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路出擊
美軍在萊特島強行登陸。與陸軍的猶豫不決相反,日本海軍的反應堪稱神速。其根本原因在於,除了基地航空部隊之外,參加“捷一號”作戰的第一主力慄田艦隊遠在新加坡以南的林加錨地,執行誘敵任務的小澤機動部隊尚在本土,他們距未來主戰場萊特灣都超過了20個緯度,海上航行需要數天時間才能抵達。雖然暫時在臺灣馬公待命的志摩第二遊擊部隊距戰場最近,至少也需要兩天時間才能趕到。對美軍突然發起的登陸行動,聯合艦隊必須適時作出快速反應。
10月17日上午8時,仍身處高雄的聯合艦隊司令官豐田副武大將第一時間收到了美軍船隻駛入萊特灣的訊息。8時55分,豐田向各部發出了“捷一號”《聯合艦隊電令作特第14號》警戒命令。好像事先經過商量似的,遠在東京郊外日吉臺地下室的聯合艦隊參謀長草鹿龍之介少將同一時間發出了相同內容的命令,只是編號有所不同——《聯合艦隊電令作第351號》,沒有加“特”。
17日9時08分,草鹿向小澤發出《聯合艦隊機密第170908番電》:“今晨8時,美軍開始登陸蘇祿安島,下一步很可能在菲律賓中南部諸島大舉登陸。此等情況下,為策應第一遊擊部隊之突入,機動部隊須牽制敵航母艦隊於北方海域。鑑於上述判斷,望貴部為全力出擊做好充分準備。”這封電令同時也發給了第一遊擊部隊司令官慄田健男中將、第二遊擊部隊司令官志摩清英中將和第二航空艦隊司令官福留繁中將。
接令之後,小澤於當天中午13時50分發布《機動部隊本隊電令作第7號》:各部務必迅速完成出擊準備,向八島泊地集結;第三航空戰隊收容第六五三航空隊留守大分、鹿兒島機場之餘部及第六零一航空隊可在航母起降之兵力。下午16時40分,小澤再次以《機動部隊本隊電令作第11號》釋出指示:所有第一航空戰隊艦載機由“瑞鶴”號搭載;第四航空戰隊所有戰機全部由第三航空戰隊的4艘航母收容。
10月18日11時10分,豐田發出作戰預令《聯合艦隊機密第181110番電》:
一、雖未能全面把握敵之作戰意圖,然鑑於敵實施登陸蘇祿安島、空襲蘇里高海峽及馬尼拉、宿務等狀況,判斷敵極有可能在萊特島塔克洛班方向登陸。
二、慄田第一遊擊部隊自聖貝納迪諾海峽出擊,全殲敵攻略部隊。
三、小澤機動部隊策應第一遊擊部隊之突入,牽制敵航母艦隊於北方,並相機殲滅潰敗之敵。
四、志摩第二遊擊部隊暫時編入西南方面艦隊,作為海上機動反擊戰骨幹,堅決進行反登陸作戰。
五、基地航空部隊向菲律賓地區集結,徹底消滅敵航空母艦。
六、先遣部隊(潛艇部隊)全力處理敵受傷艦艇,並殲滅敵登陸部隊。
七、第一遊擊部隊突入萊特灣的時間暫定為24日;機動部隊前出至呂宋島以東海面時間為22至23日。
因尚未和陸軍充分溝通,上述命令中雖然要求第二遊擊部隊負責實施反登陸作戰,但並未列出具體參戰的陸軍部隊番號。
這無疑是個“畢其功於一役”的方案,不但遭到海軍內部人員的質疑,連一向與海軍唱反調的陸軍也感到了不安。在18日上午關於發動“捷一號”作戰的陸海軍聯席會議上,軍令部作戰部長中澤佑少將首次向陸軍公開了海軍的作戰方案:將出動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向在萊特灣登陸的美軍發起進攻。
陸軍參謀本部還是頭一次得知海軍要把所有殘存艦隻投入戰鬥的計劃。剛剛從臺灣返回的豐田大將竭力爭辯道,進行一次孤注一擲的大賭博是必要的,這是“摧毀擁有巨大物質力量的敵人的最後一次機會”。豐田解釋說,如果任由美軍在菲律賓登陸,本土至南洋資源區的交通線將被完全切斷,屆時艦隊將失去再行決戰的可能,日本也只有戰敗一條路可走了。與其坐看戰敗,不如傾力一搏,或許能搏出一線生機。
海軍的態度讓陸軍省軍務局長佐藤賢了中將甚感憂慮。如果聯合艦隊在接下來的海戰中敗北,陸軍在“決戰”中還能有多大取勝把握?前首相東條英機身邊有所謂的“三奸四愚”,這位東條的大弟子佐藤位居“四愚”之列,之前曾經多次露過面。但老酒竊以為佐藤一點都不愚,他充滿大局觀的話頗有些語重心長的味道:“聯合艦隊不僅僅屬於海軍,更屬於我們的國家,它的毀滅將使本土無法防止敵人的入侵。只有艦隊存在,才能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所以,請諸位慎重。”
“我非常感激!”中澤少將的聲音都有些顫抖,“我今天才知道,原來陸軍是如此器重聯合艦隊!”中澤的話顯然發自肺腑,但他請求“死得其所”:“菲律賓將是我們的最後機會。請給聯合艦隊一次機會開出死亡之花,這是海軍真誠的請求!”這種“真誠的請求”也可以理解為,帝國海軍不想重蹈1918年德意志海軍和1943年9月義大利海軍那樣的覆轍。在場所有人無不落淚。哽咽的佐藤無法爭辯,只好點頭表示同意。
當天午後,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與海軍軍令部總長及川古志郎大將進宮面聖,奏請發起“捷一號”作戰,裕仁允諾。下午17時32分,聯合艦隊司令部下達《電令作第360號》:“發起‘捷一號’作戰。”就在命令下達的差不多時間,小澤機動部隊所屬艦艇已分別抵達大分和八島,並於次日在吳軍港完成了集結。機動部隊主力第三航空戰隊下屬4艘航母搭載飛機數為:
“瑞鶴”號:零式戰鬥機28架、零式戰鬥轟炸機16架、“彗星”偵察機7架、“天山”魚雷機13架,合計65架;
“瑞鳳”號:零式戰鬥機8架、零式戰鬥轟炸機4架、“天山”魚雷機5架,合計17架;
“千歲”號:零式戰鬥機8架、零式戰鬥轟炸機4架、“天山”魚雷機6架,合計18架;
“千代田”號:零式戰鬥機8架、零式戰鬥轟炸機4架、“天山”魚雷機4架,合計16架。
以上四艘航母共搭載戰機116架。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日軍上述4艘航母的標準載機量分別為72架、27架、30架和30架。此外,“瑞鶴”號和“瑞鳳”號還可以分別搭載12架和3架預備機。也就是說,第三航空戰隊可以攜帶174架戰機。之所以僅搭載116架飛機——其中3艘輕型航母的載機量只有標準一半左右,在於機動部隊抽調大部分力量參加了之前的臺灣海空戰,他們中的大部分未能返回。現在這116架飛機,還是小澤四處蒐集臨時拼湊出來的。
既然連4艘標準航母都無法滿編,第四航空戰隊航空戰列艦“日向”號和“伊勢”號也只能裸身出擊了。它們經過改造的後部飛行甲板上沒有1架飛機,只是見縫插針地加裝了6座防空炮,以至於後世日本歷史學家羞答答地稱之為“裸體航母”——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初不作變性手術把後主炮拆掉呢。另外還有一點,在集結過程中,上述飛機大部分採用起重機吊裝上艦。因為飛行員技術太差,讓他們駕機直接在航母上降落勢必造成巨大損失。這樣一支航空力量能打勝仗那才叫怪事呢。誰能料到開戰還不到三年,昔日威鎮寰宇,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機動部隊已經墮落到這種地步!
10月19日下午13時,小澤召集屬下各指揮官、艦長在旗艦“瑞鶴”號上召開作戰會議,確定了參加“捷一號”作戰的指導方針:
一、在友軍協助下明察敵情,賭本部之存亡,發揚旺盛之犧牲精神,自北至東北方向牽制、引誘敵機動部隊至菲律賓、西南諸島以東海面,以期我遊擊部隊對敵登陸場突入作戰之完全成功,並藉機擊滅敵部分兵力。
二、嚴加警戒,南下至西南諸島以東海面,於呂宋島至臺灣以東海面抵近、捕捉敵機動部隊,先依靠晝間航空戰對敵機動部隊實施打擊,且不顧己方之損害極力誘敵至呂宋島東北方向。
三、爾後,大致與敵機動部隊維持在航空作戰距離內外,即晝間接敵,夜間則遠之,以期誘敵至預定之海面,捕捉良機與敵部分兵力決戰。
根據以往多次航空作戰的經驗,小澤將機動部隊分為本隊和前衛部隊——以前這一角色往往由慄田的第二艦隊出任。機動部隊本隊包括“瑞鶴”號等4艘航空母艦,以及“大澱”號、“多摩”號、“五十鈴”號等3艘輕巡洋艦和“桑”號等4艘驅逐艦,負責航空機動作戰,由小澤本人親自指揮。前衛艦隊以兩艘並未攜帶艦載機的航空戰列艦“伊勢”號、“日向”號為核心,“初月”號等4艘驅逐艦負責護航,由第四航空戰隊司令官松田千秋少將指揮,負責牽制和引誘美軍特混艦隊。
此外,配合機動部隊作戰的還有“仁榮丸”號等3艘油輪及“第二十二”號、“第四十三”號、“第三十三”號、“第一三二”號等4艘海防艦。以前油輪的護航任務往往由驅逐艦承擔,四個月前的馬里亞納海戰還是如此。但是今天,聯合艦隊實在派不出驅逐艦為油輪護航了。
10月20日17時35分,小澤率機動部隊隱秘駛出豐後水道,以140度航向、20節速度在細雨中駛向東南,走向了宿命的自殺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