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事的發生,看似偶然,但其實卻是必然的。比如重大疾病的生髮、婚姻的破裂等等,往往看起來是由於某些事的發生而導致的結果,深究其因時會發現,其實都是前期日積月累積聚的問題在一些誘因下的爆發,是一種必然的結果。生活如此,社會亦是這樣。
讀書的時候,說到清朝滅亡,封建制度崩潰的原因,無外是諸如生產製度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新的生產方式的出現、帝國主義的入侵等等此類非常抽象的概念和緣由,理解起來,似是而非,似乎全都明白通透了,合上課本,卻往往不知所然,更不知其所以然。而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讓我對這原因有了具象直觀而又深刻的理解,他透過對隸屬於正紅旗的幾位旗兵及其家庭的社會生活的生動刻畫,以以小見大的方式告訴世人:清王朝走向末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一棵根莖都已經腐爛了的大樹,轟然倒塌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正如先生自己所言:二百多年積下的歷史塵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譴,也忘了自勵。他們創造了一種獨具風格的生活方式: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生命就這麼沉浮在有講究的一汪死水裡。
作為清王朝八旗兵制下最基本組成單位首領的佐領(職位相當於今天的營長)和驍騎校(職位相當於今天的連長),不懂得帶兵與打仗,不會騎馬與射箭,而把畢生的精力都花費在養鳥、遛鳥和唱戲等吃喝玩樂裡。作為上層階級的軍官和貴族,不知道世界形勢的急變與朝廷的危在旦夕,只知道應酬和講氣派,把全部心思都花費在顯示身份的各種講究裡。儘管,英法聯軍攻入京城,燒燬了圓明園,可那已經過去了不是,北平又恢復了平靜不是。儘管,旗人的地位大不如前,生活一天難過一天,可鐵桿莊稼照樣還有不是,沒銀子吃喝購買可以賒賬不是。上至身負保衛皇城安全、保衛大清皇朝重任的八旗貴族和子弟,下至漢族、回族等各民族的平民百姓,對天下大事一無所知,整個北平的人民都樂於活在這種安逸的日子裡,大多數人不肯,也不願意做出改變,而在固步自封裡,依舊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結果的產生,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清王朝的八旗兵制,曾經讓滿族子弟掃南蕩北,打下天下。二百多年前,清兵入關時,是何其的威風。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這種制度下,旗人是沒有什麼自由的,不允許隨便離開本旗,隨便出京。雖然可以學手藝,但是會遭人嘲笑。八旗子弟就應該當兵,保家衛國。可是,旗族人口越來越多,而旗兵的數目是有定額的,因此,它不但逐漸使旗人失去了自由和自信,而且讓多少人終身失業。同時,吃空頭錢糧的在在皆是,又使等待補缺的青年失去有缺即補的機會,比如先生的姑母,一位寡婦,竟吃著幾份兒的錢糧!且讓我們看看先生對此是如何的痛心疾首吧:
“黃河不斷氾濫,像從天而降,海嘯山崩滾向下遊,洗劫了田園,衝倒了房舍,捲走了牛羊,把千千萬萬老幼男女飛快地送到大海中去。在沒有水患的地方,又連年乾旱,農民們成片地倒下去,多少嬰兒餓死在胎中。同時,在北京,在天津,在各大都市,作威作福的叱喝聲,脅肩諂笑的獻媚聲,鬻官賣爵的叫賣聲,一擲千金的狂賭聲,熊掌駝峰的烹調聲,淫詞浪語的取樂聲,與監牢中的鎖鐐聲,公堂上的鞭板夾棍聲,都匯合到一處,“天堂”與地獄似乎只隔著一堵牆,狂歡與慘死相距咫尺,想象不到的荒淫和想象不到的苦痛同時並存。這時候,侵略者的炮聲還隱隱在耳,瓜分中國的聲浪蕩漾在空中。”由先生的話我們可知,清末接連的農民起義並不是偶然的,列強在中國的長驅直入、百戰百勝也並不只是因為他們的船堅炮利。大清王朝的根基都已在腐爛、發臭,氣數怎可能不殆盡呢?!
對清王朝覆滅的原因有探究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讀一讀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它會給你很多的不一樣的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