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這是一種很傳統的思想體系,放在舊社會中,永不過時,但是現在的社會已經有點牽強附會了,社會的飛速發展,第二,第三不孝之舉已經不在盛行。如果養兒防老僅僅是為了防老,那生命的傳遞已經變味了,這實為一種價值交換,更別說是母愛父愛的偉大了。如果一味的奉承舊制而不創新不加以思考生命的本質,我想這樣的生命也是很難有突破性的。
婚姻的本質在現代看來更多的是一種可以轉換的價值轉化,而遠遠沒有舊制的那種風範,這是現代人思想中的禁錮之地。當愛情,婚姻夾雜了太多的物質在裡面的時候,它已經變成了一種交易,這是社會在開倒車的現象。如果奉子成婚,生子能夠解決父母的問題,而不假思索去思考子女的處境,那麼這樣的婚姻可以說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這何異於舊制。這裡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我想便是代溝,新一代的知識分子與上一輩的半文盲父母的矛盾。有些時候礙於近鄰的輿論壓力,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是否雙向反思問題所在,而不是爭鋒相對呢?我想這是所有家庭欠缺的。這不由得筆者更加嚮往西方的生活方式,我想這也許是中國社會再向西方社會靠近吧。
所謂的頹廢美學其實也是在講這種情況;當社會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個體就會越顯得孤獨,這是基於物質條件豐富的前提下,開始了一種探討美學,生命究竟是什麼,對人類生命本性的內在體認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