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每一個朝代總會湧現出一大批驚才絕豔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智謀扭轉戰局、鼎定乾坤,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華夏幾千年以來最優秀的十大謀士。
第十名:郭嘉
郭嘉,字奉孝,東漢末年潁川人。曹操麾下頂級謀主,料事如神、有“鬼才”之稱。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奉孝和其他的謀士最不同的一點,就在於他擇主,少時曾經拜見過袁紹一眼就看出袁紹此人難成霸業,後來果然被他說中。
官渡之戰前夕,就連曹操自己都沒有戰勝袁紹的把握,曹營眾將中恐戰的情緒大增。
是郭嘉力排眾議,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並且舉出了10條理由來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從而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幫助曹操制定的近期和遠期的作戰目標。
最後更是建議曹操先破劉備再和袁紹決戰,更是在孫策擾襲許都的時候斷定孫策必被刺客所殺,事後果然如此,可謂料事如神。
一直到郭嘉死前,他每逢軍國大事所出的計策從未失算過,可惜天妒英才,38歲就死了。
第九名:朱升
朱升,字允升,元末明初人士
。這個人在歷史上或許沒有什麼名氣,但是卻是朱元璋手下不遜色劉基劉伯溫的頂級謀士。
畢竟後世著名的“築高牆,廣積糧,緩稱王”謀略就是出自朱升,幫助朱元璋鑄就了明王朝的基業,單憑這一條就能夠入列十大謀士。
第八名:趙普
趙普,北宋開國宰相,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聞名後世。
他還是趙匡胤陳橋兵變的主要策劃者,換句話說趙匡胤能當上皇帝有他一半的功勞。
趙匡胤登基後曾經三次御駕親征,在這三次出征中趙普都陪在他身邊,並且發表了重要的戰略意見。
第一次是剛建立北宋的時候平定李筠的叛亂,趙普建議出師急攻(倍道兼行,掩其不克),被趙匡胤採納取得了勝利。
第二次依舊是剛建立北宋的時候,平定李重進的叛亂,趙普認為李重進必敗無疑,建議速取同樣被趙匡胤採納並取勝
第三次是北宋攻打北漢久而不克,趙匡胤在詢問過趙普的意見之後,才決心撤退。
以及以後在對待禁軍就是赫赫有名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和藩鎮的問題上有過重大的諫言。
雖然這個人人品不咋地,事貳主,但是不影響趙普的才能。
第七名:姚廣孝
姚廣孝,法名道衍,明成祖朱棣的主要謀士。
在軍事方面參與和發動了靖難之役,輔佐朱棣登上帝位。
在文化方面,在朱棣登上皇帝寶座之後,主持並監修了《永樂大典》。
在宗教思想方面,姚廣孝雖然是元末明初佛教的傑出代表。但其實他博通三教,集中國傳統文化的儒、釋、道於一身。
撰寫有宗教書籍《淨土簡要錄》、《諸上善人詠》、《道餘錄》,詩集《獨庵集》,甚至在自然科學上也有造詣。
在靖難之役爆發之前,姚廣孝為了鍛造兵器,利用多孔牆體吸聲的原理,設計建造了具有隔音效果的築造密室,還在朱棣登基之後見到了舉世文明的永樂大鐘。
第六名:劉基
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人士,是朱明王朝的奠基者。
民間自古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在民間的小說裡甚至把劉伯溫神話了,那是因為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這也是他輔助朱元璋開創明朝、完成帝業的底蘊。
劉伯溫出山之後料事如神、戰無不勝,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五名:李斯
李斯,戰國至秦朝人士,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
向秦王提出了離間六國君臣之計,對於六國,李斯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
第四名: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末年人士。他的事蹟我們耳熟能詳,我就不搬門弄斧了,只是簡單的敘述一下他的主要事蹟。
輔助西蜀國主劉備三分天下,在劉備死後依然忠心輔助後主劉禪毫無二心,真正做到了他自己在《出師表》裡所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以一介書生出山輔佐劉備並在隆中對裡提出了先取荊州為家後謀益州呈鼎足之勢,隨後伺機圖謀中原的戰略構想,為隨後劉備的三分天下打下了根基。
劉備死後安定南中,五次北伐都為完成先帝遺願,雖然未能成功但也讓劉後主安享幾十年的太平。
第三名:范蠡
春秋時期楚國人士,別名範少伯、陶朱公,輔助越王勾踐滅吳,更是商道鼻祖,關鍵是他還抱得美人歸(西施)。
范蠡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文武雙全,師從於計然,所以腹有良謀。
在幫助越王勾踐滅吳的過程中先制定了興越滅吳九術,是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
並且為了施展九術中的美人計親自跋山涉水的找到了德才兼備的巾幗奇女-西施,從而裡應外合興越滅吳,幫助勾踐成就霸業,並有了臥薪嚐膽的美譽。
最關鍵的是在勾踐滅掉了吳國之後,范蠡能夠看清形勢及時的抽身退去,攜西施泛舟西子湖畔並且成就商道神話,這份遠見是我輩不及。
第二名:張良
張良字子房,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有膽色,在秦始皇還健在時就敢策劃找大力士刺殺秦始皇,雖然最後失敗但不失英雄本色。
後拜黃石公為師,得傳《太公兵法》,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
在張良投奔劉邦之後,不僅一路出謀劃策,還能在關鍵時刻勸諫劉邦,讓他不要沉溺於美色。
劉邦就是聽了張良的建議,才能盡得民心,並且在鴻門宴上脫身。
更是提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妙計,並且在劉邦再次兵敗狼狽不堪之際提出了著名的下邑之謀,即利用矛盾、聯兵破楚。
之後用一系列神奇的操作扶劉邦登上皇位,才有劉邦的感嘆:“夫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第一名:姜子牙
姜子牙,名尚,商末周初人士。輔佐周武王滅商建周、建立齊國。
他的事蹟不需要多說,光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歇後語簡直是婦孺皆知。
更別說有他的事蹟而改編的四大名著之一《封神榜》,裡面更是把他徹底神話,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他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