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山西省稷山縣興化寺內的“彌勒說法圖”壁畫,氣勢恢宏,壁畫長11.11米,高5.22米,中央繪有一尊主佛,主佛兩側分別為兩位弟子和四位菩薩,壁畫的兩側則分別描繪了男、女出家剃度的場景。現館藏於加拿大多倫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彌勒說法圖”壁畫在1925年被古董商切割成60多塊從興化寺寺中剝走。1928年,中華聖公會河南教區主教、加拿大人懷履光得知就急電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館長古萊裡,建議迅速籌款買下壁畫。在懷履光的斡旋下,壁畫以5000元銀洋出售給博物館,並於翌年1月從天津出口,就此離開了故國的土地,轉運至多倫多。為了將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壁畫重新拼接安裝,古萊裡特聘當時美國文物修復的頂級專家——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的史道特進行修復。1933年夏天,壁畫修復完成,在博物館新館開幕時和觀眾如期見面。
此壁畫繪製何時、何人所繪?據載,在興化寺大殿北牆上原有“大元戊戌”紀年和“……襄陵縣繪畫待詔朱好古,門徒張伯淵……”題記,由此可知壁畫應為元大德二年(1298年)由朱好古帶領弟子張伯淵所繪。
中央主尊彌勒佛
法華林菩薩
大妙相菩薩
供養菩薩
供養菩薩
壁畫上繪有人物二十三位,並有兩隻妙音鳥(迦陵頻伽)。壁畫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中間為七尊神祗,主尊為彌勒,兩側分別為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法華林菩薩、大妙相菩薩和兩尊供養菩薩。壁畫的最右側(彌勒左手側)有九位人士,主角就是法王儴佉被剃度,周邊圍繞的有比丘、太子、女僕、隨從、小童和護法神等。壁畫的最左側有人物七位,主角是彌勒母親梵摩越被剃度,周邊圍繞數位女僕、玉女等,由於是剃度者是彌勒母親,所以持刀剃髮者為帶有頭光的女神。
壁畫右側法王儴佉剃度
壁畫人物表情異常豐富,由於是法王剃度出家,太子右手拽著父親衣袖痛哭,左手在擦拭眼淚,其他人表情凝重欲哭無淚。法王手下高鼻凸眼胡人樣,一位單腿跪地手託金盤承接法王發須。女僕手拿剔下的發須凝視。一位隨從手拿托盤上面放著法王的王冠好像在和護法神訴說著什麼。一位藍眼白帽隨從手持華蓋眼望它處不願回視。護法神作為剃度監督為彌勒收納新弟子而喜形於色。人群裡還有一位不諳世事的小童手持著香爐在觀望,香爐裡香菸嫋嫋。
壁畫左側,梵摩越剃度
彌勒母親梵摩越坐在圈椅上雙手合十表情從容,其右脅上有一嬰兒圖案,表示彌勒從右脅降生。幾位女僕分工不同,有託花冠的、有掌扇的、有持杖的,還有一位應當是負責給夫人梳頭的,梳頭篦子還放在頭上。但是這些女僕表情都非常悲傷,有凝顰的、有擦淚的,只有手拿剃刀的女神面色從容,手拿剃刀在手上掌上槓著刀。玉女面色輕鬆,手裡拖著袈裟在靜靜的等候著。
來源 丨 浙江佛學院
圖文 丨 頤和吳老
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歡迎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