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春夏之秋,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向駐守在安徽六安蘇家埠的敵人發起了進攻,史稱“蘇家埠戰役”。
雖然紅軍包圍了這股敵人,卻連攻了48天都打不進去蘇家埠。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原因並不複雜,歸結起來就是紅軍的武器裝備太差,很多戰士連步槍都沒有,只能手執長矛作戰。
而敵人憑藉高牆深壕,躲在裡面不出來,只是一個勁用機槍地往外掃射,用炸彈往外轟擊,天上還有飛機助陣,使得紅軍屢攻不下、傷亡不小。
這天晚上,上級突然命令紅四軍十師二十九團撤出蘇家埠,由二十八團接替進攻。
不過二十九團還有戰鬥任務,那就是北上七里橋去打敵人的援兵。根據我軍得到的情報,國民黨安徽督軍陳調元派了20多個團的兵力,前來增援蘇家埠之敵。
雖然二十九團指戰員不甘心撤出蘇家埠,但軍令難違,也只得從命。
不料全團往七里橋方向才走出不到30裡,上級又來了命令,要求二十九團不用去七里橋了,撤到後面去休息。
這下幹部戰士們都憋不住了,一個個開始發起牢騷來。
這也難怪,二十九團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部隊,無論是當年在長江兩岸打游擊,還是挺進鄂豫皖蘇區以後,都打了不少勝仗。如今打蘇家埠,怎麼說撤就撤了呢?
夜裡下起了暴雨,戰士們歇宿在雨地裡,都無法入睡。
隊伍前頭突然響起了急促的哨聲,緊接著通訊員大聲喊著“全體集合”。原來團長再次接到上級的緊急命令,要求部隊馬上向北開往七里橋,迅速投入戰鬥。
雖然此時雨還很大,氣溫又低,戰士們身上都只穿著單衣,冒雨行軍時都冷得直打哆嗦,心裡卻格外高興:終於能痛痛快快打上一仗了!
天快亮時,部隊趕到七里橋附近,恰好與敵人援兵的先頭部隊狹路相逢,戰鬥隨即打響了。
三連二排排長陳康(1955年成為開國中將)是個打仗很“賊”的基層指揮員,他見敵人的隊形和火力都比較密集,我軍從正面進攻不佔上風,便率領全排從西面插到敵人的側翼,突然發起襲擊。
正所謂“兵不在多而在精”,陳康所帶的這個排成為奇兵,打得敵人陣腳大亂。再加上正面的紅軍攻得更猛,敵人頂不住了,紛紛扭頭向北邊逃跑。
陳康哪肯錯過這種“痛打落水狗”的機會,當即率領全排一路猛衝猛打,全力追擊逃敵。
陳康這一追就根本剎不住車,竟然一口氣向北追出去十幾裡。
他們追著追著,卻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咦,敵軍為什麼莫名其妙地突然大亂,在前面擠成了一個亂哄哄的大疙瘩?
這時天色已經大亮,陳康爬到一個高地上仔細一看,發現那個大疙瘩裡面不僅有剛才從南往北逃的敵人,還是從北面往南涌來的敵人,也就是說,這兩路敵人自己把路給堵了水洩不通,整整七八里長的公路上,黑壓壓的全是敵人。
眼前的景象讓紅軍戰士們都感到非常驚奇。
陳康站在高地上,見我軍的大部隊都從南面追了上來,急於立頭功,便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大喊著“衝啊!殺啊!”以猛虎下山一般的氣勢,率先衝向敵群!
戰士們回過神來,爭先恐後地跟在陳康身後奮勇衝殺。
當敵人見到紅軍戰士們一個個怒吼著衝了過來,個個都嚇得面無不色,根本無心再抵抗,只能乖乖地舉手投降。
結果僅僅陳康所帶的這一個排就繳了敵人整整一營人的槍。
據一名敵軍官交代,他們之所以在這裡擠成一團,都跟這場暴雨有關。
原來,敵援兵到達七里橋一帶,向紅軍發動進攻時,沒有注意到身後有一條原本已乾涸的河流,由於昨天一場大雨使得河水暴漲,將敵人的退路完全給阻住了。
當紅軍從南邊猛攻過來時,敵人急於北逃,卻被河水所阻,無奈之下只能往河裡跳。
但由於河面過於狹窄,敵人數量又太多了,使得絕大多數人連跳河的機會都搶不到,於是南北兩路敵人就在那裡擠成了一個大疙瘩,進退兩難。
陳康衝到敵群中還發現一件可笑的事——一些敵人想從河邊的樹上跳河,卻因為紅軍追得太猛,他們想跳也來不及了。幾名敵人掛在樹上雙腳懸空,急得哇哇亂叫,那個狼狽樣子讓紅軍戰士們笑得直不起腰來。
總之,紅軍這一仗打得特別順手,勝得痛快淋漓,竟取得了殲敵將近兩萬名的驚人戰果,連敵軍總指揮官厲式鼎也當了紅軍的俘虜。
更出人意料的是,當紅二十九團將士高奏凱歌準備繼續攻打蘇家埠時,卻發現那裡早已到處飄揚著我軍的紅旗。
原來蘇家埠之敵聽說前來增援的部隊已被紅軍殲滅,終於絕望了,乾脆主動跑出來投降了。
蘇家埠戰役至此結束,成為紅軍建軍以來規模最大、戰果最好、代價最小、繳獲最多的一次大捷,因而彪炳軍史。
參考史料:《紅四方面軍征戰紀實》、《鄂豫皖紅軍史話》、《星火燎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