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鏡魔鏡告訴我,
誰是這個世界上最會看臉色的人?
魔鏡一定會告訴你,
孩子們!
▼
孩子是天下最會看臉色的人
我們往往發現孩子們似乎在不到一歲的時候,就可以識別他人的表情了。如果你對他笑,他也會很開心,如果你對他瞪眼、表情嚴肅,寶寶可以立即識別與察覺。
見人下菜碟
心理學家發現,4-7個月的嬰兒就能識別大人的高興、悲傷、生氣和恐懼等面部表情。但這時候的辨認還只是出於認知角度,他們還不能把照片上的表情同真實生活中成人相應的情緒聯絡起來。7個月以後,他們開始知道,像高興、驚訝這些都是“好”的情緒,而悲傷、害怕是“壞”的情緒。即便這些表情由不同的人以非常輕微的形式表達出來,他們也能識別。
要知道,嬰兒能夠“看懂”成人的表情和情緒,是非常重要的進步,這種能力將推動他們社會關係的發展,幫助他們調節自己對環境的探索。
慢慢到了孩子一歲之後,如果身邊的教養人比較多,例如除了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時候。孩子就會掌握了一項新的本領,就是能夠識別不同人的臉色,判斷不同人的態度,並給予相應的回應。
俗話就叫做”開始學會見人下菜碟啦!”很奇怪!孩子們怎麼了?
故事一:
軒軒一歲三個月,媽媽不讓吃零食,奶奶偶爾會給吃零食。我們奇怪的發現,軒軒總會在想吃零食的時候直接去管奶奶要。
故事二:
小小三歲半,已經上幼兒園了,自理能力很好,完全能夠自己吃飯。但奇怪的是,遇到姥姥在家帶孩子,小小很乖,什麼都會自己吃。而媽媽回來了,小小就不會吃了,就要媽媽喂。
故事三:
小雪平時由全職的媽媽和姥姥照顧,脾氣很急躁,不合心意就會哭鬧。而爸爸在陪小雪玩的時候,似乎孩子就會很乖,情緒也會顯得平和很多。
這麼小的孩子,真的就會看人臉色,不同的人不同對付了嗎?
從生存角度來看,幼小的孩子們在與成年人在一起的時候,是力量最弱的一個。而看臉色行事則是他們的生存本能與求生本能。在這種以弱對強的狀態下,他們就變成了最會看臉色行事的人。
那這樣好嗎?
我想不能簡單的用好與不好來評價。
孩子的這種本能其實也是一種情商,更是一種能力。孩子其實最清楚,家裡誰比較好說話,家裡誰又底線比較低。因此當孩子有這樣的苗頭或者表現的時候,我們先平和的看待。但凡事情都有度,而且孩子的任何一個現象與行為其實都是在向我們傳遞訊號。當孩子有了“見人行事”的表現後,也就是樹立規則的最佳時期,更是規範家庭教養環境的黃金時期。
當我們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時,請儘量將原則性的問題,調整為家庭對待方式一致。也就是俗稱“臉色”一致。讓孩子無論看誰,對待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與態度都是一樣的。例如:打人。
同時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當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時,請務必開家庭會議,與家庭其他教養人討論,達成一致的對待方案後,再共同去對待孩子。
而如果是無傷大雅的非原則性問題,例如吃點零食,家庭的“臉色”不太一樣,那麼我其實真的覺得也無妨!
魔鏡魔鏡,孩子最會看臉色,而那個所謂真正的“臉色”,其實就是你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