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電廠
清朝光緒十四年,1888年,北京城的第一盞電燈亮了,毫無懸念的是,這種高科技玩意兒的第一個服務物件就是當時全國的一號人物,慈禧太后,但慈禧那麼多房產,第一盞電燈該照亮哪間大殿呢?
不是紫禁城,更不是頤和園,而是當年西苑的儀鸞殿,也就是現在的中南海懷仁堂,而給儀鸞殿的供電的發電所還得從慈禧大修西苑三海說起,那時候李鴻章特意從丹麥洋行,先後花了一萬兩白銀,買了發電機和電燈裝置
用了多半年時間,給西苑的儀鸞殿安上了電燈,可電燈這玩意兒,頭回在公里出現,人見人怕,誰見著都躲著走,再加上擔心漏電走火,楞是沒敢安在屋裡,一水兒都掛在了儀鸞殿的西牆外邊,跟古今的霓虹燈差不多
而儀鸞殿裡邊兒依然是燭光搖啊搖,電燈都讓人敬而遠之,那麼像發電機這種奇形怪狀的玩意兒就更被當成危險物了,安在宮裡怕破了風水,建遠了又沒這技術,所以只能選在了西門外一牆之隔的皇家主食廚房,餑餑房衚衕
它所在的博學衚衕,如今已被改造,大概位置就靈境衚衕北邊兒,張自忠小學南邊兒作為北京城第一個享受電燈照明的慈禧太后,當年駕臨儀鸞殿的時候,心裡那叫一個亮堂
儀鸞殿被照得如同白晝,一高興跟這兒住了十年,不過出了儀鸞殿這一畝三分地,還是要打燈籠,因為西苑點燈公所裡的發電機,總共才15千瓦,還是直流的,能支撐儀鸞殿這幾個燈泡兒已經很不容易了,儀鸞殿的電燈慈禧用得心滿意足,又先後給頤和園的大戲臺和寧壽宮都裝上了電燈
慈禧太后獨霸電燈,將近10年的時間,直到1906年,普通人才算能見著電燈,北京的第一個民營電廠開始供電,配備了兩臺150千瓦的發電機,比慈禧那臺15千瓦的可像樣兒多了,不過用得上電的也沒多少人,這家發電廠頭幾年的使用者一共才幾十戶
二:氪金玩家
對於晚清的人來說,新技術多少顯得有點魔幻,但還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兒,也就是慈禧太后的暗箱操作,1886年,一組名為‘昆明湖水操學堂’的建築,在耕織圖景區裡出現了,顧名思義,這是訓練海軍的地方
可小小的昆明湖,怎麼能訓練海軍呢,當時光緒的老師翁同龢在日記裡寫了這麼一句,昆明湖易渤海,萬壽寺換灤陽,昆明湖,萬壽寺,自然指的是頤和園,而渤海是當時的海軍訓練,本應選擇的地方,灤陽則是指承德的避暑山莊
這句話戳破了‘水操學堂’的黑幕,表面上是在昆明湖訓練海軍,實際上卻把頤和園當做避暑山莊來遊樂,這幕後主使正是準備拿頤和園給自個兒當生日禮物的慈禧,慈禧想修頤和園,可手裡沒錢,琢磨著錢都在洋務派手裡辦海軍呢,於是靈機一動,假借修水操學堂的名義,把修建頤和園的包袱,丟給了海軍衙門
堂而皇之地用軍費修起了園林,雖然一時得逞,但這種自欺欺人的把戲,終究逃不過歷史的審判,1900年由於清朝國力衰敗,八國聯軍攻入京城,修好沒幾天的頤和園就被洗劫一空
三:政府自辦電話局,號稱慈禧專線
晚清那會兒,電報的技術已經成熟,對於西方來說,穿越海底的電報線,可以讓訊息在一天內,從俄國到上海,而對於清朝,從上海到北京的訊息傳遞還依靠驛馬,哪怕利用海上渡輪也得六七天,直到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清廷才著急鋪設電報,傳遞軍情
可保守勢力仍然不敢把電線直接鋪到京城內,1883年,京滬電線終於延伸到通州,北京的一家電報局再次設立,1884年8月,清政府因為國際形勢所迫,才同意將電線進一步延伸到北京城內,相比於電報,電話進北京,路數更奇怪
要說起北京最早的電話局,和那第一條電話線的搭建,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私搭亂建’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一跑,北京城就亂了鍋,趁亂一個叫璞爾生的丹麥商人偷偷摸摸地在東交民巷架起了電話線,把天津衛的電話生意做進了北京城
於是北京第一家電話局,就在船板衚衕開張營業了,最開始不叫電話,直接音譯叫‘德律風’公司,不過當年的北京人倒是給它起了個好聽又形象的名,叫‘電鈴兒’公司,就這樣,北京,天津的電話業務,都被丹麥人璞爾生壟斷了
不光外國使館用電話,中國衙門口也得電話辦公,連逃亡回來的慈禧也琢磨著弄部御用專線,看著洋人在自個兒眼皮底下,大把賺錢,清政府自然坐不住,於是決定自主創業,裝置買來了,技師請來了,但電話局建哪兒成了一大問題
在東單三條的南邊,原來是東單二條,也就是王府井東方廣場那一片,清政府的自主創業外加政策干預,一舉打破了洋人的壟斷,沒幾年的時間,全北京的電話業務就都收歸國有了,清政府非要自個兒辦電話局,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目的
就是給慈禧弄部御用電話,老佛爺的通話記錄必然不能讓洋人隨便掌握,她在頤和園和西苑之間,設了一條慈禧專線,除了收點政府報告,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監視光緒,這下可好,光緒有個什麼小動作,一個電話就通知慈禧了,這可比以前一級一級串號快多了
除了忙於接受電燈電話這些高科技,晚清的北京人,還見證了一種國粹的誕生,頤和園裡有一處,現存最大古戲樓,就是德和園戲樓,它跟故宮暢音閣和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並稱清代三大戲樓
據史料記載,這座戲樓有7層高,除了代表著福祿壽吉祥寓意的三層戲臺,整體戲臺結構堪稱歷史之最,如此高階的戲樓是在光緒年間改建完成的,而臺上最多的演出正是自乾隆朝之後,形成的京劇,19世紀中後期,十三位京劇名角被稱為‘同光十三絕’這才讓京劇徹底火遍京城
在金魚衚衕裡,有一座花園,如今早已物是人非,這座花園屬於清末光緒,宣統年間的一位重臣,葉赫那拉·那桐,因此北京人都叫它那家花園,讓這座宅子名噪一時的其實是京劇名角的演出,宅子的主人那桐跟慈禧有一共同愛好,都愛聽譚鑫培的戲
當年譚鑫培唱堂會,唱完《定軍山》之後,大夥兒都覺得不過癮,可譚鑫培不想繼續唱,於是開玩笑要軍機大臣給他請安,給足他面子才行,本以為這樣就能拒絕了,沒想到李鴻章的二把手軍機大臣那桐二話不說,雙膝跪拜,不得已的譚鑫培又唱了一出《打棍出箱》
那桐的一跪,使得譚鑫培的名氣在京城更響,從此哪家達官貴人辦了堂會,要是不請譚老闆,那可真真兒是沒有面子的事兒
四:東交民巷
北京城裡有條特別的衚衕,見證了晚清最後的一段歷史,它就是東交民巷,是北京最長的衚衕,鴉片戰爭以後,這先後設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館,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列強一口吞下了整個東交民巷,改名使館街
有日本公使館舊址,不遠處的正義路2號,又標明是日本使館舊址,其實均為公使館,沒有大使館,日本有兩處,大使比公使級別高,東交民巷作為使館區的時候各國派來的都是公使,唯獨日本是大使館,1900年庚子之變,八國聯軍攻佔北京,肅親王善耆就陪著慈禧西逃
等回來的時候,老宅,也就是當年的東河沿,已經被佔了,日本人多佔了地方,還得在名字上區分開,一個就叫公使館,一個就叫使館,不過其中最令人感慨的還是這個被日本人強佔了家宅的肅親王善耆
典型的親日派,而川島芳子金碧輝就是他閨女,長期為日本做間諜,罪行無數,所以東交民巷地名的變化,也記錄著一段屈辱的記憶,直到1949年,才結束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