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8年,劉桂五的遺體運回西安時,萬人空巷、觀者如堵,國共兩黨聯合為他舉行了追悼會。
6月9日,在劉桂五的追悼會上,共收到了輓聯、花圈600多件,唯有蔣介石送去的輓聯,格外引人注目,“絕塞掃犯夷,百萬雄師奮越石;大風思猛士,九邊毅魂擬睢陽。”
據記載,蔣介石曾多次為“有功”將領寫過輓聯,而劉桂五則是曾在“西安事變”中活捉過他的這麼一個人,為何也能得到此項“殊榮”?
劉桂五“活捉”蔣介石
劉桂五22歲離家投軍,1928年加入了東北邊防軍騎兵第6師,從此,他追隨張學良,成為東北軍騎兵的一員虎將。
1936年12月8日,時任東北軍騎6師18團上校團長的劉桂五,接到張學良派人傳來的命令,讓他於下午兩點,到張學良公館去。
時間一到,劉桂五準時到達了指定地點。只見張學良從沙發上起身,走到劉桂五的跟前,直接朝著他的胸口打了一拳。
劉桂五一愣,他不解地問:“副司令,我要是犯了什麼錯誤的話,您就講,您別生氣。”
張學良笑笑說:“你沒有什麼錯誤,我就試試,看你遇事沉著不沉著。”
隨後,張學良擺擺手,示意劉桂五坐下。接著,他對劉說:“我想交給你一個任務,我想讓你去刺殺楊虎城,你敢不敢去?”
劉桂五沒有絲毫猶豫,一口應下:“你要交給我這個任務,我就敢去。”
張學良此言,是在試探劉桂五的膽識,顯然劉桂五通過了測試。隨後,張學良沉思了一會兒,說出了真相。他說:“我不是讓你刺殺楊虎城,我要你去活捉蔣介石!”
張學良為何選擇把如此“大任”交給劉桂五呢?
據瞭解,劉桂五是家中虎子,生性豪俠,自幼練就一身騎射好功夫。後來,他參軍了,學會了一手“掏老窯”(東北綠林土話,就是綁票)的好身手。這手虎口拔牙的絕技,正是張學良所需的。
對於張學良委任的“捉蔣行動”,劉桂五不言二話,只是提出了一個問題。
他表示,自己沒有見過蔣介石,不知道其長什麼模樣。何況他一個團長,怎麼能到蔣介石的跟前?
實際上,這個問題張學良早已考慮好了。他對劉桂五說:“我已經跟蔣介石說了,說我這個軍隊裡有一個團長叫劉桂五,他不想做團長,他是東北人,他想回東北組建游擊隊打游擊,臨走之前,想到總司令這兒來看看,還有什麼指示。”
當天下午,張學良親自駕車,帶著劉桂五去臨潼華清池的五間廳晉見了蔣介石。
此次會面僅半個小時,劉桂五就將蔣介石本人、居住環境及警衛情況熟記於心,用東北綠林土話來說,此稱“踩盤子”。
時隔多年,蔣介石仍對這件事耿耿於懷,他曾對身邊人說:“你們說張學良有多可惡,事變以前居然帶人來‘拍照’。”這裡的“拍照”與“踩盤子”是一個意思。
當天晚上,張學良又單獨召見了劉桂五,擬定了扣押蔣介石的具體辦法。同時決定具體行動由騎兵6師師長白鳳翔、衛隊二營營長孫銘九和劉桂五三人負責。
一切部署完畢後,張學良讓大家回家一趟看望一下家人。那時,劉桂五有個三歲的女兒劉清芳,他很是記掛,因“捉蔣行動”危險性非常高,戰鬥中隨時會丟掉性命,所以回去看看還是很有必要的。
後來,據劉清芳回憶說:
我父親一回家就跟我媽媽說,他有任務要出去,讓我媽媽帶著我到保康去。
12月11日上午,張學良又把“執行捉蔣行動三人組”叫到跟前,與他們闡明瞭“兵諫”,以及抗日救國的重要意義,並囑咐他們一定要齊心協力地完成好這次任務。
當天晚上,為了穩住隨蔣介石來西安的國民黨軍政大員,張學良和楊虎城為大員們舉行了盛大的宴會,直到深夜。
宴席散去,張學良隨即向劉桂五等三人下達了行動命令。12月12日凌晨4時,劉和孫率領的突擊隊開始向蔣介石的駐地華清池發動攻擊,經過一番激烈地打鬥,蔣介石的警衛部隊——憲兵三團被擊潰,蔣介石被活捉。
據記載稱:
“……交火中東北軍‘捉蔣部隊’,共擊斃蔣介石隨從十七人,包括蔣的秘書蕭乃華及蔣的侄子,憲兵三團團長蔣孝先。其中,蔣孝先被劉桂五一槍斃命。”
接著,劉桂五等人押解著蔣介石由華清池直奔西安。關於蔣介石被捉時的情景,有記載稱:
“……委座驚起,披大衣由後門登山,後為劉桂五叛逆搜獲,挾持登豐,光頭赤足……”
扣押蔣介石的任務順利完成後,張學良論功行賞,劉桂五以頭功榮升為騎兵第6師少將師長。
蔣介石的“抵抗”
捉蔣後,楊虎城手下的勤務兵給蔣介石送衣服穿、送飯吃,均遭到蔣的拒絕。後來勤務兵說,是他們自己花錢買的,蔣才答應吃飯、穿衣,並表示不會忘記他們。
沒多久後,張學良便來見蔣介石了。對於張學良提出的所有問題,蔣介石均拒絕回答,並斥責張:“我不是你的長官,你也不是我的部下,你不要叫我委員長!你要承認我是你的長官,我現在命令你馬上把我送走,否則任憑你把我殺了,我同你沒有旁的話講。”
接下來,蔣介石就捂住了耳朵,大聲喊著:“我不同你講話,你出去!”
張學良離開後,蔣介石寫下了兩份遺囑:一給宋美齡,表示決心殉國;一給蔣經國、蔣緯國,希望他們以生母對待宋美齡。
遺囑詳情
給宋美齡
賢妾愛鑑:兄不自檢柬,竟遭不側之禍,致令至愛憂傷,罪何可言。今事既至此,唯有不愧為吾妻之丈夫,亦不愧負吾總理與吾父吾母一生之教養,必以清白之身還我先生,只求不愧不怍無負上帝神明而已。家事並無掛念,唯經國與緯國兩兒皆為兄之子,亦即吾妻之子,萬望至愛視如己出,以慰吾靈。
經兒遠離十年,其近日性情如何,兄固不得而知;唯緯兒至孝知義,其必能恪盡孝道。彼現駐柏林,通訊可由大使館轉。甚望吾至愛能去電以慰之為感。
廿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中正
給蔣經國、蔣緯國
又囑經、緯兩兒:我既為革命而生,自當為革命而死,甚望兩兒不愧為我之子而已。我一生唯有宋女士為我唯一之妻,如你們自認為我之子,則宋女士亦即為兩兒唯一之母。我死之後,無論何時,皆須以你母親宋女士之命是從,以慰吾靈。是囑。
父十二月二十日
“人之將死,預先留給後人囑咐,乃正常現象”。但西安事變發生當天,何桂五已經明確告知蔣介石,“兵諫”的原因是:“只求你帶我們抗日而已”,並沒有侮辱殺害他的意圖。
既然如此,那麼蔣介石為何還要寫下遺囑準備死呢?這也成為了一個謎題。
12月14日,蔣介石從西安綏靖公署新城大樓,遷居到了張學良公館附近有暖氣裝置的高桂滋公館。與此同時,蔣介石的態度也逐漸有所變化。
在新城時,蔣介石對張、楊的主張、要求,根本就拒絕討論。其後,移居至高公館後,張、楊的八項主張一一羅列出來時,蔣和張並就此有所討論併發生爭執。也就是說,從這時期開始,“蔣態度從強硬轉取調和,企圖求得恢復自由。”
關於讓蔣移居的事情,是楊虎城向張學良提出的。楊對張說:“蔣將來總是要放的,聽監視的軍官報告蔣吃、飲、睡覺都不好。新城一早,一午到處吹號,很不安靜。我這裡廚子,不會做南方飯,你那裡廚子好,高桂滋的公館是新修的洋房。那一帶安靜,叫蔣住在那裡好不好?”
張贊同了楊的提議,於是,在張一遍一遍地去找蔣,軟磨硬泡終於讓蔣去了一個住所條件好很多的地方。
張學良“親送”蔣介石
事變當天,張學良即電告中共中央。
12月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變和平解決。
22日,宋子文、宋美齡也從南京到達西安。
隨後,周恩來與宋子文談判,並面見了蔣介石。
周恩來要求停戰,撤兵,改組南京政府,停止剿共等。宋子文要求取消蘇維埃、紅軍名義,放棄階級鬥爭,服從蔣為全國統帥。蔣對周說:“若爾等以後不再破壞統一,且聽命中央,完全受餘統一指揮,則餘不但不進剿,且與其他部隊一視同仁。”
周恩來說:“只要蔣先生能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不但我個人可以聽蔣先生的話,就連我們紅軍也可以聽蔣先生指揮。”
之後,在雙方達成了六項協議,蔣介石也在周恩來的面前承諾了“決不打內戰”和“一定要抗日”後,西安各方面同意釋放蔣介石。
但在如何釋放蔣介石的問題上,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內部有意見分歧,楊虎城也“猶豫不決”。在這種情況下,1936年12月25日下午,人們難以預料地戲劇性的一幕突然出現了,張學良在未告知中共中央代表周恩來,也未事先取得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將領同意的情況下,斷然決定親自乘飛機陪同蔣介石回南京。
25日,蔣介石從住所離開前往機場時,張學良才打電話請楊虎城前去。楊虎城到了那裡的時候,蔣介石已經出來要上車了。
這時,張學良低聲對楊虎城說:“現在就放他。”
楊虎城不好當著蔣介石的面和張學良爭執,便默不作聲,隨後一道去送蔣。
到達機場後,張學良突然交給楊虎城一個手令,全文如下:
“弟離陝之際,萬一發生事故,切請諸兄聽從虎城、孝侯指揮。此敬何、王、繆、董各軍各師長。張學良廿五日,以楊虎城代理餘之職。”
意思是在他未回西安之前,東北軍歸楊虎城指揮。
後來,據何柱國將軍回憶說:
“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時,我就在張的左右。張學良在機艙外和楊虎城邊走邊交代事情,我當時不同意張學良去南京。張上飛機時,我還拉過他。但張執意要走,開啟我的手,走上了飛機。隨後蔣介石等人也上了飛機。張學良在機場上沒有走進什麼房間,也沒有在飛機旁寫過什麼東西。”
26日,飛機到達南京,蔣介石一到南京,便將張學良扣押起來,並且長達數十年之久,直到蔣介石死後,張學良才重獲自由。在這種情形下,失去中心的東北軍也因此分化瓦解了。
在“親送”蔣介石之前,張學良曾這樣說:
我們要大仁大義到底,況且外邊情況並不好,我們要自己請神自己送,不要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件事情只要於國家有利益,犧牲我個人或東北軍團體都在所不及……
對於張學良“親送”蔣介石回南京一事,毛主席於1937年3月1日曾這樣說:“西安事變中,國內一部分人極力挑動內戰,內戰的危險是很嚴重的。如果沒有12月25日張先生送蔣介石先生回南京一舉,如果不依照蔣介石處置西安事變的善後辦法,則和平解決就不可能,兵連禍結不知要鬧到何種地步,必然給日本一個絕好的侵略機會……”
“西安事變”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張、東北軍及劉桂五的命運。事變後,劉桂五由於事變時屬於中下級軍官,受蔣介石對團級一下軍官“既往不咎之命”,所以得以倖免……
劉桂五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
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抗戰全面爆發。8月8日,劉桂五接電令,率騎6師歸屬馬占山組建的東北挺進先遣軍,赴綏熱前線抗擊日軍。
這一晚,劉桂五徹夜無眠。隨後,他伏案寫書,在致胞兄的信中寫道:“弟此次出發抗日,不成功則成仁,成功則到老家相見,成仁則到九泉相見,望兄安心理家,勿以弟為念。”
出征這天,西安的東北同鄉為他送行,家人將劉桂五送至車邊。據劉清芳回憶說:
“臨走的時候,父親抱著我,家裡人全都跟著出來,送到小車前頭,父親把我給了母親,就上車走了。從那以後,我就再沒見過父親。”
劉桂五抗戰時期,閒暇時刻,他的心裡仍唸叨著女兒。他曾託人給家裡捎回去一封信,信上除了一些問長問短,家常瑣事外,還有劉桂五畫的一副女兒的畫像。或許在殘酷的戰場上,女兒是他奮勇殺敵的精神支柱!
1938年,在黃油杆子一役,劉桂五被一發炮彈襲中,翻身落馬,血染軍服,生命垂危。當時,衛士們不顧一切奮身上前,力圖營救。日軍見狀,意識到劉桂五之重要,立即調集火力,向距劉桂五500米處構成火力網,力圖將其生擒。劉桂五自知傷重,為了不連累戰友,他舉起槍對準了自己。隨著“砰”的一聲,劉桂五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6歲。
劉桂五戰死時,因情勢危急,他的遺體被匆忙埋在了亂石中。戰事結束後,當馬占山的挺進軍回來尋找時,劉桂五已被當地老百姓掩埋。
後來,劉桂五的遺體運回西安,其遺體是麵糰捏做的假首與其殘存的屍身合為一體的。劉桂五“英勇殉國”的精神,受到了國共兩黨的一致敬重。在追悼會當天,朱德親手書寫輓聯:
“貴軍由西而東,我軍由南而北,正期會合進攻,遽報沉星喪戰友;亡國雖生何樂,殉國雖死猶榮,佇看最後勝利,待收失地奠忠魂。”
令人沒想到的是,連曾被他活捉過的蔣介石也送來了一副輓聯,其內容也表揚了劉桂五保家衛國的無畏精神。
劉桂五犧牲後,其妻子和女兒劉清芳相依為命,清苦度日。1949年,她們終於迎來了新中國誕生的曙光。在政協第一屆全國會議期間,周恩來透過北京市政協找到了她們母女兩人,對她們的生活作了妥善安排。
1961年7月25日,劉桂五被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並將靈柩遷入西安革命烈士陵園。同年12月12日,在紀念西安事變25週年之際,人民政府又在陵園為劉桂五舉行了立碑典禮。人民將永遠緬懷這位英烈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