資的四倍還多。
一直以來,這支部隊標誌性的藍色迷彩服,在烏克蘭是一種榮耀與驕傲的象徵。
這樣一支有過輝煌過往的精英部隊,卻被自己的國家民眾視為叛徒和罪人,落差之大可想而知。曾經有該部隊的前長官接受採訪,表示“金雕”中的不少人為了保護民眾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最後卻被“像垃圾一樣丟棄”,這是最令人心痛之處。
俄羅斯接盤,七年來餘波不斷
自克里米亞入俄以來,前金雕部隊的部分成員投奔了俄羅斯,也擁有了新的名稱OMOH,於是“金雕部隊”這個名號,彷彿已經註定要成為歷史名詞,漸漸被人淡忘。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這支部隊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但它的舊日成員卻仍然主動或者被動地捲入事件的餘波之中。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上任後,曾將與俄羅斯之間的換俘行動作為重要政績來敦促執行。被用來作為交換籌碼的除了戰俘、間諜等人員外,還有被逮捕判刑的前金雕部隊成員。
而這些因為換俘才得以脫離牢獄之災的前成員中,至少有兩人已經再度返回基輔。他們委託律師向外界釋出公告,稱金雕部隊當年在“廣場革命”中的一切做法並非犯罪,而是在履行保衛國家的誓言。
因為數年以來,關於廣場事件的更多細節逐漸被人梳理出來——此前親自來到烏克蘭會見反對派領袖的美國助理國務卿、金雕部隊裝配的橡皮子彈怎麼會造成實彈殺傷、介入到現場中的第三方力量……
這兩名前金雕部隊成員聲稱“現在仍有戰友被關押在基輔的牢房中”,而他們的訴求則是懲罰“兩面開槍的真兇”、救出被關押的戰友,同時要求總統恢復金雕特種部隊的名譽。
結語
“金雕下跪事件”之所以廣受關注,一方面因為本國軍隊中的精英部隊遭遇如此對待,不說獨一無二,至少也是極為罕見;另一方面則因為一旦將它視為一個節點,引發的後續連鎖反應實在是太過深遠了。
至於它背後真正的真相,金雕前成員們固然心有不甘,甚至有人依舊因此身陷囹圄。但從目前烏克蘭官方表現出的態度來看,大機率依然把追逐支援率放在首位,揭曉真相恐怕是遙遙無期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