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發生在明末清初。
根據文獻記載,四川在張獻忠屠蜀之後,人口銳減,直接變成了野生動物樂園,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虎患”,成群結隊的“老虎”,至少有十幾萬人落入了“虎”口,有些文獻甚至估計,有近百萬人被“虎”所食。
清朝人劉景伯所著的《蜀龜鑑》裡說,張獻忠大概殺掉了30%的四川人,一支名為“搖黃”的土匪部隊,又殺掉了30%左右,而瘟疫和“老虎”則吃掉了20%~30%,只有不到10%的四川人活了下來。
著名的人口學家曹樹基,在《中國人口史》裡說,從崇禎初年開始,四川全省就陷入無休止的戰亂當中。在這一過程中,大約有685萬人口死亡,殘存的居民,僅剩50萬左右。
“老虎”真的會吃掉這麼多人嗎?看到這些史料的時候,覺得頭皮發麻之外,還真有點不可思議,但是又不能不信,因為有太多的史料,都做了相同的記載。
如《明清史料》甲編第六本中的記載,順治七年的時候,順慶府(今天南充西充一帶)南充知縣黃夢卜報告:“原報招徠戶口人丁506名,虎噬228名,病死55名,現存223名。新招人丁74名,虎噬42名,現存32名。”老虎吃人無數,你看嚇不嚇人。
清朝人彭遵泗在《蜀碧》裡記載,順治初年,“老虎”甚至乾脆就進城了,挨家挨戶的找人吃,更是恐怖到了極點。“遭亂既久,城中雜樹蓊鬱成林……多虎豹,形如魑魅饕餮。"
清朝人沈荀蔚的《蜀難敘略》裡的說法,則看起來像是神話,老百姓為了防止“老虎”吃人,雖然修了木柵高樓,甚至拿著刀槍棍棒,可是照樣擋不住“老虎”,一個縣的人被吃光的事情,也時有所聞。“川南虎豹大為民害,殆無虛日。乃聞川東下南尤甚。”
《富順縣誌·卷5》裡的記載更加誇張,“老虎”會撞牆破門而入,《綦江縣誌·卷10》裡記載,大家出門即使是五到七個人同行,帶著護身武器,依然會喪命虎口。
類似的記載,還有很多,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老虎成群結隊。古人的記載是不是錯了?究竟是不是老虎?這點很可疑,老虎天生就是獨行俠,不會成群結隊的。但這麼多記載裡都稱老虎,古人分不清老虎和獅子?也不可能呀!
為什麼懷疑是獅子呢?歐陽直在《蜀警錄》裡有段描述:“蜀中昇平時從無虎患,自獻賊起營後三四年間,遍地皆虎,或一二十成群,或七八隻同路,……一虎渾身純白,頭面長毛,頸上披須,長徑尺。……”
他說老虎有十幾只成群出動,最前面的一支頭面長毛,頸上披須,有一尺多長,這哪裡是老虎,這明明就是公獅子呀。只有獅子才是成群結隊的,這才符合邏輯。
歐陽直的記載應該是非常可靠的,因為他本人親身經歷了這段最黑暗的時期。
他參加了張獻忠舉辦的科舉,被選中的1000多個本地官員裡,僥倖活下來的75個人之一。而且他還成功的在張獻忠手下的大將劉進忠叛清時,抓住機會逃離了。
回家鄉後本想帶著妻兒,前往貴州避難,沒想到半路上又被“搖黃”的土匪抓獲,妻兒老小全部被殺。
他被抓進匪巢,受盡折磨。幸好土匪頭子的小妾,可憐他是一個讀書人,又考慮到他有點本事,救了他一命,還送給兩個老婆,希望他安心辦事。他表面上虛與委蛇,看準了機會,就丟下了兩個老婆,趁亂逃出,然後投靠了明軍,擔任了一個縣令。
此後他還經歷了幾次明軍的內訌,但全都有驚無險,直到被吳三桂率領的清軍俘虜。看見他有舞文弄墨的本事,吳三桂讓他在清軍中當了一個小官。
不久之後,張獻忠的舊部投靠南明的劉文秀反攻四川,打跑了清軍,又招募他擔任了重要職位,最後官至禮部主事。
沒多久南明又爆發了內亂,在李定國和孫可望的互撕中,他又站對了隊,被升任為了兵部郎中。
後來清軍重新攻入了四川,南明潰敗,他再次落荒而逃,成功的雲南隱居了一段時間,保住了性命,直到清政府徹底安定了四川,他才又出來在清朝做官,最後葉落歸根,回到了家鄉。
這個人的一生,極為傳奇,十多次傾家蕩產,妻離子散,顛沛流離數千裡,又多次絕地逢生,在各個陣營裡都做過官,熬過了亂世,一直活到了康熙三十七年,以78歲的高齡,壽終正寢,堪稱當時的一個奇蹟。
所以他的記載,在所有的相關資料中,應該是最準確和最可靠的。
讀罷明末清初的這段四川歷史,真的是讓人感慨萬千,唏噓不已,正應了那句話,寧做太平狗,不做亂世人。即便今天我們再覺得自己,過得痛苦無比,其實也遠遠超過了那些亂世裡的人。少一點抱怨,知足常樂,珍惜當下吧。
史料中記載的這些老虎或是獅子,如果真的在四川存在過,這對研究歷史上人類的活動,對動物的遷徙和滅絕的影響,一定會有重要的意義。但願最終有人,能徹底解開這個謎團。
轉改於羅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