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白大褂、手拿試劑瓶、表情略顯嚴肅……一旦進入實驗室,這個20人的研發團隊便廢寢忘食。在昆明市第十七批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雲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昕的帶領下,雲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研究院創新團隊克服困難,把科研創新與企業的產品市場需求、改革發展緊密結合,為企業轉型升級增添動力。
全國首家透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雲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研究院成立於2015年,下設科研管理部、植化實驗室、製劑實驗室、標準實驗室等。聚焦企業存在的產品老化、技術薄弱等卡脖子問題,研究院團隊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集中力量開展技術攻關,陸續突破一系列技術難題,公司在創新轉型之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馬來酸氯苯那敏片是抗過敏治療領域的常用藥物,最早由德國拜耳公司研發,上市後成為使用最為廣泛的抗過敏藥,並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為提升藥品的質量和療效,達到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水平,2017年4月,技術團隊正式啟動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的一致性評價工作。
“中國的一致性評價,在全球範圍內標準最嚴格,技術非常複雜,對企業的科研體系是非常嚴峻的考驗。”郭昕說,沒有經驗可供借鑑,所有工作可以說從零開始。“沒條件、做不成、風險大”等擔憂困擾著大家。
如何攻克難關?科研團隊一邊學習技術標準,一邊制定工作方案,多次召開會議討論。經過科研、質量、生產、倉庫、採購、財務、銷售等部門的逐步磨合和配合,藥學試驗、BE試驗一次成功。2020年11月,雲南植物藥業成為雲南省製藥企業中一致性評價專案唯一的“全國首家過評”企業,為仿製藥開發奠定了基石,也帶動企業生產、質量體系向精細化規範化管理轉型升級,今年該藥銷售收入預計突破2000萬元。
多個特色藥品實現量產
除了敢於創新,技術團隊還隨時瞄準市場需求,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工藝技術難題,多個特色產品實現量產。
2019年,研究院成立“抗腫瘤鉑類產品工藝質量研究”課題組,用半年時間攻克了注射用卡鉑、注射用順鉑、注射用酒石酸長春瑞濱3個抗腫瘤藥品的工藝技術難關,實現規模化生產。作為針對性強、療效確切、價效比高的一線抗腫瘤藥品,3個產品的恢復生產不僅為腫瘤患者送去福音,更創造了5000多萬元經濟效益。針對祛溼顆粒前期對產品屬性、技術引數研究不透徹導致不能順暢生產的問題,創新團隊透過技術攻關實現祛溼顆粒批次生產,帶動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
此外,團隊致力於推動雲南紅藥膠囊、血塞通分散片等多個拳頭產品的學術研究,完成雲南紅藥膠囊治療異常子宮出血多中心臨床試驗,雲南紅藥膠囊治療眼底出血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獲批發布。
目前,這個20人的團隊先後完成“燈盞花質量標準提高及綜合利用”等4個國家級專案,“秋水仙鹼片”等4個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完成重大工藝技術攻關8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8項,科技成果轉化創造經濟效益過億元。
研究院創新團隊以傳承勞模精神,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隊伍為目標,配合營銷和生產部門開展了系列創新創效活動。郭昕表示,接下來團隊獎繼續秉持敬業奉獻的精神,把創新進行到底,助力雲南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