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改革!教你解讀建設工程行業到底怎麼了!前段時間瘋傳了幾個月的傳聞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住建部關於建設工程行業的資質改革徵詢意見稿,7月1日正式出爐,於行業而言,無異於一枚核彈,畢竟自有資質那天起,本次改革史無前例,不過咱國人講究的就是一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用於建築行業的監管也很合時宜。
畢竟建設工程資質從無到有,從有到分,前幾十年一直在細化行業的發展,從近兩年開始,資質管理開始走向了合併與取消的方向,這其中必然是有其規律的。
改革開放初期,各行各業百廢待興,但生產技術水平又相對落後,隔行如隔山,確實是真實寫照,讓一眾蓋房子的工人去修地鐵,簡直是天方夜譚,讓鐵路大軍去搞化工廠房,也是勉為其難,所以,那個時候限於技術所限,還必須是術業有專攻。
但現在不一樣了,隨著工程建設的數字化和智慧化以及先進機械化和自動化的實現,類似於盾構機、架橋機等裝置的普及,行業之間的技術壁壘逐步淡化了,資質自然也沒必要這麼細化了。
那麼本次改革對於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四個方向的各自影響如何呢?未來考證還有意義嗎?
我們首先來看看勘察行業,其實勘察行業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合併了幾個專業方向,除了一個綜合甲級資質,就剩三個專業資質:岩土、測量和勘探。總體評價就是勘察整體集中度提高。
再來看看設計行業,設計行業這次屬於大動干戈,從原有的24個行業資質,調整為14個,專業資質更是合併和取消一大批,這其中就包括:
1.冶金、建材合併;
2.輕紡、農林、商物糧合併;
3.電子、通訊、廣電合併;
4.石油天然氣、化工石化醫藥合併;
5.軍工併入機械;
6.核工業併入電力;
7.資質序列由原來的甲乙丙,調整為甲乙兩個序列。
設計類別調整為14個大類,這是有意和施工大類一一對應,設計是本次調整合並大類然多的一方。
然後在說說施工行業,施工行業的資質調整然為引人注目。畢竟施工是四大主體中,經濟體量然大的一方,引起的震動,自然也不小。
行業序列由原有的特級、一、二、三級,調整為甲乙兩級。特級企業不再叫特級,直接叫綜合資質企業,也就是不但是資質的然高階,並且不再劃分行業。
施工總包類別由原來的12個,增加到13個,新增加民航施工總承包,這也是本次改革唯一增加的一個資質。
專業承包資質大批的合併和取消,然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鋼結構專業資質竟然合併到建築總包資質,這讓一直說鋼結構要成為第13個總包類別的專家,啪啪打臉。倒是地基基礎、起重裝置安裝、預拌混凝土單獨存在下來,令人匪夷所思。
施工行業的資質調整,大的類別基本完整不變,專業資質調整的面目全非,大半已不存在。
消防設施施工專業承包資質和其他幾項資質合併為通用類專業承包,不分等級。
還有就是監理行業,不過本次調整然小的就是監理行業,除了住房部審批的公路、水利、農林、港口與航道四項專業取消,換髮其他指定的專業證書,以及所有專業正常調整為甲、乙兩個等級,其他也就沒什麼了。
本次改革,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按照初步的調整規則是:原有特級施工企業可以直接獲取綜合資質甲級,意思就是不管你原來有幾項特級資質,只要有,就可以直接晉級綜合甲級。這讓特級資質一大筐的中建、中鐵、中水們如何受得了,本來資質是他們的一大優勢,現在隨隨便便的一個小特級企業,就可以和他們平起平坐,這怎麼受得了。
反過來,一大批單一的特級企業高興的睡不著,相當於一個特級資質變成原來的13個,這事擱以前想都不敢想。
總包一級自然是總包甲級,這倒沒什麼意外。總包二級企業竟然和總包三級同為總包乙級企業,這點讓總包二級企業也是鬱悶,幾年業績,白忙活了,到是三級企業撿個大便宜。
然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改革再次強調了弱化資質,強化業績和個人註冊執業制度,其實,如果還在為資質或悲或喜的人,那就是沒有深刻理解,此次改革的深意。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弱化、合併和簡化資質的同時,也是在弱化行業資質,既然資質弱化,那麼,自然不再會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業績和帶有業績的執業人。未來相應業績的多少,就代表你的實力和經驗儲備,而具有實戰業績的個人專案經理的多少,則決定了公司的承載能力。
可以預見,未來建造師、建築師、結構師、監理師、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這些註冊類的執業資格證書和執業個人,必將迎來新的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