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很多北方朋友會聲稱自己來源於山西洪洞大槐樹,並且自己的根在山西,這是真的嗎?
也有人對這個說法持懷疑意見,最著名的說法是“大槐樹是人類學著名流言之一”,就和‘美國西太平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異曲同工,背井離鄉的人們編造這個是為自己背井離鄉和缺少祖籍尋找藉口。
那我們今天就細細道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的來源,到底它的歷史是怎麼的。
最初老家來源於大槐樹只是在各個家族的家譜和族譜中寫的:
透過很多家譜記載的矛盾上,我們能夠看出古代家譜製作的不可靠性、不真實性甚至是滑稽性。最大的矛盾就是,眾家譜記載從山西移民的時間,明確紀年最多的是洪武二年,其次是洪武三年、四年、元年,洪武初等等,朱元璋當了30年皇帝,“洪武初”再晚也要在洪武二十年以前。然而,山西移民政策提出和實施的時間卻是洪武二十一年。什麼意思呢,山西移民從洪武二十一年開始,那洪武年間的移民應在二十一年至三十年為最多,但家譜記載卻相反。
從史書來看,山西移民確有其事: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戶部郎中劉九皋關於山東、山西移民的建議:
古者狹鄉之民遷於寬鄉,蓋欲地不失利,民有恆業,今河北諸處,自兵後,田多荒蕪,居民鮮少。山東、西之民自入國朝,生齒目繁,宜令分丁徙居寬閒之地,開種田畝,如此則國賦增而民生遂矣。(《明太祖實錄》卷一九三)
朱元璋採納了劉九皋的這一建議,很快作出決定:“山東地廣,民不必遷,山西民眾,宜如其言。”明廷立即著手對山西平民實施了一次向外移民行動。“於是遷山西澤、潞二州民之無田者,往彰德、真定、臨清、歸德、太康諸處閒曠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種,免其賦役三年,仍戶給鈔二十錠,以備農具”。
於是,轟轟烈烈的山西大移民由此開始。
此前也有山西移民移到安徽鳳陽,但那是建國之初朱元璋為了補充老家人口不足開展的全國性行動,並非針對山西,遷入鳳陽府的山東移民比山西要多很多。
從我個人來說:
我愛人籍貫河南禹州,家譜上記載,祖上於大明洪武七年自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遷居至河南,家中兄弟七人(我覺得應該是包含了堂兄弟),三人留山西本省,四人來到河南,其中一人遷至鞏縣(今鞏義),一人遷至禹縣(今禹州),一人遷至舞陽縣,還有一人往東而去,不知所蹤。
得益於網際網路的發展,目前河南三地的後代已有聯絡,各自家譜關於祖先來源基本對得上。家譜記載因初到河南或戰亂等原因沒有及時修譜,初期有兩三代人姓名不全,其他歷代先祖的名字都記載的很清楚,我愛人是禹州這一支的第21代,反推過去第一代來禹縣的祖先所處年代,基本與明初吻合。
總結以下5點供大家參考:
1.明朝初期,山西大量往外移民是事實;
2.並沒有證據山西人移民都是從洪洞縣大槐樹出去的。
3.移民的歷史記憶有很有趣的特點,離移民時間很近的時間點上,並沒有發現大槐樹傳說的蹤跡,大量出現是從明末清初開始的。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一些族譜開始並不是說自己來自大槐樹,後來也改成了這個。
4.這個不能叫騙局。因為人的記憶本來就是不穩定的。集體記憶更是如此。古代資訊不便,普通大眾受教育水平也不高。一來二去歷史記憶發生變化也並不稀奇。
5.大槐樹傳說一般並沒有說把人從雲南移到山西再移出。雲南移民一般說的是“小云南”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