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舉行。值此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之際,開幕式上公佈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其中,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入選。作為新石器時代的代表性文化,大汶口遺址於1959年首次發現並挖掘,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觀的背壺、缽型鼎、鏤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製精細的石斧、石錛、石鏟、石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發現,為山東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1982年,大汶口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大汶口文化,課本中是如何介紹的呢?今天為大家整理了部分課本相關內容,一起來看一下吧!
人教版高中歷史課本
在人教版高中歷史課本《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 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中,“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正文中出現了大汶口文化,文中表述如下
華師大版高中歷史課本
在華師大版高中歷史第二分冊“第一單元 從史前時期到夏商王朝”“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一課中,“大汶口”三字出現在課本配圖中,如下
人教版初中歷史課本
在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第一單元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一課中,大汶口遺址作為課本配圖的一部分出現,如下
北師大版初中歷史課本
在七年級歷史上冊課本第一單元第1課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一課中,大汶口文化和大汶口遺址在課本中兩次出現,第一次是在課本第7頁,以配圖的形式出現,如下
第二次是在課本第10頁,以課本正文單獨主題出現,主要介紹了大汶口遺址中墓葬中展示出的貧富分化問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