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我們都會用固有思路來解決,但是如果轉換一下方式,事情可能就會更容易解決。
就拿我寶寶昨天半夜夜醒舉例吧。
一歲多的小朋友夜醒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哼哼唧唧,然後自己爬過來靠著媽媽睡了,還有一種就是嚎啕大哭,非要抱起來哄他才行。
昨天小朋友的夜醒就屬於第二種。
也是最讓我害怕的一種。
因為就在這個月他就有兩次這種夜醒,結果是各種開燈,講故事,唱歌,都不行,折騰兩三個小時,鬧得全家都睡不安穩。
而我當時的處理情況是怎樣的呢?
我覺得不能太慣著孩子,如果他這樣一哭就有人抱有人陪玩,那他經常夜醒可怎麼辦,我第二天還要不要上班啦?
於是我一般都試圖在床上哄他睡,當時還有一個觀點就是努力不下床,就算站起來抱也是站在床上,在床上慢慢挪。
結果就是小朋友並不買賬,越哭越大聲,逼的我不得不妥協,結果人家哭清醒了,也不睡了,睜著眼睛看你,要花大量時間精力去哄睡,而且往往把他哄好以後,自己就失眠了。
所以我昨天碰到這種情況,真是腦子嗡一聲又炸了。
但是因為昨晚小朋友差不多十點才睡,我也幾乎弄到12點睡得,所以他12點半夜醒的時候,我的睏意並不是很濃重,我的大腦也還比較清醒。
我立刻意識到如果我不想再重複之前哄睡兩三個小時的行為,那我必須立刻換一種哄睡方式。
當然,我仍然徒勞的試圖唱歌,講故事哄睡,甚至在床上抱了抱,看見沒用後就立刻放棄了。
我把小朋友放在床上,迅速穿好厚衣服,嘴裡還在不斷解釋,你等一下,媽媽穿好衣服再抱你,外面好冷,媽媽要穿衣服。
小朋友的哭聲有變小的趨勢,這是一個好現象,於是我再接再厲,站在床邊,一隻腳跪在床上向小朋友伸出手,我們去看星星好不好,來吧,過來媽媽抱你去。
這樣重複幾遍,小朋友說了個好字,就往我這邊爬了,然後我一把撈起他就去了榻榻米上。
我真的是太喜歡這個榻榻米了,不然老母親壓根別想坐著抱,我用手機放著歌,然後橫著抱住小朋友,讓他眼睛能看見外面,小朋友沒有動,靜靜地看著外面,我也就保持這個坐姿不動。
因為之前小朋友哭鬧兩三個小時後,也是這樣睡著的,只不過時間要花很久,他會呆呆看著外面差不多一個小時,而且就算閉著眼睛也不能馬上抱走,否則就會驚醒。
我昨晚也做好了持久抗戰的準備,我放空腦袋也欣賞了會凌晨的夜色,小區裡還有幾盞殘留的燈火,也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是不是和我一樣強忍瞌睡抱著孩子。
未幾,我收回思緒,低頭看去,發現小朋友的眼睛已經漸漸眯起,又過了不久,徹底閉上了。
我又抱了小朋友十分鐘,然後起身把他放到床上,小朋友哼唧了下,我的心提了起來,還好到底沒醒。
在我除去厚衣服的時候,小朋友忽然翻身坐起,往我這邊爬過來,我連忙躺下,用頭擋住他的行進路線,小朋友許是感應到了我的靠近,用他的小腦袋蹭了蹭我,又安安靜靜睡過去了。
我拿手機把歌關掉,又看了會時間,一點出頭,此次哄睡用時半個多小時,也沒有鬧得全家皆知,我甚為滿意。
望著小朋友睡著的恬靜睡顏,忽然覺得一陣柔軟湧上心頭,他還是個孩子,我何必與他較勁呢?
他必定也是很想睡結果睡不著才會哭鬧,他需要我的幫助,我要做的不是訓練他,而且幫助他。
所以當事情陷入困境的時候,不妨改變一下思路和方式,就會迎來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