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人緣好不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願不願意主動幫助別人?學習遇到困難了,孩子有沒有勇氣克服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有各種擔心,急於找到解決的辦法。
驕縱孩子身後是溺愛的家長
小譽剛上一年級不久,看到周圍的同學都交到了朋友,很羨慕,可他卻很苦惱沒有同學主動找他玩。小譽的這種情況,班主任看在眼裡,也找小譽的家長了解情況。透過交談,班主任崔老師發現小譽一直是被家人寵溺長大的。
崔老師說,家裡人對小譽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平時不但對孩子提的要求全部滿足,而且所有長輩都覺得孩子還小,事事都把孩子考慮在先,總把最好的東西拿給孩子,還事事代勞。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小譽比較驕縱,在學校裡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同學不謙讓,同學們自然也跟他保持了距離。透過觀察崔老師發現,每個孩子的細微言行背後都有家長的影子。家長的觀念和言行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建議:“身教”勝於“言傳”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會員、河西區關工委專家組成員井春玲老師說,如果說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品格的培養需要學校老師和家長步調一致、共同努力,那麼孩子入世之初的品行表現就完全從家庭教育而來。
井春玲老師說,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待人熱情,那他的背後一定有樂於助人的家長;我們看到一個孩子遇事畏縮、犯錯不敢擔責,那在他身後的家長也是責任感不強的人。我們常提醒家長,教育孩子“身教”勝於“言傳”,但家長在對孩子道德觀的教育上常常忽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日常生活中多是小事、瑣事,家長要在這些小事、瑣事上做好孩子的榜樣,而不是忽略不管。所謂高質量的陪伴,往往體現在家長如何在小事上正確地引導孩子。比如與人對話時,及時告訴孩子什麼叫換位思考,自己不願意聽到的話,也不要脫口而出說給別人聽。遇到有人問路,家長熱情指路,也是給孩子做了好榜樣。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和根本是家長;只有家長成為一個三觀端正的人,才能給孩子一張行走人世間的通行證。
文 賈林娜
【來源:今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