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隨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展開,國共兩黨終於達成共識,決定停止內戰,全力抗日。其中,國民革命軍負責正面戰場,由紅軍主力改編而成的八路軍,以及由游擊隊改編而成的新四軍,負責敵後戰場。
粟裕正是新四軍的一員。他本是地主家庭出身,求學的時候就非常進步,後來更是因為機緣巧合,做過葉挺的部下。南昌起義後,粟裕隨部隊一起上了井岡山。因為屢立戰功,從普通士兵一直做到軍級的參謀長,之後,又被派到福建,浙江一帶發展游擊隊,建立根據地。
1940年,在日本的支援下,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成立偽南京國民政府。自此,偽軍和日軍就成了一家,時刻勾結在一起,不斷對中共根據地進行掃蕩,清鄉,試圖撲滅革命的火種。
沒過多久,國民黨更是發動皖南事變,誣陷新四軍叛變,抓捕軍長葉挺,取消新四軍番號,不顧大敵在前,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據理力爭,於1941年1月20日重建新四軍,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粟裕為第一師師長。同時成立了第六師。
不過,六師一共只有兩個旅,分別是十六旅和十八旅。在清鄉運動中,十六旅的旅長又不幸犧牲,十八旅也被迫撤出防區。經過商討,中央最終決定,把六師劃歸到粟裕手下,對外依舊保持番號。
平白多了這麼些人,作為指揮官,粟裕當然高興。但六師的一些黨政機關,醫院、兵工廠、被服廠等後勤單位也隨之搬遷到他下轄的蘇中區,帶來了很多問題。
因為敵情嚴重,水網密佈,蘇中的根據地本來就面積小,不成片。突然來了這麼多人,雖然可以擠下,但分佈這麼密集,敵人一旦出手,難免要被一窩端。恰巧這時,中央下達了命令,要求各根據地練兵、生產、整風三不誤。想要執行命令,就也需要一塊完整、安全的地區。
一定要把小塊的根據地連在一起!消滅掉夾雜在其中的敵人!抱著這樣的想法,粟裕心中萌生了打仗的想法,並開始有意識地做起戰前準備來。
他先是發動數萬民兵,群眾,號召大家努力修壩。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就是,可以把隨處可見的河塘溝渠連到一起,縮短各地之間的距離,讓士兵們就算不乘船,也可以透過徒步行軍,更快地到達更遠的地方。
第二就是,在水戰的時候,可以阻礙日軍的汽艇。因為有壩攔在前面,汽艇想要透過,只能炸壩。但壩很多,想要完全炸掉,需要特別多的炸藥,非常不划算,也費時間。新四軍的船卻不會受到妨礙。因為他們使用的主要是小巧輕便的木船,遇到壩,把船抬過去,就又可以繼續前進了。
1943年9月,修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粟裕趁著前往軍部開會的機會,在回來的路上,又親自考察了車橋、涇口、曹甸、涇河一帶的敵佔區,對地形,敵情做到了心中有數。
為什麼要選擇這一帶?因為這裡是蘇北和蘇中的分界線。北邊歸華北的日軍管轄,南邊歸華中的日軍管轄,同時盤踞著偽軍吳漱泉的部隊。屬於三者的結合部。新四軍這邊,除了粟裕的一師,二師,三師,四師的部分隊伍也在此駐紮。一旦開戰,日軍和偽軍可能相互推諉,新四軍卻能團結一致,相互照應。
1944年2 月下旬,在蘇中區委擴大會議上,粟裕終於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經過討論,大家把目光聚集在了車橋和涇口這兩個地方上,最終商定了三種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由東向西打。也就是說,先打涇口,再打車橋。但打了涇口,一定會驚動車橋。車橋是個大據點,一旦有所準備,就不好打了。第二個方案,是車橋和涇口一起打。但我軍礙於裝備上的問題,本來就不擅長攻堅戰,兵力再一分散,取勝的可能性也就更小。
所以,會議最終決定,採取第三個方案,先打車橋,再打涇口。因為打了車橋,周邊的敵人肯定會來增援。在有限的兵力下,我們可以藉助有利地形,逐個消滅敵人。在這個過程中,周邊的據點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耗,以後再打,就好打了。
這個有利地形是什麼呢?就是車橋鎮周圍的水網沼澤。車橋鎮的中心是5座橋,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古體的“車”字。小鎮的名字正得於此。橋架在澗河上。澗河橫穿小鎮。河邊是公路。公路南側水流很急,北側是大片的蘆葦蕩,淤泥很深。兩側都沒法只憑人力透過。想要進鎮,只能走那條公路。這樣的地形,很適合打援。
之所以選擇這裡,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雖然車橋鎮是個大據點,看起來堅固,外圍有至少5米高的城牆,城牆外是7米寬的壕溝,溝裡有10米深的水,還與澗河相通,鎮內更是有多達53座碉堡,但是外強中乾,裡面只有一個40餘人的日軍小隊,一個500餘人的偽軍大隊,還主要集中在重點的碉堡裡,有些碉堡甚至長期無人看守。
這樣的攻堅戰,只要準備得當,打起來也不是特別難。於是,大家制定了攻堅打援,雙管齊下的方針,決心打一個漂漂亮亮的車橋戰役。
不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蘇中地區駐紮的日軍還是比較多的。新四軍不能輕舉妄動,萬萬沒想到,沒過兩天,日軍就送來了東風——因為急需開啟南方的交通線,在豫湘桂作戰的日軍有很大的耗損,需要補充大量兵員。於是,他們從江蘇調走了不少的兵力。
趁著敵人內部空虛的機會,車橋戰役一觸即發!
1944年3月,粟裕把手下的部隊臨時編為三個縱隊。其中,7團,52團和教導團、特務團為第二縱隊,負責主攻車橋鎮。1團、特務營及泰州獨立團為第一縱隊,負責在蘆家灘、韓莊阻擊敵人。江都獨立團、高郵獨立團和52團各出一個營,組成第三縱隊,負責阻擊曹甸、寶應方向前來支援的敵人。教導團1營和兩個特務營、外加炮兵大隊為總預備隊。
3日下午,三個縱隊同時趕往戰鬥位置。4日午夜,第一縱隊和第三縱隊順利到達指定地點,將近兩個小時以後,作為主攻部隊的第二縱隊,分為南北兩路,也到達了指定地點。
5日凌晨1時50分,夜色很濃,為攻城部隊做了很好的掩護。趁著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第二縱隊計程車兵們悄悄地下水,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壕溝,架好雲梯,迅速爬上城牆。因為已經很晚了,偽軍哨兵的警惕性很差,防守鬆懈,並沒有及時發現新四軍。等他們有所覺察的時候,新四軍已經如潮水般從城牆湧入了裡面。
不過,在突破城牆的時候,也是遇到了一點困難的。比如,4連因為是後續部隊,正在爬城牆的時候,遭到了敵人的火力封鎖。士兵們沒有硬碰硬,而是避重就輕,想出了在牆上開洞的辦法,把房間和房間之間都打通了,最後沿著這些牆,一直鑽到了警察局裡。駐守在裡面敵人看到新四軍從天而降,手忙腳亂,毫無準備,不得不垂頭喪氣地投降了。
突破了車橋鎮的外圍,接下來,就要挨個地處理碉堡了。大家先從無人看守的碉堡下手,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不過,在那些有人防守的碉堡裡,偽軍還是負隅頑抗。然而這也難不住機智的新四軍。6連有個叫陳稻田計程車兵,他看見碉堡久攻不下,十分著急,突然急中生智,揹著十字鎬,讓戰友架好梯子,飛身爬上去,矯健無比,一直爬到碉堡的最上面。只見他掄起十字鎬,三下五除二就把碉堡的頂蓋挖穿了,然後把隨身攜帶的手榴彈都扔進了裡面。
裡面的敵人被炸得哭爹喊娘,不得不投降了。這個碉堡也就被這樣拿下了。前線部隊如此神猛,作為守備部隊的炮兵大隊也沒閒著。自打知道新四軍攻入車橋鎮以後,他們就一直在不遺餘力地給予火力支援。
在步兵和炮兵的共同努力下,先頭部隊在午後2時,已經摧毀了50餘個碉堡,殺死殺傷了80多個偽軍,俘虜了其它的偽軍,徹底把整個偽軍大隊消滅了。
消滅了偽軍,就只剩那個40多人的日軍小隊了。雖然人數比較少,但日軍的工事要比偽軍更加堅固。他們有一個碉堡群,位於車橋東街。碉堡的最外面是橋,橋下是2米多深,2米多寬的壕溝。壕溝裡面是7米高的圍牆,圍牆上纏著鐵絲網,牆上分佈著射擊孔。
圍牆的四周有地堡,每個地堡上也有三個射擊孔,地堡呈幾何形分佈,共同護衛著中間的一座大碉堡。這座大碉堡不到10米高,直徑4米,上層密佈著射擊孔,下層存放著彈藥、食品等物資,中間開著一扇門,懸在半空中,想要進去,只能透過梯子爬上爬下。
面對這樣的形勢,粟裕最終決定,呼叫炮火支援。首先,他命令迫擊炮集中轟擊碉堡群,再用山炮精準轟擊大碉堡。隨著炮彈呼嘯而下,一些碉堡及暗堡被炸塌了。新四軍趁機衝擊城牆,打開了一個缺口,佔領了倉庫和地堡,消滅了數十個日軍。
在戰鬥過程中,一小撮敵人逃進了大碉堡,繼續頑抗。大碉堡實在過於堅固,新四軍缺乏炸藥,短時間內很難攻克下來,日軍又不停地從碉堡往下射擊,扔手榴彈,新四軍繼續發起衝擊的時候,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傷亡。為了最大程度地儲存力量,粟裕沒有讓大家繼續進攻,而是選擇了圍困,和殘存的日軍對峙起來。
攻堅戰是這麼個情況,打援那邊的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又怎麼樣了呢?實際上,果然沒有跳出粟裕的猜測。車橋鎮一遭到攻擊,周邊鎮守的日偽軍得到訊息,就開始紛紛派出援兵。3月5日下午,曹甸出動數百名日偽軍,企圖增援車橋鎮。但走到半路上,誤入了新四軍的地雷陣,又遭到第三縱隊的阻擊,被迫撤回。
第一縱隊的情況也差不多。他們到達蘆家灘後,一邊藉助乾涸河溝構築陣地,一邊在墳地裡埋了地雷。不過,他們面臨的任務,比第三縱隊還要艱鉅。因為,駐淮陰、淮安等地的日偽軍,多達700餘人,分批在淮安集結後,由三澤金夫大佐帶隊,浩浩蕩蕩地來馳援車橋了。
但是,早在開戰前,粟裕就親自考察了蘆家灘的地形。蘆家灘位於車橋鎮西北6公里。緊鄰一條公路。要進車橋鎮,這條公路是必經之路。公路的南側是一段土坡,坡下是澗河,水深流急。公路的北側是一大片蘆葦蕩。當時是冬末,裡面乾枯無水,但有很深的淤泥。蘆葦蕩的前面是韓莊的一片墳地,後面有幾條幹涸的河溝。
這樣的地形,非常適合埋伏。於是,等第一批援軍,共計200餘名,由七輛汽車分載,行進到蘆家灘的時候,就被第一縱隊的伏兵迎頭痛擊。日軍驚慌失措,馬上尋找有利地形掩護,邊打邊退,一直退到韓莊附近,被地雷炸死炸傷60餘人後,才最終進入村內,得以喘息。
下午4時,剩餘100多日軍試圖偷襲新四軍,分頭突圍,卻遭到集束手榴彈的猛烈攻擊。槍聲和爆炸聲不絕於耳。日軍賴以棲身的殘破房子內,到處都著了火。有些日軍被燒死了。
這時,第二批和第三批援軍共計350餘人,也先後出動,向車橋鎮進發。對此,粟裕早有打算。他讓大家在公路沿線搞了很多假工事。行進中的日軍神經高度緊張,一看到前面有壕溝,趕緊下車隱蔽,準備攻擊。可是等了大半天,或者等最後攻佔到壕溝裡,才發現裡面根本沒人,只好氣急敗壞地重新上車。然而,沒走多遠,就遇到了真工事,被打得屁滾尿流。
在粟裕的授意下,新四軍也不戀戰,打幾槍就走。日軍繼續前進,又會遇到假工事,頓時像驚弓之鳥一樣。這樣真真假假地走下來,日軍被弄得神經緊張,疑神疑鬼,大大減慢了進軍的速度,為新四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等到日軍好不容易走到了蘆家灘,又進入了新四軍的伏擊圈。一見到日軍的運兵車,只聽指揮官一聲令下,公路兩旁的伏兵一起開火,公路上的汽車沒有遮擋,立刻成了活靶子。不僅輪胎很快被打爆了,車窗也稀里嘩啦地碎了,很多日軍連下車的機會都沒有,直接死在了車裡。僥倖沒死的,趕緊跳車,拼命往韓莊的方向跑,最終和第一批殘敵會合。
新四軍這邊,則不緊不慢,逐漸縮小包圍圈,把韓莊圍得水洩不通。天黑沒多久,幾股殘存的日軍一起拼死突圍,最終被新四軍截成四段。短兵相接,白刃戰開始了。驚嚇過度的日軍又損失60多人。剩下的200多人慌不擇路,闖進了墳地,被新四軍重新埋設的地雷炸死了不少,但眼見已無回頭路可走,只好硬著頭皮,還是往前衝,一直跑到了蘆葦蕩裡。
表面看來,蘆葦蕩裡的地面凍的很結實,實際上,普通人一踩上去,就會陷到裡面,並且越陷越深。更別說日軍還帶著不輕的裝備。跑進去沒幾步,日軍就被淤泥困住,動彈不得,苦不堪言,就像被粘在蛛網上的飛蟲一樣。
新四軍不慌不忙,一邊點火燒起了蘆葦蕩,一邊兩頭夾擊。蘆葦燒得很快,馬上,日軍就無處藏身了。又有一些人被燒死,打死。日軍指揮官三澤金夫大佐,也正是死於此時。最後,只倖存下來20多個日軍,丟盔棄甲,逃竄到了一個叫小馬莊的地方,呼叫第四批援軍。
6日凌晨2時,第四批共120餘名援軍出動了。看樣子,如果一直打下去,說不定還會有第五批,第六批援軍。大批軍隊集結在淮安,正在源源不斷地往車橋來。考慮到車橋鎮已經打下來,任務也完成了。粟裕決定見好就收,開始指揮部隊有序撤離。
7日,困守在車橋鎮大碉堡內的幾十個日軍,在援軍接應下,倉皇逃往淮安。數萬民兵和群眾即刻佔領車橋鎮,拆除日軍工事,碉堡,接收了剩餘的物資。而新四軍在粟裕的帶領下,乘勝開往涇口。涇口守軍聞風喪膽,沒等新四軍打過去,就與曹甸等地的守軍不戰而退,一起窩藏到淮安,輕易不敢露頭了。
至此,車橋戰役大獲全勝,圓滿結束。它不僅成功地把小塊的根據地連成一片,解放了淮安以東50公里的地方,使中共能夠更加有力地對抗日偽軍的掃蕩、清鄉,也促進了很多黨政機關的轉移,降低了聚集密度。車橋戰役後,蘇中區有了整塊安全的土地,順利地完成了中央下達的練兵、生產、整風三不誤的命令。
雖然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場戰役中,粟裕不過殲敵數百人,但在當時,這已經是華中抗戰史上殲敵、生俘人數最多的戰役,並且戰損比極低——新四軍僅以犧牲54人,負傷138人的代價,殲日軍三澤金夫大佐以下465人,包括生俘24人;斃383人,傷58人;殲偽軍483人,包括生俘168人,斃212人,傷103人;繳獲92步兵炮1門和大批武器彈藥。
更重要的是,在長期的戰略相持階段,粟裕以非凡的勇氣,大膽嘗試游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的方式,打響了蘇中戰略反攻的第一槍,發動了華中地區最大的一次攻勢作戰,打破了敵我相持的平衡,拉開了新四軍對日偽軍反攻的序幕。車橋戰役後,蘇中抗戰形勢一步步地好轉起來。隨著蘇南的局勢被打通,也間接地促進了蘇浙軍區的成立。
對此,不僅新華社、《解放日報》紛紛發表社論,予以讚揚。新四軍代理軍長陳毅更是親自從延安來電,稱“車橋之戰,連戰皆捷。斬獲奇多,發揮了第一師部隊歷來英勇果敢的作戰精神,首創了華中生俘日寇之新紀錄,除通報外,我們代表全軍,慶祝你們的勝利!”
毛澤東得知此事後,大喜之餘,對粟裕連連誇讚,並表示“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這個預言是正確的。車橋戰役後,蘇浙軍區成立,粟裕任司令員,隨後又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殲滅日偽軍2萬餘人,最終使華中和山東的根據地連成一片。
1946年,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粟裕率領3萬多華中野戰軍對抗50萬國民黨軍隊,用一個半月的時間,殲滅了20多萬敵人。之後,粟裕又擔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打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一路向西,一直打到河南,殲敵數十萬,為中原戰局的開啟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8年9月16日,粟裕成功打下濟南。兩個月後,又發起了淮海戰役。在這場影響解放戰爭重大走向的大戰役中,粟裕率領66萬解放軍,40萬地方武裝,殲滅國民黨軍44萬餘人。
1949年4月下旬,粟裕指揮渡江戰役,從南京、杭州,一路打到上海。8月2日,粟裕又獲得了華東海軍的指揮權。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一度命令粟裕攻佔臺灣,因為外部形勢,才最終作罷。之後,粟裕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最終與1984年病逝。終其一生,他不僅切實地驗證了毛澤東的預言,把幾十萬軍隊指揮得行雲流水,更成為了開國十大將軍之首,永遠地被銘記在了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