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神魔小說《西遊記》中,萬壽山五莊觀的鎮元子是個了不起的大仙,他號稱與世同君,地仙之祖,平生只拜“天地”二字,三清四帝是古交好友,三界六道,其他愛誰誰。鎮元子一個袖裡乾坤,輕鬆秒殺齊天大聖+天蓬元帥+捲簾大將+金蟬子+小白龍,也足見其神通之廣大,修為之高深。一句話,鎮元大仙地仙之祖實至名歸,憑的是自身硬實力碾壓。
都說強將手下無弱兵,萬壽山五莊觀看守大門的倆仙童清風明月的表現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簡直太弱了。清風1320歲,明月1200歲,都是修道千年的“全真”。可是呢,實際表現,卻叫人大跌眼鏡,大失所望。孫悟空偷人參果,打倒果樹,整個過程,這哥倆竟然全然不知,令人唏噓。猴哥不過是耍了個調包計,雕蟲小技而已,他們居然渾然不知,實在令人費解。
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想要困住唐僧師徒的辦法,竟然是鎖大門。這種手段,跟普通的肉眼凡胎的凡人有什麼區別?跟神仙完全不沾邊的種種舉措,實在叫人百思不得其解,匪夷所思。結果,猴哥倆瞌睡蟲搞定清風明月,乘著大好月色,捧著肚子,哼著小曲,大搖大擺,揚長而去。
縱觀整部《西遊記》小說,孫悟空的定身法和瞌睡蟲,針對的物件,基本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妖小怪。清風明月哥倆,一個修仙1320年,一個1200年,竟然如此不堪。還全真呢,還鎮元子大仙託付看守五莊觀福地洞天的仙童呢!
反過來,同樣是神仙大佬們的童子,平頂山蓮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何等難纏,小雷音寺的假如來黃眉大王又是何等的犀利!按理說,鎮元子作為地仙之祖,也跟道祖太上老君、東來佛祖彌勒佛的身份與修為差不到哪裡去,這身邊的道童清風明月也太差勁了吧?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長公子扶小蘇認為,清風明月已經盡力是真的,他們也就那點本事,修為基本談不上,長壽倒是真的。鎮元子大仙安排他們留守五莊觀,等待唐僧師徒的到來,也是有意為之。這個故事的背後,精彩非常,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涉及到的,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神仙打架。
我們一起來做個具體分析——天地靈根的秘密與神仙大佬們的昔日恩怨情仇。
第一、天地靈根與蟠桃、人參果的終極秘密:瑤池王母與鎮元子的愛恨糾葛。
在吳承恩《西遊記》中,萬壽山五莊觀的人參果被稱為是“天地靈根”。
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莊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西遊記》
看來,鎮元子的人參果樹確實是神仙界第一流的存在。看官,你以為這就是事實的全部嗎?不盡然。其實,鎮元子大仙也好面子,喜歡別人給他戴高帽。
實際上,遙遠的洪荒時代,諸神林立,共有五個神奇的“天地靈根”,分別是:蟠桃、人參果、紫藤、苦竹和五針松。
(一)紫藤。
紫藤被玄門道祖太上老君捷足先登,摘到手,成了各種寶貝葫蘆的祖宗和來源地,難怪他老人家是煉丹、製作寶貝的第一高手。《封神演義》中各種神仙大拿的法寶,很多都裝在一個神奇的葫蘆裡,就是來源於此。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手裡的紫葫蘆,就是這根紫藤上結的一個葫蘆。紫藤還是道祖八卦爐中九轉金丹的藥引子,稀釋珍貴,世所罕見,功效獨特,供應玉帝開丹元大會,招待三界的四方來賓。
(二)苦竹。
苦竹為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所得,被他修煉成一根神奇的竹子——六根清淨竹。六根清淨竹犀利非常,在封神之戰中,接引道人就是靠它釣走了很多中土的大羅金仙乃至準聖級別的神仙精英。取經人到達靈山靈凌雲渡,接引佛就是用這根苦竹渡他們過去成就金身的。
(三)五針松。
五針松在洪荒世界中,被稱作是一個無主物,實際上,則為傳說中的神秘大佬菩提祖師所擁有。五針松有指引修真導向,速成不老仙功夫的神奇功效。成也蕭何敗蕭何,孫悟空由此在短短數日之間就修成躲三災的本領七十二變和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就是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門口的五針松下打坐速成的;猴哥被菩提祖師逐出師門,就是因為他譁眾取寵,變做了這顆五針松的模樣。這才是奧妙所在。
(四)蟠桃與人參果。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中的王母娘娘,玉帝身邊的女仙之首,前身就是瑤池金母,或稱作瑤池王母,西王母。她的來歷非常久遠,比玉帝要早多了,甚至直逼上古正神女媧娘娘。而《西遊記》中的地仙之祖鎮元子大仙,很有可能,就是封神之戰中的西崑崙散仙陸壓道人。
在傳說中的上古洪荒時代,神仙大佬的著名出身地崑崙山上,就有一片先天果園,後來被稱作是蟠桃園。蟠桃園中有整整3600棵蟠桃樹,在果園的中央地帶,是一棵獨苗——人參果樹。.
跟其他靈根不同的是,蟠桃和人參果可以直接吃了就長生不老,與天齊壽。不用修煉,不用寶貝,就能躋身大羅金仙的行列。這一點真是太重要了,有了它們,就不用費勁巴腦地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吃唐僧肉了。
先來後到。陸壓道人慧眼獨具,先聲奪人,趴在人參果樹上大快朵頤,吃了睡睡了吃,把人參果據為己有。散仙嘛,逍遙慣了,一幅慵懶的樣子。他以為他得了全天下最好的寶貝,可惜,後來的事實證明,他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西王母后發制人,她就佔據了整個蟠桃園,由此瑤池王母就成了神人仙佛三界六道鼎鼎大名的“長生不老藥”的鼻祖。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故事才剛剛開始——清風明月是王母娘娘一手安插在鎮元子身邊的人。
第二、鎮元子為人參果付出了巨大代價:清風明月就是王母送給他的“最好的禮物”。
由於蟠桃和人參果與眾不同的神奇功效,可以直接延年益壽,不老長生,成就仙道,就成了炙手可熱的寶貝。蟠桃和人參果是可以自然生成的,而且可以量產,這一點,就厲害了。瑤池金母和陸壓道人就展開了一場爭奪戰。
瑤池金母入駐天宮,聯手昊天,成為了三界主宰之一的女官之首,勢力急劇膨脹,一時間風頭無兩。瑤池金母把整個蟠桃園挖到了天上,又打起了人參果的主意。
陸壓道人很生氣,所以他逢人就說:“不拜瑤池與昊天。”洩憤,不滿。
實際上呢,他還是跟瑤池金母做了暗中的妥協,沒辦法,孤家寡人,勢孤力單,人家王母風頭正盛。辦法是什麼呢?他跟瑤池金母簽署了一個協議,他可以永久擁有人參果樹,但是,要給王母和昊天辦一件事情,就是參與封神大戰,幫助闡教剪除截教。事成之後,他還可以擁有個稱號——地仙之祖。
所以你看,陸壓道人千里迢迢、不辭勞苦地跑來中土,參與了封神大戰,主動,積極,最後還把寶貝斬仙飛刀貢獻出來,送給封神榜持有者姜子牙。
封神大戰圓滿結束,諸神歸位,陸壓道人搖頭一變,成為了與世同君的地仙之祖鎮元子大仙,等於是得到了玉帝和天庭的認可,成為其中帶“祖”字輩的神仙大佬。
為安撫人心,更為掌控三界大局,天庭需要對地仙之祖這樣的人物施加必要的手段,辦法就是,王母娘娘溫柔一刀,把她身邊的兩位童子,金童玉女,送給了鎮元子。送人參果,送一套官封,順帶一對童子。這就是清風明月的來歷。
人說乾隆皇帝送了大才子紀曉嵐很多宮人綵女,紀大才子也很高興,見天吃很多肉,聽很多小曲,然後,沒事寫寫《閱微草堂筆記》,優哉遊哉。
鎮元子也是如此境遇。怎麼辦呢?人家也是一片心意,照單全收,清風明月留下來,收為弟子。人參果也可以分一點點,長壽,一個1320歲,一個1200歲,都很了不起。
不過,想修仙,想真功夫,免談,想都不要想。
第三、鎮元子對清風明月的格外“關照”:修仙與神通,想都不要想。
青鳥每傳王母信,紫鸞常寄老君書。——《西遊記》
鎮元子大仙開始在王母和三清之間攛掇起來。既然跟王母不對付,乾脆,就找更高級別的三清大佬多聊聊天。多個朋友多條路嘛!太上老君是何等人物?那可是西遊世界中的頂級神仙大佬。
王母娘娘在瑤池開蟠桃會,啥啥都請,就是沒鎮元子的份,跟猴哥一樣的待遇,你說氣人不氣人。還隔三岔五地收到王母的來信,問問人參果收成好不好,然後,還特別關心清風明月的身體健康。
鎮元子連回信都不愛寫的。心說:“你交給我的倆童子在我這裡好著吶!吃喝穿戴樣樣不愁,但是,修仙的神通就別想太多了。”
如此,清風明月雖然也是五莊觀裡的仙童,“全真”,實際上,排位最末流,乾的都是些伺候人的粗活,跟修仙不搭嘎。灑水掃地,劈柴煮飯,擔水澆園。比姜子牙在元始天尊玉虛宮的待遇都要差不知道多少倍。
唐僧師徒取經團要來了,鎮元子卻去大羅天聽元始天尊講混元道果去了。這就奇哉怪也。
其一,擺譜。我鎮元子大仙跟三清是好朋友,經常串門的那種,不是好惹的。給清風明月看,也是給王母看。
其二,挑釁。我帶了五莊觀46位仙童去聽元始天尊說法,講的是混元道果,課程很精彩,對修仙大有進益,就是不帶清風明月。
也是,金庸武俠鉅著《天龍八部》中,虛竹帶靈鷲宮四大婢女進洞學習,效果自然比不上虛竹,不過,修為大增是肯定的吧。清風明月就沒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了。
其三,欲加之罪。看看,你們也是王母身邊的人,怎麼就這點本事?還害死了我的人參果樹,罪過罪過。
清風明月不知就裡,還說什麼“我們是太乙玄門,結交什麼和尚。”鎮元子就說了——我結交的就是金蟬子,這個西天如來的二弟子。縱橫捭闔,大仙玩得是溜溜轉。
結果正如鎮元子所料,孫悟空偷吃人參果,推到果樹,清風明月屢屢被耍,倆瞌睡蟲搞定。等鎮元子等人從大羅天掐著時間點趕回來的時候,46位隨從的童子就說了這樣一句話——眾仙道:“他兩個想是因我們不在,拐了東西走了。”
而鎮元子是什麼反應呢?
大仙道:“豈有此理!修仙的人,敢有這般壞心的事!”——《西遊記》
清風明月,在五莊觀呆的時間足夠長,一個是1320歲,一個是1200歲,居然還能被其他師兄弟直接懷疑,偷東西閃人。這也可見,大家從來都沒有把這哥倆當自己人看待過。
鎮元子等的就是這句話——我不教他們修仙真本事是有原因的,清風明月動機不純,是王母娘娘安插到我身邊,來暗中監視我的。所以,他們的良心壞了。
我們來看人參果事件的最終結果。鎮元子大仙聯手孫悟空戲弄了清風明月一番,結交了三清元始天尊和西方極樂世界的南海觀音菩薩,真可謂是一石二鳥,一舉多得。鎮元子為什麼要跟孫悟空結拜兄弟呀?又為什麼要給唐僧吃人參果呀?交好西天。說到底,看得還是如來佛祖的面子。西天取經,佛法東渡,靈山勢力即將崛起,這個朋友值得交。
清風明月如此尷尬,又有什麼辦法呢?世事如棋局,他們就是王母和鎮元子之間的兩枚棋子,真是萬般難由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