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品靈井】
許昌孝陽寨,出了鉅富鄭百萬,明清古宅多破敗
文·圖‖劉建益
“孝陽寨”與小宮村之淵源
許昌城西的“孝陽寨”位於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西北部的小宮村。過去,小宮村為防匪患築有村寨,被當地村民稱為“孝陽寨”。“孝陽寨”之名,源自該村地處許昌城西孝山崗之南。
為何“孝陽寨”也叫小宮村?原因是村寨的東北角有道教寺院建築清真觀。清真觀始建於元代,明朝正德十三年重修,歷史悠久,2000年被河南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因村民稱清真觀為“小宮”。所以,舊時的“孝陽寨”就是現在的小宮村。(想看看劉建益老師上回寫了啥美文?歡迎點選以下連結欣賞:一朝四國公:許昌此墓,藏著多少歷史迷霧?)
據民國二十二年許昌縣誌載:小宮村東有明朝建築的清真觀亦稱小樂宮,貫稱小宮。傳說,孝子黃香墓在崗北,崗地得名孝崗,小宮村寨築於孝崗南邊,故稱“孝陽寨”。因寨北有一座大樂宮,後倒塌成為廢墟,重建後因規模小於此前的大樂宮,稱為小宮,“孝陽寨”遂被稱作小宮村。
下圖:小宮清真觀山門。
相傳,清咸豐庚申十年,即公元1860年,小宮村民鄭春榮率民眾築寨以防匪患。南寨門上寫“敵愾同仇”,後門上書“孝陽寨”,東寨門前門上寫“握奇馭正”,後門上書“靈拱”,西寨門上寫“潁環”。
“孝陽寨”與其他村寨不同,其他村寨都是東、西、南、北四座寨門,而“孝陽寨”僅有東、西、南三座寨門。其中,南寨門建得十分高大雄偉,因村寨堅固,從沒被土匪攻破損壞過。
南寨門外還建有一座青石堆砌的石橋,緊鄰寨門旁邊有一棵古老的松樹。古松虯龍般的枝丫如今已大多枯死,僅西北側的樹枝透出一束蒼翠。不知何時,那棵古松樹身中間的樹洞裡生長出了一棵胳膊粗的桐樹,形成了罕見的“松抱桐”奇觀!
東寨門外還有一座建於清光緒乙未二十一年的青石烈女牌坊,橫匾上書“致命遂志,節凜冰霜”八個大字。可惜,村寨、石橋及青石牌坊毀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過,石橋遺址和那棵古松尚存。
在小宮村的歷史上,最有名氣的人物就是村裡的商賈鉅富“鄭百萬”。
下圖:小宮村南寨門石橋遺址。
商賈鉅富“鄭百萬”傳奇
小宮村的“鄭百萬”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據小宮村《鄭氏宗譜》記載:鄭耀離,第十二世,祥字輩,字映南,在其任職“新和號”大掌櫃時,生意達到鼎盛。“新和號”主要經營藥材絲綢生意,它是小宮鄭氏家族經商的名號。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被世人稱為“鄭百萬”。(想看看劉建益老師寫的其它美文,歡迎點選以下連結欣賞:四川老婆河南漢)
“鄭百萬”的發跡得益於“新和號”坐莊客官(購銷員)鄭鶴魁。鄭鶴魁,字協三,改名慶元,是小宮鄭氏家族第十一世,他為“新和號”商行立下了汗馬功勞。
據小宮村鄭繼昌老人回憶,鄭鶴魁多次前往雲南收購名貴藥材,因熟悉那裡的市場行情,最終常駐雲南做起藥材生意。後因洪秀全太平軍鬧事,戰事吃緊,隨改行做起花卉生意。他租下一個大院,僱人種養花木。因經營有方,財源滾滾。
為方便儲藏,鄭鶴魁把賺來的銀元換成大元寶,自己動手埋藏於大花盆中。年復一年,一轉眼12年過去了,待時局穩定,他這才計劃返回河南許昌。
動身之前,鄭鶴魁將其他財產或變賣或送人,返程時他僱來挑夫僅將花盆帶回了許昌老家。鄭鶴魁瞞天過海之計謀,為“新和號”帶來了鉅額財富。
另據小宮村鄭紅倫老人回憶,當年鄭鶴魁前往南方採購貨物,走到長江邊上時,見天色已晚,尋一飯店住下,看到一人臥病在床,痛苦呻吟。鄭鶴魁遂問老闆原因,老闆告訴他,這位先生前天住店,不料昨晚得病,他找來偏方也沒能治好,如今臥病在床,不能走動。他來店時只付了一夜的店錢就沒了盤纏,可他也不忍心將其趕走。鄭鶴魁聽了頓時動了惻隱之心,請求飯店老闆尋醫給這位先生治病,費用由他承擔。在鄭鶴魁資助下,這位先生的病很快好了。透過交談,得知此人來自雲南,其父親是位候缺(待上任)的進士,此次他赴京趕考落第返鄉,不料在此得病被困江北。鄭鶴魁的義舉讓那位先生感激涕零,兩人遂結為生死弟兄,一同前往雲南。
他們來到雲南時,這位先生的父親已就任某縣縣長,得知路上遭遇,其父大為感激,設下宴席為鄭鶴魁接風洗塵。
下圖:小宮村的明清古宅建築。
知道鄭鶴魁做絲綢生意,縣長說,此地盛產絲綢,願意為其提供幫助。於是,鄭鶴魁在雲南安營紮寨,打起“新和號”招牌,生意一做就是12年。
鄭鶴魁外出十二年杳無音信急壞了“新和號”大掌櫃鄭耀離,更著急的是鄭鶴魁的二老和妻小,他們隔三差五就到“新和號”打聽鄭鶴魁的下落。急得大掌櫃實在沒辦法,只好託賬房先生給鄭鶴魁家人寫假信,並告訴他們鄭鶴魁已捎信回來,說他在南方做了很大的生意,一時半會兒回不來,讓他們放心。
可是,不到兩年,鄭鶴魁妻的頭髮就全白了。假信寫到了第五個年頭,家人知道了信是假的,就又去問大掌櫃,大掌櫃很堅定地告訴他們,鄭鶴魁確實在南方做生意,還掛了“新和號”招牌,生意很不錯!就這樣年復一年,12年過去了。
直到有一天,鄭鶴魁真的回來了。大掌櫃高興壞了,安排酒菜設宴招待。可很快傳來訊息說,鄭鶴魁帶回的一大隊人馬,挑的全是長滿鮮花的大花盆。大掌櫃聽罷,頓時火冒三丈,躺在床上倒頭便睡,無論誰喚都不起來。
當時,“新和號”商行設在許昌南大街,鄭鶴魁的挑花商隊把整個南大街裝扮得跟花海一樣漂亮,引來無數人駐足圍觀。待挑夫們領取路費返程後,鄭鶴魁這才來到“新和號”商行向大掌櫃稟報,不料大掌櫃拒絕不見。不得已,鄭鶴魁只得重新僱人把花盆全部搬到了“新和號”商行大院。然後,吩咐徒弟趕走閒雜人員,緊閉大門,對著面前堆成小山似的花盆“哈哈”大笑了起來。
突然,他雙手舉起一個花盆重重地摔在地上。在場眾人急忙相勸,說大掌櫃是生氣了,但您人回來就好!鄭鶴魁沒聽眾人勸阻,緊接著用腳踩開花盆裡散落在地的泥土,一個個金燦燦的元寶從泥土裡滾落出來,讓人驚得目瞪口呆。
大掌櫃聞訊急忙出來察看,又有十幾盆花兒被摔碎,幾十個大元寶滾落在地。大掌櫃驚喜萬分,激動地走上前去,握著鄭鶴魁的雙手久久不放。隨即“新和號”商行大院的上空迴盪著一陣爽朗的笑聲……
下圖:修復後的小宮村“鄭德堂”古宅。
原來,鄭鶴魁為防路上匪患,在花盆裡暗設了玄機。一路上要保持花木存活,還要保證花盆不被損壞。為“新和號”商行,鄭鶴魁可謂用心良苦!
至於鄭鶴魁為“新和號”帶回來多少財富,沒有人能數得清。不過,從此人們為“新和號”送的雅號“鄭百萬”卻在許昌城西叫得十分響亮。
鄭鶴魁回許昌後,新和號生意仍十分紅火。大掌櫃鄭耀離在小宮村老家蓋了五進樓院,就是村民所說的“轉樓院”。
後兩進東西廂房樓各6間,從前大門到最後樓房足有120米長,只可惜後進樓院毀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現僅存二進院比較完整些,院內有東西屋廂房各三間,經150平方米的閱臺進入大客廳。現閱臺和大客廳儲存得較完好。
下圖:小宮村鄭耀離“轉樓院”大客廳。
鄭鶴魁因給“新和號”帶來財富,得到大掌櫃獎賞,遂在小宮村蓋了三進院的大宅院。可惜,現僅存破敗的正樓,其中一間已倒塌。院內古木參天,殘損磚瓦散亂存放,房屋已經多年無人居住,顯得十分破敗。
下圖:當年鄭鶴魁的三進大宅院,如今十分荒涼。
鄭百萬“新和號”的經商理念與傳承
日月如梭,滄海桑田。“孝陽寨”小宮村中殘損破敗的明清古宅建築,無聲地向人們訴說著她昔日的繁華和“新和號”商行在許昌經商的一段輝煌……
如今,勤勞智慧的小宮村民,仍秉承“新和號”經商理念,大多數村民從事人發收購和檔發加工。河南許昌瑞貝卡發製品企業的發展壯大,就根植於“孝陽寨”小宮村的這片沃土。現在,瑞貝卡發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有全先生被世人譽為商界鉅子,成為許昌人的驕傲,小宮村人的自豪!
注:在小宮村採風中得到該村幹部群眾的熱心支援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2021年6月
下圖:本文作者在小宮村留影。(文首圖:古木參天下的小宮明清古宅)
【作者簡介】劉建益,筆名靈泉水,建安區人,本科學歷,中共黨員,許昌市作家協會會員,許昌市詩詞學會會員,建安區詩詞學會副會長。近年來,致力於探尋研究許昌市西部鄉鎮尤其是靈井鎮境內的歷史文化遺蹟,受到多家媒體採訪。作品散見於《許昌日報》、《許昌晨報》、《建安詩苑》、《魏都》、《魏都詩詞》、《建安風》,“老家許昌”新媒體,江山文學網等報刊網路,併入選《魏都故事》、《建安詩風》等書。現供職於建安區靈井鎮政府。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