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驊,是中國有名的開國將軍,他一生戎馬,經歷過無數次戰役,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解放後他在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上也卓有貢獻,深受讚譽。但在1955年授銜時,他僅被評為中將,為此他還有些不滿,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生戎馬
莫文驊早年就參加了救國運動,因為思想進步,積極上進,在1930年,他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從此帶兵打仗成了他的生活日常。他大半生都縱橫在戰場上,與敵寇周旋,立下了很多戰功。
1949年,東北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莫文驊任十四兵團的政委,劉亞樓任司令員。
他們率部隊從北平出發,追擊國民黨殘部,一路凱歌高奏。
直到1949年的9月,該兵團按中央軍委命令返回北平,改編成了空軍。莫文驊調任為第三兵團政委。
十三兵團的司令員是程子華。1949年12月初,部隊進入廣西,與中路、南路軍一道圍殲白崇禧集團的反動武裝。莫文驊指揮靈活,採取急行軍方式,佔據優勢,打得敵軍措手不及,接連解放了古宜、榮縣等地。
之後部隊一路勢如破竹,到12月打倒了中越邊境的鎮南關,廣西戰役勝利結束,全境得以解放,白崇禧集團徹底覆滅。莫文驊在廣西戰役中發揮了優秀的指揮才能,為贏得全面勝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1951年,莫文驊先是在東北軍區擔任了政治部主任,之後在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擔任了院長,在福州軍區擔任副政委,在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擔任政委等職務。
授中將銜
1955年,中央對開國將領進行授銜,原本有希望授上將軍銜的莫文驊被授予中將軍銜,這讓很多人都覺得驚訝。其實為了這次授銜的嚴謹,我軍在1952年就在全軍進行了幹部定級,為的就是能在授銜時有確切的依據。
按照軍銜與軍級匹配的原則,副兵團級和正軍團級的幹部可能評為上將,莫文驊1949年時是第四野戰軍的兵團政委,是有資格評為正團級幹部的。只是在1952年時,他的軍級是副軍團級,這就對他在授銜時產生了影響,未能授上將銜。
那為什麼莫文驊在1952年只評了副軍團級呢?要知道莫文驊從軍打仗的年頭很長,在解放前他就帶兵打仗,功勞和履歷都是沒問題的。據說是因為1949年時,莫文驊奉命參與廣西剿匪工作,因為剿匪不力,受到了影響。
那時候白崇禧的勢力已經被剿滅了,大家都志得意滿。白崇禧的手下那都是國民黨精銳,這些所謂的精銳都不是我軍的對手,誰會看得起那些不入流的土匪和國民黨散落在廣西的散兵遊勇呢。
大概是因為輕視了匪患的原因,廣西的剿匪工作進展得並不順利,以至於用了一年的時間,廣西的土匪不但沒有被剿滅,反而呈現出越來越多,危害也越來越大的情況,這可讓中央不滿意了,毛主席也對廣西剿匪慢的問題進行了批評。
剿匪不力,莫文驊作為廣西軍區的副政委,自然是有責任的,他和幾個主要領導都給中央寫了檢查。
中央為了加大剿匪力度,特意增派了21軍團進駐廣西,加大對土匪的打擊力度,這樣在1952年,剿匪工作才得以快速進展。
雖然剿匪任務最後是完成的了,但因為先前的進度緩慢,莫文驊還是受到了影響,這也有可能就是1952年評級時,莫文驊只評了副兵團級的原因。莫文驊本人對沒有授上將銜也是有些不滿意的,他用了一種方式進行了表達。
不籤自己的名字
因為被授中將銜,莫文驊是有些想不通的。所以在授銜後,他在起草一些文稿的時候,都不會簽下自己的名字莫文驊,而是會寫下中將莫文驊。他自己對這種行為並沒有做什麼表示,此時他也是中將軍銜,這麼寫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只是旁人推測,認為莫文驊這樣寫名字,其實就是在表達自己對中將軍銜的不滿,不過這也僅僅是旁人的推測,莫文驊自己可從來沒有這麼說過。無論授什麼樣的軍銜,都是對開國將領功勳的肯定,都是十分難得的榮譽。
晚年時光
莫文驊工作到1988年,經中央軍委批准後,離職休養。此時的莫文驊已經年邁,回想起半生戎馬,他依舊心中有著無限的豪邁。
退休後的莫文驊也沒有閒著,他將自己的革命生涯透過回憶錄的方式進行了敘述,筆耕不輟的開始了寫作。
莫文驊的作品有很多都出版了,包括《回憶紅七軍》、《英雄塔山》、《百色風暴》等等,這些珍貴的文字帶著讀者一起從新感受了莫文驊經歷的戰爭歲月,讓大家瞭解了額老一輩革命者為了祖國和人民英勇奮戰的紅色歷程。
2000年5月,莫文驊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小結:每一位老革命家都像一本崢嶸歲月的記錄冊,在他們身上都有著血與火的經歷,都有著從容且堅定的意志。
他們的人生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打破枷鎖衝向自由與富強的真實寫照。在他們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的東西。
1955年的授銜,是國家為了表彰對新中國建立和建設作出卓越功勳的將領,莫文驊因戰功赫赫,被授中將銜,這是國家對他的認可和讚譽,也是人民對他的認同。這中將的軍銜是極其珍貴的,相信莫文驊將軍也對這個軍銜很是珍視。
至於傳聞的他對授銜有意見之類的,也只是大家的猜測,畢竟沒有任何直接證明可以說清楚。但莫文驊留給我們的多部作品卻可以帶我們重溫他的軍旅生涯,讓我們對那個戰火蔓延的年代有著更深刻的認識,這就是莫文驊將軍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