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冀中區民運工作人員白竟凡的小孩即將滿月,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將其母子送至定南縣小辛莊,由“維持會”聯絡員王恆山(地下黨支部書記兼村長)接洽安排,並相機轉送冀西山區抗日根據地。為了把白竟凡裝扮成一個小孩子滿月回孃家的小媳婦,王恆山把白竟凡安排到村裡“堡壘戶”王大娘家裡,王家蒸了9個帶穗的大餑餑和十幾個點了5個紅點的大饅頭,還精心找了一個誠實可靠的車把式,在冀中軍區騎兵團宣傳員王淑珍的陪同下,於12月下旬在望都縣南部大模大樣地通過了平漢路。進山後又走了兩天,才到達冀中軍區駐地唐縣張各莊,與愛人高存信重會團聚。
〖白竟凡(1918——2008),女,筆名為白純,黑龍江省安達縣人。1936年7月在北平中學讀書時即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9年7月起在成都東北救亡分會、西安東北救亡分會任宣傳員、教員,1940年3月進入延安女大、抗大學習,194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一直隨丈夫在部隊工作,歷任冀中區委民運部宣傳幹事,軍區衛生部協理員、副科長、科長、政治處主任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南京市建設銀行副行長,宣化市文教局長,全國供銷總社政治部學校處處長,全國供銷總社教育局長等職。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2000年加入北京市作協,並著有史學文章《民族功臣王以哲》、《趙毅傳》以及《冀中根據地革命的兩面政策》、《論日軍在冀中推行的囚籠政策》等,編輯出版了《高崇民傳》、《高存信將軍》等鉅著,煌煌近千萬言。其夫高存信,開國少將,曾任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其公公高崇民,著名民主人士,曾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王大娘,河北省定州市小辛莊村人,著名的“堡壘戶”和“革命之家”、“抗日之家”。全家共有9口人,兩個兒子都成了家,還有兩個女兒,一個小孫子。戶主王煥章60多歲,一天忙到晚,不停地幹活;王大娘也是近60歲的人了,可是身子骨挺硬朗;大兒子王昆海是村中糧秣員;二兒子王昆雨是村裡的民兵;大女兒王坤榮(範稚真)20多歲,在區婦救會工作;小女兒王坤英正在上中學。〗
〖王淑珍(1928——),河北省安平縣崔安鋪人。9歲時喪母,父親一直當長工,哥哥早年出走廣西,生活極端困難。1939年11歲時,她多報了3歲年齡參加了八路軍,任冀中軍區騎兵團宣傳員。1942年“五一大掃蕩”前,敵人掃蕩、蠶食安平、深澤時,一天之中外祖父家被日寇刀砍、槍殺、燒死5口人。在“五一大掃蕩”期間,騎兵團被包圍在安平以東的合擊圈內,突圍時她的腿部受了傷,原想回家中養傷,但她父親膽子小,卻不敢收留她。在崔安堡村附近,她巧遇騎兵團一個叛徒,又被叛徒打傷了腿肚子。她在豹子營村時遇到了轉移至此的白竟凡,兩人被黨組織安排在“堡壘戶”家中,因為又遇到那個騎兵團叛徒,夜間還被壞人用鐵釺子扎壞了手,遂被轉移到定南縣小辛莊“堡壘戶”家中,等待白竟凡的孩子滿月後化裝過平漢路。最後,她們在1942年12月下旬,安全轉移到了路西的抗日根據地。後來,王淑珍改名王峰,一直在天津鐵路局教育黨委工作。〗
12月,定南縣遵照中共冀中區黨委關於實行“一元化領導”的指示:縣、區委書記分別兼任縣遊擊大隊、區遊擊小隊的政委職務,原政委為副政委,以加強黨對抗日武裝的統一領導。不久,又決定縣、區長分別兼任縣遊擊大隊、區遊擊小隊的隊長職務,原隊長為副隊長。
12月,定南縣李村店據點之敵命令周圍村莊的群眾到據點照相,目的是辦理“良民證”。為了粉碎敵人搞“五家連坐”的陰謀,游擊隊將吳家莊至東旺村的南北公路電話線扒掉20多空,中斷敵人的電話聯絡四五天。日軍駐東車寄據點的黑田部隊開始了大規模的報復,一個村一個村地召開村民大會,瘋狂搜捕,肆意抓人,暴嘯鄉里。在劉良莊村,日寇一連拉出了十幾個人,又是打又是吊,但沒有人肯說出真相。敵人把党支書劉文生拉出人群,用木棍打他,吊起來用刺刀刺他,劉文生還是一句話不說。敵人就把他放下來,逼著他跪在地上,舉起指揮刀威脅他,劉文生仍然一言不發。當敵人用刀砍向他的頭顱時,劉文生終於說話了,高呼道:“打倒日本帝國……”口號還沒有喊完,劉文生英勇就義,被日寇殘忍殺害了。敵人在各村一無所獲,遂把押在炮樓裡的14個人(小辛莊4人,吳家莊3人,劉良莊3人,馬莊3人,城旺1人),用鐵絲一個個綁在被扒掉電線的電杆上,綁一個就問一個“說不說”,不說就立即用刺刀開膛破肚。這些英雄的人們,沒有一個人在敵人面前低頭,沒有一個人肯出賣游擊隊,全部死在了日寇的屠刀之下。特別是劉良莊的農會主任張洪儒,面對敵人的刺刀大罵不止;敵人把刺刀穿進他的胸膛,他高呼起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敵人把刺刀一挑,張洪儒氣斷身絕,才停止了口號聲。為了引誘游擊隊晚上來收屍,敵人還下令“七天之內不得收屍”;一到晚上就埋伏在電線杆附近,想把前來收屍的游擊隊一網打盡。而游擊隊也一連三四個晚上,掩護群眾前去收屍,但未果。這就是日寇殘殺我15名抗日軍民,並不讓收屍、暴屍7天,製造了哀鴻遍野的“劉良莊慘案”。15位英雄的人們視死如歸,壯烈殉國,永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