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霸主的美國,在近百年的時間裡對全球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然而,美國實際上是一個在18世紀時成立的年輕國家。在美國崛起之前,世界上曾有數個超級大國主宰著全球的秩序,然而它們都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解體。那麼,美國的命運又是否會和這些超級大國的歷史相似呢?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日不落帝國:西班牙
提及日不落帝國,很多朋友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英國。但早在英國之前,還有一個國家將他的殖民勢力播撒向了全世界,那就是西班牙。16世紀時,西班牙的國王查理五世曾驕傲地在他的宮廷內宣佈:“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而他的這句話,也成為了“日不落帝國”稱號的由來。
西班牙鼎盛時期的領土,最西端抵達拉丁美洲的太平洋海岸,東則抵達今天的菲律賓。從地理位置來看,西班牙鼎盛時期的領土確實是無論晝夜如何變化,都會有太陽照耀在西班牙的國土上。那麼,西班牙究竟是如何取得了如此廣袤的疆域?這就不得不提西方的另一段歷史——新航路開闢。
15世紀時,中國的茶葉、絲綢,印度的香料十分受歐洲的歡迎,但是古老的絲綢之路被土耳其人阻斷,並有昂貴的關稅,這就使當時歐洲和中國的陸路貿易非常困難。因此,歐洲便嘗試在海路上開展與中國的貿易,而葡萄牙、西班牙兩國,就是當時最早嘗試在海路上開闢貿易路線的歐洲國家。當時地圓學說開始在歐洲流行,有人堅信只要從歐洲一路向西繞圈,也可以抵達中國。於是,在西班牙皇室的資助下,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便開始了他的航行。在哥倫布向西航行的過程中,哥倫布雖然沒有發現抵達印度和中國的航線,卻意外地發現了一片嶄新的大陸:也就是今天的美洲大陸。
在抵達當時仍荒無人煙的美洲大陸後,西班牙便露出了殖民主義者兇惡的本質。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班牙多次派遣號稱“征服者”的軍隊,對美洲的原住民進行屠殺,並且掠奪當地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據不完全統計,僅在1545年—1560年的時間裡,西班牙就從美洲掠奪了5500公斤的黃金,246000公斤的白銀。在16世紀末期,西班牙在美洲掠奪來的黃金佔據全球黃金產量的83%。
可惜的是,在西班牙掠奪來鉅額的黃金財富之後,國家卻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加強盛起來。當時支援航海事業的西班牙王室,將掠奪來大部分的黃金都用於購買絲綢、香料等奢侈品享樂,而不是用於投資國家的發展,這也是造成西班牙後續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此外,狂熱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王室非常喜歡干涉他國的宗教信仰,1568年,西班牙向信仰新教的荷蘭開戰,長達80年的戰爭耗空了西班牙積累的財富。而在1588年,西班牙又向信仰新教的英國開戰,在與英國的戰爭中,西班牙引以為傲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這讓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就此喪失。
時至今日,西班牙帝國已經不復存在。而今天在拉丁美洲廣泛分佈的西班牙語國家,則是這個昔日超級大國留下的唯一遺產。
世界工廠:英國
1588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為一名海盜授爵,但是當時的英國沒有人敢對這位出身寒微的海盜嗤之以鼻:他就是帶領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英國海盜:德雷克。在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之後,屬於英國的海上霸權便正式開始。
但是,英國能夠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日不落帝國,並不僅僅依賴於海上的霸權,而是本國發達的工業。1764年,一名叫哈格里夫斯的英國工匠發明了一臺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他將這臺紡紗機以他女兒的名字來命名:珍妮,而這臺紡紗機的問世,也標誌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而在1769年,又有一名叫做瓦特的工匠,在英國改進了紐科門式蒸汽機,這標誌著人類的工業生產可以就此擺脫對風力、水力等自然動力的絕對依賴。在本國能工巧匠的發明創造之下,英國在19世紀正式有了一個新的稱號“世界工廠”。據統計,在19世20年代,英國擁有1500臺蒸汽機,能夠產生375,000的馬力,產能超過法國、美國的總和。而在19世紀中葉,英國的工業產值更是佔據了全球工業總產值的55%。
當時,英國的產能已經完全溢位了本國的產品需要,因此當時的英國便將自己產品銷售的目光拋向了海外——19世紀30年代,它將目光瞄向了有數億人口的中國。然而,令英國未曾料到的是,未曾接觸過機器生產的中國,並不需要英國的工業產品。為了開啟這個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英國便於1840年以鴉片貿易為由,向清朝開戰,而這一戰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始,也是朋友們最為熟悉的鴉片戰爭。在嚐到了鴉片戰爭的甜頭以後,英國更是用鉅艦大炮打開了無數古老封閉國家的大門,傾銷自己的商品。在19世紀中葉,英國徹底征服了另一個古老的國家:印度。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一年,英國佔據了世界24.75%的領土,以及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實至名歸。
但是,“日不落帝國”的榮譽並沒有給英國帶來長期的繁榮,反而帶來了國家的衰落。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擁有世界大部分領土的英國醉心於殖民地的經營,而對科技發明的投入則大不如前,因此在當時爆發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和德國一舉超越英國,成為了當時工業革命中發明最多的國家。而在1894年,美國奪走了英國工業產值第一的寶座,並自此遙遙領先。而英國雖然佔據著“超級大國”的位置,但在當時卻已名不副實。
真正讓英國的衰落暴露出來的,是兩次世界大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陣亡官兵高達94萬人,商船損失近70%,軍費開支高達100億英鎊,佔據國民收入三分之一的財富被消耗在了戰場。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則更是依賴美國的援助,1940年,英國在面臨納粹德國的包圍之際,不得不用全球8處海軍基地換來了美國破舊的50艘驅逐艦用於海防,日不落帝國的輝煌也自此在全球逐漸熄滅。
西方的噩夢:蘇聯
但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倒下,也並沒有讓美國迎來獨霸一方的日子。另一個超級大國,在歐洲的東方冉冉升起:這就是在冷戰時期,匹敵美國的蘇聯。
1917年,有6500萬人參與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仍在持續著。然而,有一個參戰國卻在這場席捲全球的戰爭中感到愈發力不從心,這便是當時疆域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帝國。當時的俄羅斯帝國,雖然多次發動戰爭,侵蝕土耳其和我國的領土,然而在和歐洲諸國的戰爭中卻是屢戰屢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羅斯帝國先派遣兩個集團軍進攻德國,然而卻有一個集團軍反遭德國的包圍,近乎全軍覆沒,在德國的進攻下,俄羅斯帝國失去了大片領土,然而沙皇卻依然將本國的平民源源不斷地送向戰場。
戰爭的曠日持久,讓俄羅斯帝國的經濟逐漸走向崩潰,也加劇了人民對戰爭的不滿。1917年11月,也就是俄歷的十月,在列寧的領導下俄羅斯人民在彼得格勒發動起義,史稱“十月革命”。這一場革命不僅推翻了俄羅斯的君主王朝,而且還成功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國家。在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後,昔日積貧積弱的俄羅斯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等到斯大林執政時期,蘇聯在社會主義路線的指導下,工業產值一舉達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僅次於美國的工業產值。而在1929——1933年西方國家爆發經濟大危機期間,蘇聯也是為數不多沒有遭到經濟危機襲捲的國家。
但是,此時的蘇聯依然面對著一個強大的敵人:那便是虎視眈眈的納粹德國。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他便從未放棄過在蘇聯的侵略擴張計劃,而在西方英美等國的計劃中,也試圖“禍水東引”,讓蘇聯和德國爆發一場戰爭。然而,在後續的蘇德戰爭中,蘇聯軍隊卻完全沒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帝國軍隊的頹廢,反而將德國軍隊從大部分東歐國家中驅逐出去,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社會主義政權,那時的蘇聯以“解放者”的形象,登上了世界的舞臺。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卻愈發凸顯出他自己的弊病。雖然蘇聯歷經了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多次改革,但卻依然沒有改變蘇聯經濟體制僵化,工業和農業比例失調的問題。此外,更讓蘇聯陷入窘境的是它背棄了昔日作為人類解放者的立場,轉而開始干涉別國內政,走上了美國一樣的霸權主義道路。1968年,蘇聯軍隊入侵布拉格,將捷克斯洛伐克的社會主義改革扼殺在了搖籃;而在1969年,蘇聯又入侵我國珍寶島,兩國爆發邊境衝突;1979年,蘇聯入侵有“帝國墳場”之稱的阿富汗,在蘇聯走向侵略擴張的路上,軍費GDP佔比最高佔據國民收入的15%,而這也讓蘇聯走上了一條忽視改革,忽視本國民生的不歸路。
1991年,蘇聯的經濟僵化問題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而國內的分裂傾向也愈演愈烈。最終,蘇聯分裂成了俄羅斯、哈薩克等15個加盟國。在蘇聯解體後,美國則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而這也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世界格局。
以上便是這歷史上三個超級大國的命運,或許我們能夠發現:歷史的機遇,對科技的重視,對制度的選擇是影響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超級大國衰落的原因則各不相同,你認為美國作為世界當前的超級大國,是否會走向衰落,又會如何走向衰落?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