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創作於十八世紀下半葉,是新古典主義繪畫最重要的作品,在當時,法國、在巴黎正醞釀著人類歷史上一次影響深遠的偉大革命——法國大革命。這幅畫的出現,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大革命的爆發,廣大民眾之間醞釀已久的激進的革命熱情不能不反映在藝術領域中。這時,那深為貴族們所喜愛並滲透了貴族精神的纖巧優雅的洛可可藝術已經不適合時代的要求了,人們渴望著一種雄壯有力的精神境界崇高的藝術。
在法國,對古典文明的嚮往,尤其是對古羅馬的緬懷之情是當時那些資產階級鬥士和文化人的共同心態。阿米約的譯作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重又風行起來,幾乎人手一冊。
羅馬古城龐培遺址的考古發掘,向世人生動地展示古代文化和古典美術的驚人光彩。溫克爾曼的名作《希臘繪畫雕刻沉思錄》和《古代藝術史》中提出的理想和觀念,也大大地激起了藝術家對希臘羅馬等古典藝術的狂熱崇拜之情。
應運而生,新古典主義美術在法國蓬勃地發展了起來,成為十八世紀下半葉和十九世紀初葉在法國藝壇占主導地位的潮流。
雅克一路易·達維特(Jacques-Louis Darid)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最重要的代表。他在十八世紀中葉(1748年8月30日)誕生於巴黎,自幼喪父,由叔父撫養長大。達維特從小就喜愛繪畫,當時最著名的洛可可畫家布歇同他沾點兒親戚關係,由布歇介紹,從1765年起達維特進入了維昂的畫室學習。維昂是美術學院的院士,一位具有古典傾向的畫家,達維特在他的指導下按照傳統方式學習基本功。
當時學藝術的學生最大的心願是獲得學院創作競賽的“羅馬獎”後,到藝術聖地義大利去留學深造。達維特在屢受挫折之後,於1774年得到了該項獎勵。次年隨同維昂來到了仰慕已久的羅馬。在異鄉的六年生活,使他深受古典傑作的影響,漸漸形成他的藝術觀及那種嚴謹有力的畫風。
達維特於1780年回到法國。由於《安德羅瑪刻哀悼赫克脫》一畫的成功,使他在1784年當選為學院院士。隨後完成的《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是新古典主義繪畫最重要的作品,它使達維特成為法國畫壇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1789年創作的《處決兒子的布魯圖斯》熱情謳歌了不惜個人利益、公正無私的古代羅馬偉人;這件同時代精神極其合拍的油畫,立即獲得暴風雨般的掌聲,達維特作為新時代畫家的地位更加確定無疑。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達維特全力投入了這場運動,成為國民大會的代表,投票贊成處決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這期間,他成為美術界的最高主宰,積極從事共和國的藝術宣傳活動、封閉王家美術學院、大力推 行自己的藝術主張;同時也創作了一些傳世的名作,其中最感人至深的《馬拉之死》(1793年)是他獻給這位大革命領袖的一個永存的紀念品;在這幅油畫上,達維特的公民熱情與藝術造詣獲得了最充分最和諧的表露。
從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黨人失勢後,身為這位“不可腐蝕者”的親密朋友,達維特曾一度被捕。關押期 間,他從視窗畫下了他唯一一幅精彩的風景畫《盧森堡花園的景色》(1794年)。出獄之後,他創作了那幅古典風味濃重的大作《太平婦人》(1799年)。
當叱吒風雲的年輕將軍拿破崙成為法國的最高領袖後,達維特再度獲得寵信,繪製了不少歌頌這位偉人的作品。1805年至1807年間,這位帝國的首席畫家創作了他一生中最宏大的油畫《加冕式》,這幅包括上百名歷史人物形象的作品耗費了他大量的心血,是他晚年的精心佳作。
達維特一生中亦創作了不少肖像畫,這些生動有力的作品充分體現了他藝術中富於生命力的一面。《賽莉濟婭夫人》(1795年)、《萊卡米耶夫人》(1800年)都屬於他肖像畫的精品。
當波旁王朝的旗幟取代了三色旗重又懸掛在法國土地上時,曾贊同處死路易十六的達維特老人被迫逃離故鄉,避居在比利時的京城布魯塞爾。歷經滄桑的達維特,創造力已經衰竭,再也無法繪製出什麼驚人的作品了。1825年12月29日,他離開了人世。
雖然同布歇是親戚,但是達維特對這位深得龐帕杜爾夫人寵愛的長輩那種柔媚輕鬆的藝術十分反感。恢復藝術的純潔,讓繪畫具有古代羅馬那樣崇高的風貌是他嚮往的境界。在他的一生中,達維特雄心勃勃、精力充沛地奮鬥著。
傑出的藝術才具輔之以政治的權勢,使達維特成為法國畫壇上至高無上的人物;眾多弟子在他的帶領下,造成了一股強大的新古典主義藝術潮流。但是由於新古典主義內在的矛盾和弱點,這股風氣逐漸演化成為保守的傾向;在後代的大多數學院派畫家手裡,新古典主義風格演變成了一種陳陳相因、粉飾現實的工具,喪失了它最初的虎虎生氣;而這種振聾發聵的生氣在達維特的《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中是歷歷在目的。
古代的羅馬城同阿爾貝城之間發生了糾紛,釀成了衝突。為了減少犧牲,雙方商定各派出三名勇士進行決鬥,由他們的勝負來決定兩座城市的勝負。羅馬方面出戰的是荷拉斯三兄弟,阿爾貝城則由庫里亞斯三兄弟迎戰。
在拼死搏鬥中,羅馬城的兩名勇士犧牲了。在這種形勢下,荷拉斯三兄弟中僅存的一位偽裝不敵敗逃,分別殺死了庫里亞斯三兄弟,為羅馬城贏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事後,在一派歡慶勝利的氣氛中,這位荷拉斯看到自己的一位姐妹卡米爾為死去的情人哀泣抱怨(庫里亞斯三兄弟中有一位是她的未婚夫),憤而殺死了她,並宣稱“凡為羅馬敵人落淚的羅馬女子,都應如此處死.....”
記載在帶特一利維《羅馬史》中的這個故事,由法國古典悲劇作家高乃依在1640年用鏗鏘有力的雄偉詩句寫進了著名的戲劇《荷拉斯》中。達維特的《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主要就是根據這部文學作品創作的。
達維特從繪畫藝術的特點出發,選擇了能夠明確有力地闡明這個故事的主旨並聯結起前因後果的瞬間——荷拉斯三兄弟面對老父莊嚴宣誓為國盡忠的動人場面——加以描繪。
《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構圖處理得相當精彩,老荷拉斯高高舉起的利劍位於畫面正中央,成為最引人注目的焦點。視線由利劍滑向三兄弟伸出的有力手臂,再到他們跨開大步、堅定站立的偉岸身姿,這些由直線構成的有力節奏一下子就把剛毅的英雄曲調敲入觀者的心房。
背景刻劃得單純簡煉,羅馬建築樸素雄渾的內部就像詩行中重複的響亮韻腳,烘托著古代人物的崇高精神;那粗壯的圓柱彷彿就是他們堅不可摧的意志的化身,我們似乎聽到了那在大廳深處迴盪的悲壯誓言。在激動莊嚴的老荷拉斯有力的身形後面,婦女們無力地坐在那兒。她們悲傷的表情和柔弱的體態,同樣起到了突出荷拉斯父子英雄氣概的效果。另外,也使構圖顯得豐富多變,增加畫面的均衡感。
同洛可可畫家筆下那種有肉無骨的形象相比,達維特塑造的人物顯得格外堅實有力。由於曾深刻而又精細地研究過古代最優美的雕像,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荷拉斯父子,還是他們那些女性,全都具有一種古典式的單純明確。
精確的線條和有力的明暗過渡,造成了那結構嚴謹的形象具有雕塑般的體積感,每一處細節都很少含糊之處。色彩並不豐富,但也基本上能同藝術的整體相協調,與作品那種內在的緊張感和強度相適應。
《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體現了一種嚴格而又清醒的意識,在創作它時,達維特刪去了一切繁瑣累贅的東西,用一種崇高的語言講述崇高的事物。
此畫是應路易十六的宮廷要求繪製的。1784年完成後首先在羅馬展出,當即獲得了人們的熱烈歡迎。次年,《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運回巴黎,人們看到懸掛在沙龍展廳中的這件作品時一下子就激動起來。
整個巴黎為之轟動了,不少人從畫面上體味到一種異乎尋常的氣息,感到熱血沸騰。對於當時的法國人來說,它是對革命風暴的召喚,那雄壯的誓言在想象之中變成了那即將響徹法國天空的“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這大約是路易十六料想不到的。
美術史上像《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這樣直接起到呼喚革命的作用,而藝術上又相當成功的作品確是並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