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國時期中,最耀眼、光環最強、聲望最大的頂級謀士,非諸葛亮莫屬(僅限於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羅在文中有這麼一段話描述諸葛亮。
“孔明於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發,上到壇上開始作法祭風。“小編震驚了,這是人類的範疇嗎?是不是串戲了?
再看《三國演義》第二回中,“張寶做法,風雷大作,飛砂走石,黑氣漫天,滾滾人馬,自天而下,玄德拔馬便走。”又一個妖道,不敢相信這是三國,恍惚之間,感覺看得是《封神演義》,說它是神話版的三國也不為過。
諸葛孔明其中最精彩、最廣為人知的故事,莫過於赤壁大戰中的草船借箭,甚至登上了小學課本(小編小時候的事了,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但是這個故事偏偏帶一點黑諸葛亮的意思,把諸葛亮寫成了拾人牙慧。
在第七回中寫道:“黃祖伏弓弩手於江邊,見船傍岸,亂箭俱發。堅令諸軍不可輕動,只伏於船中來往誘之;一連三日,船數十次傍岸。黃祖軍只顧放箭,箭已放盡。堅卻拔船上所得之箭,約十數萬。”
顯而易見,第一個靠船來借箭的是孫堅,後面的就是模仿嘍。惜字如金的作者在這段借箭只用了不足百字,而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整整用了半回(整部小說才一百二十回)來表達一個曾經被人用過的計策是何用意。
假設羅貫中有黑諸葛亮的意思,那麼為何又要辛苦地融合兩個故事來給諸葛亮臉上貼金呢?根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吳歷》記載,孫權也靠船借過一次箭。
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天孫權坐船去了解曹操軍營的佈局,不自覺間竟靠近了曹營。被曹手下的發現,連忙向曹操彙報,生性多疑又經常頭疼的曹操,不敢相信孫權會親自犯險偵查自己的大營,下令放箭試探一番。
密密麻麻的箭雨,頃刻之間,就把船身的一側射滿,船受力不平衡後開始傾斜,眼看就要翻,孫權急忙讓士兵把船掉頭,把空白的一面朝向敵軍,等這邊又中滿箭,船隻又恢復了平衡,迅速返航滿載而歸。故事到此處,還是沒出現草人啊,草人在哪?
其實在歷史上還有一段故事叫《草人借箭》:唐朝安史之亂時,叛軍勢如破竹,守軍潰逃,僅剩下張巡率軍六千人在雍丘拒敵,叛將令狐潮和叛軍李懷仙率軍四萬攻城。
張巡不但忠勇,還頗具軍事才能,率軍從容抵禦,兩方死戰兩月有餘,叛軍始終無法攻破雍丘,但守城一方的張巡軍隊的箭已經用盡。
冷兵器時代,箭是守城的主要利器之一,張苦思許久,尋不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一天他在巡視城牆時,看到一名小兵躺在草人邊睡覺,張巡靈光乍現,想到了一個計策。
命士兵紮了一千多個草人,然後給草人們穿上黑色衣服,到了晚上夜黑風高,把繫上繩子的草人從城牆上放下去,同時再在城牆上大聲的敲鼓。由於天太黑看不清對方的情況,敵軍怕中計,不敢輕易驅兵上前,只是下令用箭射擊,防止唐軍偷襲營帳。
如此情況一直持續到天明,叛軍才後知後覺,發現自己中計,可惜早已射出了十多萬支箭,張巡不費吹灰之力,解決掉了缺箭的問題。
問題來了,羅貫中到底是諸葛亮的黑粉還是鐵粉?兩次借箭是羅貫中的小小疏忽還是否刻意安排?留給大家評論吧,小編認為應該是鐵粉,楊堅的借箭屬於作者的筆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