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銀河系衝浪高手】原創。本賬號寫歷史人文,但從不寫帝王將相的家長裡短,歡迎關注。
《歐洲的家底》,會有很多比較短而小的文章來講述19世紀的歐洲。這是第一篇,之後會陸陸續續更新。
19世紀以前,歐洲的財富被皇室緊緊的鎖在倉庫。而19世紀及之後,歐洲的財富才真正可以稱為“社會財富”。歐洲真正的家底,是19世紀(普遍認為19世紀的起止點為1815~1914,以拿破崙統治結束和一戰打響這一百年)的財富積累。
安定的環境
這段時期,歐洲很少有國與國之間大的衝突,在歐洲之外,歐洲國家的殖民統治也給歐洲輸送了較多的財富。較為安定的環境,給工業革命帶來了契機,此時一些比較小的衝突,被認為是工業革命的“試煉場”。
在1815~1914年間,歐洲各國之間的暴力衝突非常少,為數不多的幾次戰爭,既不是持久戰,也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全體戰爭。
全體戰爭(或總體戰)的概念來自於法國大革命,指的是透過激發愛國主義熱情,來動員全民男性參軍。這是民族國家崛起的關鍵指標。在更早以前,要發動大規模戰爭需要依靠社會運動和宗教力量。而現在,只要喊出“為了國家”的口號,就能夠鼓動一大批青年人投入到戰爭之中。
當然,在19世紀,歐洲並非一直是安穩的。不過,即便是普魯士與周邊鄰國的一些戰爭,也僅僅只是作戰人員之間的比拼,而不是對平民的摧毀。
想一想同時期的太平天國起義,對中國經濟的破壞。根據麥迪森的19世紀各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估測表(以1990年美元幣值計算),1820年時中國的人均年收入為600美元,而在1870年的時候是530美元。而1820-1870的英國人均收入則接近翻倍:英國1820年人均收入為1700美元,1870年人均收入為3200美元。
在這100年中,財富並沒有湧向歐洲之外的地區,相反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財富源源不斷的匯聚到歐洲(透過殖民或更為直接的掠奪)。
並且,由於歐洲各國之間的戰爭並沒有對平民造成很大的破壞,所以社會生產力一直是上升的。
人口基礎
人口構成:貧困者減少,中產階級的崛起,人口自由流動。
如何理解19世紀歐洲的貧困者呢?
在19世紀,歐洲一些貧困者,選擇了移民去美洲或澳洲,或者進入了工廠,還有一些社會底層人員參與了殖民地建設,總之他們都離開了歐洲。一些觀點認為貧困會影響犯罪率,那麼此時的歐洲社會也因為比較少的貧困者而相對比較安定。
不過,對19世紀歐洲的討伐,也正是從這期間的工廠開始的——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對歐洲工廠(資本主義)的宣戰。但無論如何,這些工廠,確實提高了農村人口的物質生活條件。
如何理解19世紀的中產階級呢?
19世紀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繁榮期,湧現了很多依靠技術獲得財富的社會人員,如醫生、科研人員、工廠中層管理者、機械鍛造和維修人員,以及伴隨民族國家出現的大批次公務員。中產階級在19世紀扮演著社會基石的角色,他們可以負擔得起一些最新的工業產品如汽車、縫紉機。
19世紀的跨國人才流動比較自由,去往他國並不需要很複雜的手續,因此知識分子、各領域的學者,可以自由去他國進行教學活動,這些知識分子即便犯了大錯也可以去歐洲其他國家暫時躲避風頭。而且由於國際法律不太完善,社會發明可以名正言順的抄襲,國家專利更多的是一種嘉獎。只有到了20世紀,各國之間的專利官司才打個不停。
自由放任主義的黃金年代
1776年《國富論》出版,1817年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發表,1871年卡爾·門格爾《國民經濟學原理》出版……擺脫了17、18世紀的重商主義,19世紀自由放任主義登場,甩掉沉重的觀念包袱,開啟了市場經濟的瘋狂普及。
總體來說,19世紀,是歐洲自由放任主義崛起和巔峰時期,極大地推動了歐美兩國的經濟進步。
1846年,愛爾蘭大饑荒,國外的救援物資到達英國十分麻煩,英國痛定思痛,廢除了帶有重商主義色彩的《穀物法》。1849年,英國還廢除了將近200年的《航海法》。這之後,不但讓愛爾蘭快速恢復,也帶動了全球貿易的自由發展。
19世紀,科技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結合,爆發出巨大的力量。對於歐洲而言,此刻還沒有希特勒這樣的戰爭狂人,此時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更擅長用政治而不是槍炮的力量去推出全新的普魯士。歐洲各國之間,像是企業間的競爭,新技術層出不窮,人人都想從新發明中獲得一份新的財富。也許今天是窮小子,明天就可以透過一項發明成為百萬富翁。19世紀,普通人改變世界的事件層出不窮。
19世紀的歐洲,有寧靜的田園詩,也有咆哮的工廠,新的思想從平靜與狂暴中誕生,思想的力量即將席捲全球…自由與烏托邦的巨大實踐登場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