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關於江蘇和安徽的關係,有一個令人忍俊不禁的說法:南京明明是江蘇省會,卻有著"徽京"的戲稱。
歷史上,兩省確實有過同為一家的時期,那就是明朝的南直隸。所以蘇皖兩省居民,歷來多有交往,關係密切,直到清朝分了家,也沒有改變。
改革開放之後,江浙滬一馬當先,引領華東經濟,和處於內陸的安徽逐漸拉開了距離。如何建設安徽、跟上江浙發展水平,一直是當地黨政領導的一件心頭大事。
1987年,在安徽文化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自宋朝起,流傳了近一千年、安徽名字中的"徽州"被取消,一個叫做"黃山市"的地級市出現在了安徽地圖上。
一位江蘇人被委任為這個新生的黃山市長,擘畫皖南山水的發展大計。根據傳統,市長一般是由本地幹部出任,黃山人民,究竟能不能信得過這個"外人"呢?
要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
眾所周知,黃山風景冠絕江南,是安徽當仁不讓的風景名勝頭把交椅和象徵。
而建國之後,黃山迎來的最值得紀念的一位遊客,要數1979年前來安徽視察的鄧小平。鄧小平日後要在中國實施的大改革,在這一次訪問中就初露苗頭。
1979年7月11日,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里,在皖南山區的一個小車站繁昌,等到了南下視察的鄧小平。
鄧小平對於安徽懷有別樣的感情:當年他和劉伯承率領二野大軍挺進大別山,參加淮海戰役,可以說把安徽從北到南,走了個遍。
現在動盪結束,國泰民安,他終於能夠懷著輕鬆的心情,好好遊覽一下安徽最負盛名的黃山風景。
不過政治嗅覺向來敏銳的萬里和陪同的大小安徽幹部們都知道,如果能夠好好利用鄧小平這趟難得的行程,對於華東地區條件最薄弱的安徽,必定能起到極大的幫助。
果然,利用三天時間飽覽了黃山美景之後,7月15日,鄧小平在觀瀑樓會客廳召開座談會,聽取中共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主要負責人的彙報,並就開發黃山旅遊資源,發展黃山旅遊業和徽州山區經濟作了重要指示。
"黃山是發展旅遊的好地方,是你們發財的地方。你們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在這裡,我們的資本是山。要解放思想,開動機器,廣開門路,增加收入。"
這年鄧小平75歲,攀登黃山卻不需要人攙扶,全靠一根柺杖和自己的腿腳,走遍玉屏樓、鰲魚峰、光明頂等各處險要,健步如飛。
對安徽省委所作的指示,則說明他的頭腦比他的腳步更為矯健:"解放思想,開動機器,廣開門路,增加收入。"這樣的真理,又豈是單單適用於一個小小的黃山地區呢?
不管怎麼說,為了貫徹鄧小平打出"黃山牌"的指示,安徽省委研究之後決定,申請撤銷黃山腳下的太平縣,設立省轄黃山縣級市。後來,這個名字又擴充套件到整個原來的徽州地區,黃山市也升級成為了地級市。
導遊市長
1987年11月,同意設立黃山地級市的批覆從國務院下達安徽,省委開始調集人馬準備籌建事宜。省輕工業廳廳長、黨組書記季家宏被省委相中,委以大量工作。
季家宏是1938年出生的江蘇邗江人,大學考到了安徽,在識字率並不高的1960年代,是少有的高階知識分子,因此畢業之後也不愁工作,直接被分配到安徽省委組織部。
季家宏身上,帶有那個熱情似火的革命年代培育出來的濃厚印記:1967年,他下到合肥砂輪廠擔任黨委書記,接受工人階級的第一線教育,足足待夠了6年才重新回到省委工作。
鄧小平做出"黃山指示"之後不久,步入中年的季家宏當上了省輕工業廳計財處副處長、處長,可見當年在砂輪廠的經歷,派上了大用場。
季家宏不愧是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他深刻理解了鄧小平在黃山的講話用意,十分關心安徽省輕工業企業的發展。
1985年2月,正式坐上輕工業廳長位置的季家宏進一步支援和推動全安徽輕工業企業壯大,安徽省的民生經濟取得巨大建設成就。
此時,遠在中央的鄧小平、陳雲等人正為了改革開放事業需要大量年富力強、有頭腦、有知識、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的中層幹部而發愁,季家宏這樣的優秀分子,無疑是對他們最好的安慰。
自被調入黃山市籌建工作組開始,季家宏在合肥就再也待不住了:他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皖南這塊歷史醇厚、風景秀美的大地,幾乎跑遍了徽州一府六縣。
越是在徽州城鄉調研,他就越對這裡的極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著迷。
他也痛心地看到,黃山市雖然擁有當得起天下第一的風景,卻沒有相稱的基礎設施。由於四處都是山區,傳統農業只能在大山之間幾塊狹小的平原稻田上開展,效率低不說,群眾收入難以提高。
1988年3月,季家宏搬到新成立的黃山市委,擔任副書記、市長、黃山風景區管委會主任。
對於這位合肥來的江蘇市長,黃山人民之中第一個熟悉他的,要數在市委駐地屯溪區拉車的三輪車伕了。為了早日改變黃山景區、市區、鄉村的落後面貌,季家宏幾乎天天都要加班到半夜。
不過為了不給部下造成額外負擔,季家宏都讓秘書和司機早點回家。所以每天在市委大樓附近等待生意的三輪車伕,總是不會落空。
徽州這片土地,歷來只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單靠幾塊產糧區,只能勉強維持百姓的溫飽,還不足以培育深厚的人文文化。
當季家宏下到徽州鄉村城鎮調研的時候,卻每每見到雕刻極其精美的牌坊、宗祠、民宅,連成一片,無論宏觀微觀,都是絕美的山水畫卷。
季家宏意識到,這是深藏在徽州山中的巨大旅遊資源寶藏,遲早會變成中國旅遊市場上的一張新名片。他激動地指示:"我作為黃山市長,為你們生活在現代桃花源中而驕傲,所以我也要作為一個保護者參與進來。"
"古人建得起這樣精妙絕倫的徽州四雕建築,我們建不起來已經慚愧了,就應當看護好、維修好,決不能讓一磚一瓦一梁一木流失散落。每個城鎮、每個鄉村的水口古木,都是歷史,都要完完整整地保護下來。砍掉一棵古樹,就是砍掉一段歷史。"
身為黃山風景區管委會主任,季家宏決定要將黃山的自然風景和徽州的人文風景統籌協調,共同建設。
而這項工作的基礎,就是要保護古徽州的原始風貌,每上一個專案都要認真論證,以免破壞當地的人文、自然景觀。
季家宏在任黃山市長、後來又升任書記期間,包括此後的歷任黃山市領導,所有市政升級改造工程,都小心翼翼繞開了屯溪老街、徽州古城、古塔、古宅、祠堂等歷史建築,這塊土地上的人文景觀毫髮未損。
當世界遺產委員會工作人員來到黃山考察時,為眼前自然人文完美結合的魅力征服,感嘆道這是"永恆的魅力"。1990年,黃山順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季家宏已經徹底把自己變成了"安徽黃山人"。面對前來黃山旅遊的國務院總理李鵬,這位堂堂市委書記口中黃山的風俗民情、名勝古蹟、歷史名人等情況脫口而出,獲得李鵬欽佩讚歎:"你是黃山的第一導遊!"
對於季家宏來說,只要喜歡黃山,不管你來自哪裡,都是他眼中的貴客。東南亞著名的華僑篆刻家、畫家韓天衡帶隊到黃山寫生,為了不讓客人對黃山落後的基礎設施留下不好的印象,季家宏親自出面接待。
江蘇老鄉、我國近代著名畫家劉海粟先生也是終身對黃山入迷的人。1988年7月,黃山市剛成立不久,季家宏就請來劉海粟,第十次登上黃山,用兩個月的時間,為黃山景點創作出大量潑墨、潑彩等國畫藝術品,作為精品廣告,向全國宣傳。
要檢驗季家宏的工作成績十分容易:從1992年到2002年,黃山市經濟年年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其中大半來自於海內外遊客的貢獻。旅遊收入一舉躍居安徽全省第一。
2020年,全市接待人數已經邁過7000萬大關,總收入突破660億元。鄧小平當年的囑託,已經完全實現。
老將餘熱
1993年,在黃山市任期內交出一份傑出成績單的季家宏終於又要回到闊別多年的合肥,先後擔任省委秘書長、第八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但此時他的心,已經徹底屬於黃山和黃山市了,在政協內,他總是自稱自己是"黃山人"。臺灣、復旦等地的學者們前往黃山調研當地戲曲活動,他不忘積極作陪,並主動現場擔綱深入講解,好好重溫了一把"第一導遊"的感覺。
在政協任職期間,季家宏曾經帶隊出訪澳洲、紐西蘭,拜會當地的華僑、華人和外國友人,特別是安徽同鄉會、華商會和促統會等社團。
季家宏沒有忘記自己的老本行,他著重考察了兩國重要城市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旅遊景區開發及旅遊業發展情況;隨後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再次掏出了黃山旅遊這張金名片,介紹安徽、宣傳安徽。
2004年,67歲的季家宏退休,15年9月23日,因病在合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