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皇位都是傳給兒子,不管是立長,還是立賢,終究都是傳給兒子。但傳給兄弟的鮮為少見,有也是非正常傳位,朱棣就是最好的案例。但在唐朝,還出現過兄弟三人連續登上皇位的奇觀,這三位分別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他們分別是穆宗的長子、二子、五子。
李湛是穆宗的長子,初期封為鄂王,後又封為景王。穆宗病重後,敬宗以太子身份監國,隨後(824年)穆宗病逝,敬宗即位。16歲的敬宗即位後,繼承了其父親的遊樂精神,對馬球,摔跤、拔河、龍舟競渡之類的遊戲一直都是樂此不疲。為了娛樂,敬宗常常忘乎所以,隨從稍有過錯,輕則辱罵,重則用刑、流放,一時間宮中怨言廣積。826年,矛盾終於爆發,宦官劉克明與蘇佐明趁敬宗酒醉正酣之際,將年僅18歲的敬宗殺害,此時,敬宗即位才兩年。
敬宗死後,宦官內部爆發衝突,劉克明與蘇佐明假傳聖旨試圖立憲宗的兒子絳王李悟為帝,內樞密使王守澄、楊承等宦官對此意見很大,並調動了禁軍將穆宗的次子江王李涵迎入宮中,將劉克明與蘇佐明一夥全部誅殺,絳王李悟也死於亂兵之手。江王李涵就是文宗,即位後改名為李昂。
文宗在位14年,早期勵精圖治、親力親為,一掃父親穆宗、哥哥敬宗以來的奢靡、浮誇之風,實施了釋放宮女、裁員減政、放狗棄鷹、免除各地進獻、加強諫官通路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日薄西山的晚唐有了一絲中興氣象。在這些改革之外,文宗還一直試圖剷除宦官勢力,雖然文宗是被宦官擁立,但文宗對宦官手握重兵、把持朝政打心底的厭惡,為此,文宗開展了兩次大的行動。第一次是聯合宰相宋申錫密謀除掉宦官,計劃還在初始階段就被人洩露,結果宋申錫慘遭宦官誣陷,最後被殺。之後,文宗仍未死心,又任用鄭注、李訓等人開始了第二次反宦官行動。大和九年(835年),李訓以賞左金吾大廳後石榴樹上的“甘露”為由引誘仇士良等宦官,企圖將宦官們一網打盡,然而事情又一次走漏了風聲。宦官們知道真相後大為憤怒,隨即展開了史無前例的報復行動,一千餘朝廷官員被殺,歷史上這一事件稱之為“甘露之變”。事後,文宗徹底喪失了權力,成為了附庸,正如他自己所說,完全受制於家奴。之後的幾年,文宗一直活在宦官的陰影下,終日抑鬱寡歡,到了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魚弘志假傳聖旨廢皇太子李成美,立文宗的弟弟李瀍為皇太弟。同月32歲的文宗去世,李瀍(chán)即位,李瀍(後改名李炎)就是唐武宗。
武宗和其哥哥一樣也是個有為之君,上任伊始就重用李德裕為宰相,對唐後期的弊政展開了一系列改革。武宗在位七年,先是和平除掉了仇士良等宦官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又取得了回鶻反擊戰的勝利。之後平定了澤潞劉稹的叛亂,削弱了藩鎮割據勢力。後來,又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拆除了寺廟4600餘所,26餘萬人還俗,沒收寺院所擁有的良田數千萬頃,這一運動無疑增加了政府的納稅人口,擴大了國家的經濟來源。這段時期整個國家較為平穩,被稱為會昌中興。
在這些改革之外,武宗還崇道煉丹,乞求長壽成仙,並且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有段時間,武宗生病,道士告訴武宗,生病是因為武宗名字的“瀍”屬“水”,而唐朝五行屬土。土勝水,土克“瀍”,所以容易生病,應改名為“炎”,炎從“火”,與土相合,可以消災避禍。結果,武宗真的就把名字改為李炎。但是改名並沒有給他好運,會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改名之後的12天,武宗駕崩。武宗由此也成為了繼太宗、憲宗、穆宗、敬宗之後,又一位因服食丹藥身亡的皇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