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907年,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凱,收到了一封來自大洋彼岸美國的信,寫信的人是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二戰時那個羅斯福總統名叫富蘭克林·羅斯福,是西奧多·羅斯福的遠房侄子)
在信中,羅斯福向袁世凱請求幫助,請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一位中國女人創辦醫療機構,開展醫學研究,以實現她救死扶傷,改變中國落後醫療面貌的理想。
這個中國女人是誰?她有何特殊之處,為何能夠驚動美國總統,親自給清朝權臣袁世凱寫信尋求幫助?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金韻梅的傳奇人生!
“被迫”留學,立志從醫
金韻梅原名金雅妹,1864年,出生於浙江省鄞縣一個耶穌教會家庭,她的父親金定元是當地耶穌教會的一名牧師。在耶穌教會工作期間,金定元認識了美國傳教士麥嘉締博士。與其他西方人不同,麥嘉締博士為人和善,經常在生活和工作上幫助金定元一家,久而久之,兩人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出生於這樣一個家庭,金韻梅原本應該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在她2歲那年,不幸突然降臨了。她的父母因為瘟疫相繼病逝,年幼的金韻梅一下子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在那個民不聊生的舊社會,人人自顧不暇,親朋好友也無力去撫養金韻梅,只能任由她自生自滅。
關鍵時刻,父親的好友麥嘉締博士收留金韻梅做了義女,並安排她進入教會學校讀書學習。過了幾年後,麥嘉締博士被清政府委任為外交顧問,跟隨使團一起出使日本,作為他的義女,金韻梅只能“被迫”前往日本留學。
在日本讀書期間,金韻梅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她頭腦聰明,勤奮好學,成績在學校中一直名列前茅。為了開拓視野,增強與人的交流能力,她還利用課餘時間,學習並熟練掌握了日語和英語,很多日本老師和學生都對她欽佩有加。
1881年,15歲的金韻梅初中畢業,年事已高的麥嘉締博士決定退休回國,帶她前往美國接受更好的教育。
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美國為其修改法律
按照麥嘉締博士的想法,是想讓金韻梅在美國學習經濟學或者是教育學,因為當時清政府在經濟、教育方面都非常落後,將來要想發展強大,肯定需要經濟和教育方面的人才。金韻梅如果在美國學有所成,回到國內的話一定可以受到重用,幹出一番事業。
可平時乖巧聽話的金韻梅這次竟然拒絕了麥嘉締博士的提議,執意要學習醫術。因為她的父母年紀輕輕就都死於瘟疫,讓金韻梅從小就下定決心學習醫術,希望將來可以成為一名醫生,回國後幫助改變國內落後的醫療條件,讓更多的病人得到救助。
金韻梅的話讓麥嘉締博士很感動,便尊重了她的選擇,幫她報考了紐約女子醫科大學。19世紀末,美國社會對華人很歧視,為此還頒佈了《排華法案》,作為紐約女子醫科大學中第一名中國學生,金韻梅遭到了很多歧視和不公平待遇。
年輕的金韻梅沒有被擊倒,在困境中,她愈發堅強,明白只有以優異的成績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為華人和祖國爭得應有的地位和待遇。
為此她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教室和圖書館度過,如此的努力不僅換來了優異的成績,還有每年的獎學金。
4年之後,金韻梅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女子醫科大學畢業,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大學生,並獲得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一等榮譽醫學博士(MD)學位。
從大學畢業後,金韻梅開始進入紐約的醫院實習,在工作期間,她仍不忘學習和研究醫學知識,先後在美國多家權威醫學週刊上發表了論文,例如在《醫學週刊》上發表的學術報告《顯微照相技術的研究》,在美國醫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逐漸有了一些聲望。
雖然人在美國,但金韻梅從沒忘記過自己是一名中國人,在歧視華人嚴重的美國,她仍保留著用筷子、穿旗袍等習慣,甚至在畢業典禮等一些公眾場合,她也穿旗袍出席。
由於她在醫學界的貢獻,以及她強硬的態度,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廢除了《排華法案》中,“不準華人在美國穿華人服飾”的法規。
放棄高薪待遇,回國報效國家
1888年,自認為學有所成的金韻梅決定回國報效國家,得知訊息後,養父麥嘉締博士對她進行了百般阻攔,勸說她只有24歲,如果繼續留在美國從事醫學研究,將來能夠取得的成就不可限量。而大洋彼岸的清政府大廈將傾,現在回去就是自毀前途。
金韻梅很感謝麥嘉締博士的養育之恩,但她從沒有忘記自己學習的初衷,那就是將來回到祖國,為中國的醫療事業做出一份貢獻,救治更多的病人。
美國的醫院和醫療機構得知她要回國的訊息後,紛紛找上門來,開出高額的薪資和優厚的待遇,只希望她能留下了工作,可這些都阻擋不了擁有一顆“愛國之心”的金韻梅。
1888年,金韻梅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但她的行醫之旅並不像想象般的那樣順利。在封建的舊社會,女人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根本沒人相信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子能夠看病,加上開西醫診所和西藥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這讓金韻梅心力憔悴,不久就病倒了,最後不得不前往日本療養。
在日本期間,金韻梅開設了診所,一邊為人看病,一邊繼續從事醫學研究。為將來回國能夠更好的推廣現代醫學,她還在日本開辦了培訓班,積極教授美國先進的醫學知識,以及一些關於霍亂、傷寒、瘧疾等傳染病的防治工作,這些都使她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
1905年,金韻梅再次回到中國,在回國前,她接到了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信,在信中羅斯福邀請她前往美國定居,雖然因為《排華法案》的原因,她不能成為美國公民,但羅斯福可以保證她能一直在美國居住和生活。
最終金韻梅拒絕了羅斯福的邀請,再次回到了祖國。1907年,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凱聽聞了金韻梅的事蹟,便邀請她前往天津的北洋女醫院(局)擔任院長。(北洋女醫院是1902年袁世凱創辦的一所現代化女子醫院。)
在擔任院長之後,金韻梅將一切精力都用在了醫院上,她不僅醫術高明,而且為人和善,久而久之很多人慕名前來找她看病,一些瀕臨死亡的人,在金韻梅的精心治療下,恢復了健康,北洋女醫院也成為了國內的名牌醫院。
創辦中國第一所公立護士學校——北洋女醫學堂
可僅在醫院裡當醫生,並不是金韻梅的最終理想,她要的是提高全國的醫療水平,讓所有人生病都能接受良好的治療。可不管她如何努力工作,擴大醫院的規模,都遠遠不夠,特別是當時中國的女醫生特別少,女子生病後因為男女有別,大部分人都得不到及時的醫治,而導致喪命。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她決定要開辦一所學校,專門培養女醫生和女護士。可在封建的舊社會,這個想法一經提出便立刻遭到了各級政府的反對,為了籌集資金和建設學堂,金韻梅只能多方求助,這才有了文中開頭所講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給袁世凱寫信求援的事情。
1908年,袁世凱奉命前往北京出任軍機大臣,在上任之前,他特意找來時任長蘆鹽運使的表弟張鎮芳(張伯駒之父),交給他2萬兩白銀,讓他協助金韻梅創辦北洋女醫學堂,並由金韻梅出任堂長兼總教習,這就是中國第一所公立護士學校。
學堂開辦後,她親自設計課程,聘請名醫教授,為了引進西方先進的護理技術,她還特意聘請了英國女醫生衛淑貞到學堂擔任教習。
在招生方面,她一改傳統學堂只招收富貴人家孩子的陋習,主動招收品行優良,吃苦耐勞的窮人家的孩子。這些人在學堂經過兩年的學習和實踐後,就會被分到各個醫院工作,使得這些醫院的孕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大大降低,而這一切,都是金韻梅努力換來的成果。
可好景不長,袁世凱稱帝失敗後,由他支援的北洋女醫院和女醫學堂都相繼關門,心灰意冷的金韻梅只能再次返回美國。
再次回到美國,她儼然成了“中國大使”,媒體紛紛湧上門採訪,各地的機構經常邀請她去演講。面對好奇的美國媒體和公眾,她很樂於宣傳關於中國所有好的一面,希望能夠引起國際社會上更多人對中國的關注。
在西方人眼裡,金韻梅是一個學識深厚,談吐得當的東方淑女。例如《紐約時報》就在報道中稱:“她從不穿西式服裝,總是身著鮮豔的中式絲綢長袍,髮鬢上插一朵鮮花,可以講中、英、日、法四種語言。”
晚年,金韻梅再次回到祖國,在北京定居。可能由於自己是孤兒的原因,此時的她非常熱衷於公益事業,經常到孤兒院做義工,去照顧那些像她一樣自幼失去父母孤兒,還經常為孤兒院籌集善款,以幫助改善孩子們的生活。
1934年,金韻梅因肺炎在協和醫院去世,享年70歲。在去世之前,她將最後的財產,一棟價值15000元的房產和6000元現金,都捐給了燕京大學,而家中的150餘卷外文書籍捐給了天津木齋中學。
結束語:
她是一個普通的女子,一生追求的卻不是一己私利,而是如果報效國家,造福於國民,她值得後人尊敬和銘記。
在美國、日本,她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她去世之時,《紐約時報》在訃告中稱讚她是:“當今世界最傑出的女性之一。”
可在奉獻了畢生心血的祖國,她的事蹟卻鮮有人知,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起到一絲微弱的力量,讓一位“愛國者”能夠被更多的人知道和銘記。
參考文獻:《浙江通史》、《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