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朝鮮戰爭71週年紀念日。
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不到一週後的10月25日,志願軍發動了第一次戰役。
當時,為了趕在最佳時機,給美李軍迎頭痛擊,志願軍一批批跨過鴨綠江大橋。為了隱蔽,過橋往往在夜間,到凌晨四五點鐘天亮前就停下來。這時,東北部隊文工團的戰士就在鴨綠江邊不停演奏著軍樂。而過江的戰士,也高唱著戰歌,奔赴前方。
那麼,他們唱的是什麼歌呢?一定是著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對吧?
然而並不是。
因為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還沒正式誕生呢。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詞作者,是解放軍炮兵第一師的一位連隊指導員麻扶搖。炮兵第一師是第一批參戰的部隊。入朝參戰前夕,部隊開展思想政治動員,戰士們喊出了“制止侵略、保衛和平”,“抗美援朝,保衛國家”的誓詞。指導員麻扶搖把誓詞記下來,寫在黑板上,成為一首小詩,並在部隊中傳開。後來,連隊一位文化教員為這首詩譜了曲,在全連教唱。1950 年10 月23 日炮一師進入朝鮮,麻扶搖所在的連隊唱著這首歌跨過鴨綠江的。不過,這位文化教員譜的曲子,和現在我們熟悉的旋律是不一樣的。
我們熟悉的曲子要等到一個月後。新華社記者陳伯堅到炮一師進行採訪時發現了這首詩,就抄錄了下來,發表在戰地通訊中,又做了一些修改。這首詩從朝鮮前線傳回國內。
1950年11月25日,文化部藝術局副局長周巍峙在讀到這首《打敗美帝野心狼》後,受到英雄氣概所感染,當天譜出了曲,署名“志願軍戰士詞”、周巍峙曲。 最終改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也即是說,咱們今天熟悉的這首志願軍軍歌,是在1950年11月25日才正式誕生的。這時候,第一次戰役早已打完,長津湖鏖戰正酣。所以,早期志願軍9個軍跨過鴨綠江的時候,是沒有這首歌可以唱的。
那麼,他們唱的,聽的,演奏的,是什麼歌呢?
我軍歷史上,不乏優秀的軍樂。比如,《騎兵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團結就是力量》等,都是可以拿來唱的。
此外,當時中國和蘇聯正處在蜜月期,所以伴隨志願軍出征的,還有不少蘇聯歌曲。
其中一首正是著名的《共青團員之歌》。這首歌誕生於1947年,並沒有趕上偉大的衛國戰爭。但其曲調激昂,歌詞剛健有力又充滿活力,確實非常適合年輕的戰士們演唱:
聽吧,戰鬥的號角發出警報
穿好軍裝,拿起武器!
青年團員們集合起來,踏上征途
萬眾一心,保衛祖國!
我們再見了親愛的媽媽,
請你吻別你的兒子吧!
再見吧媽媽!別難過,莫悲傷
祝福我們一路平安吧!
再見了親愛的故鄉
勝利的星會照耀著我們……
另一首則是誕生比蘇聯更早的《斯拉夫女人的告別》,又名《斯拉夫告別曲》。這首歌歷史悠久,是在20世紀初巴爾幹戰爭時創作的,描寫一位斯拉夫婦女送別戰士前往疆場,沒有歌詞,曲調充滿傷感。在1920年前後的俄羅斯內戰中,紅白兩軍分別用這曲子填了多個版本的歌詞。衛國戰爭之後,填上了積極向上的歌詞,使得歌曲從悽美婉約轉為慷慨激昂:
這一首進行曲激動人心
憶當年侵略軍踏邊境
戰士們離家園登上列車
這首歌伴他們去出征……
不過,在朝鮮戰爭爆發時,現在這個版本的歌詞應該還沒有寫出來。再說,《斯拉夫女人的告別》,歌詞中民族特性很鮮明。因此當時的志願軍,主要是軍樂團演奏這首歌,應該沒有唱出來。
然而,這首歌本身確實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既雄壯威武,又略帶一絲憂傷。接受採訪的軍樂團老兵說,他連這首歌的名字都不知道,卻依然能哼出旋律。
這首歌,伴他們去出征。
五四青年節,聊聊蘇聯歌曲《共青團員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