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映錚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啟大門,東西南北風逡巡著各行各業。文學市場也出現了不小的波動,大量的外來作品湧了進來。本地創作者的敘事方式大致有3種:探尋古典文化、皈依身體性屬、走向民間話語等。尤其民間話語得到鼓勵並迅速發展起來。
80年代末,人們對大門外的東西產生了欲拒還迎的好奇,對改革後的結果發揮著各自的想象力。於是,各種武俠的、愛情的、諜戰的、商戰的、黑道的文字大量湧現。金庸、古龍、瓊瑤、岑凱倫、雪米莉等名字被人熟悉,他們的作品被四處傳播。學校、醫院、建築工地、火車和田埂上,到處都是他們的書。缺封面摺頁的、翻得起卷的,只要是認得一行完整字的,沒看過他們書的都被認為是落伍的。書商甚至為了某一部暢銷書的出版發行蹲守作家大門。那一輪的文學狂風在國內中青年方陣刮出了五顏六色的旋流,也帶來了“百花齊放”的另一番景象。
在一次讀書活動中,外省一位中年商人聽說田雁寧就是當年的雪米莉時,激動得找他簽名,說自己還存有不少雪米莉書。
說起雪米莉這個名字,田雁寧說是隨意取出來的。在港臺風搖曳中,他看到了文學的市場化,而國內的文學市場幾乎被港臺架空。從積貧積弱中走過來的他,當時是四川達縣地區專業創作室創作員,因為多次獲全國性文學獎,被四川省作協專門召開過研討會而激發出來更大的創作熱情。
不說三分天下,至少要分得文學一杯羹嘛。於是,在成都市文聯秘書長張思勇的要求下,他和譚力開始寫通俗暢銷小說。他的《女帶家》,譚力的《從女明星到死囚》應運而生。《女帶家》作者署名時,他想用個洋化的港臺名,首先想到徐志摩為悉尼的譯名是“雪莉”。然而書商為了迎合市場,抓住讀者對外來文化的嚮往,要3個字的女性名字。正走火的香港女明星米雪給了他提示,於是,他就把那個米字設在雪莉兩個字的中間。雪米莉這個朗朗上口帶點兒香豔的名字就誕生了。
比起當時一大批建國、建平、群英等名字,金庸、古龍、瓊瑤、岑凱倫、雪米莉看起來都是港臺人。直到廣東《共鳴》雜誌1989年披露:“雪米莉”並非千嬌百媚的港臺女作家,而是兩個川東漢子,準確地說是達縣一群文學人。
雪米莉《女帶家》暢銷後,書市急需,他與譚力商量聯手。接連掀起雪米莉作品銷售高潮後,書稿供不應求,等米下鍋的事情經常發生。為了借這個機會帶動身邊的文學青年,他們決定把身邊的一群文學青年組建起來,成立一個創作作坊,專門寫雪米莉系列作品。
10多人的創作團隊需要有“米”而“炊”,素材是個問題,於是他們就託在香港做生意的朋友從香港帶報紙回來。根據報紙上發生的一些事情來架構故事脈絡,也從報紙上知道了香港的地名、街區和一些平常用語。於是,一群思維活躍、精力旺盛的創作者憑著想象,把文字嫁接在香港這片多情而神秘的土地上。在20多部“女字系列”後,又產生了“男字系列”、“大字系列”、“小字系列”等等。雪米莉的作品呈井噴狀態在文學市場佔據制高點。
1987年後,市場催書商,書商催作者,雪米莉系列作品由原先每個月一兩部,發展到每個月五六部,甚至每個月10多部。各出版社又只認他倆分別開具的“雪氏版權證明”。這樣的狀況,即使田、譚不眠不休日夜趕工也不能滿足,但又不能眼睜睜看著機會流失,創作班子一度擴張,兩個創作集體由此誕生。
1986-1996年間,田雁寧招納了何世進、武禮建、彭啟羽、鍾欽、鍾光林、冉曙光等寫手,譚力選用了李貴、曹文潤、曹文通等徒弟。創作成員分別按他們提供的“故事大綱”創作,完成後經他們檢查修改潤飾後,交書商送出版社過審出版。
這種類同於流水線作業的方式,使“雪米莉”產出驚人,總共出版了100多部,平均銷量在幾十萬冊。巔峰時期,鄉村、機場、地攤、火車站、圖書大樓、百貨商店等,都擺著雪米莉的小說,甚至有書商拿瓊瑤、岑凱倫不好賣的作品貼上“雪米莉新作”以求暢銷,創造了中國大陸作家暢銷書的第一個神話。
雪米莉火了,自《共鳴》後,全國200多家媒體很快跟進,新華社、《新民晚報》等紛紛派出記者採訪,《光明日報》在文化版特刊評論員文章,《東方日報》《大公報》等先後報道和評論“雪米莉”事件。在紐約的書店、巴黎的書攤、倫敦的書報亭裡,都有雪米莉的作品銷售。一時間,“雪米莉”系列小說成為熱議的焦點。
1990年代,雪米莉盜版嚴重,只要是個愛文學的人,署上雪米莉的名字就會變成作品。只要是署了“雪米莉”名字的,出版商就趨之若鶩。而發起人田雁寧和譚力,已經無暇顧及是誰在冒名,也管不了作品內容和質量,他們決定停止雪米莉作品的創作,把寫作目標對準電影、電視劇市場。
這個創作班子裡,大多數人都是從禁錮中走向開放的巴山人,一群擁有夢想和才情的青年才俊。1979年3月10日,由達師專中文系77級學生田雁寧、李明泉等發起成立的第一個學生文學社團,叫星光文學社。田雁寧任社長、李明泉任副社長,譚力、張建華、杜澤久等13位成員參與其間,還創辦了油印刊物《星光》。到1981年1月畢業時,文學社13名成員發表了180多篇作品。
1988年12月23日,田雁寧的《大刀》、譚力的《大山不言》、張建華的《玫瑰雨季》、李明泉的《生命終點的反思》同時獲四川首屆郭沫若文學獎、四川省文學獎。他們成了全國文壇最為關注的四川作家。
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他們才敢以集體衝鋒的方式向文學市場進攻,探索並開創了文字變現的新路子。其影響與當時四川大學的錦江文學社齊名,孕育了後來的“巴山作家群”。
10年,雪米莉從無到有,完成了把文學推向市場的使命,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也給人留下對文字表達方式的思考,以及文學和市場在人們精神領域所起的作用。
【作者簡介】
映錚,中國作協會員,四川開江縣文藝創作辦公室主任。出版散文集《慾望書香》《獨品》《惟慕此時》,詩集《但是》、英漢詩集《時間的隱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