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沙場》陳勝利 清華大學出版社
在這個手機須臾不離的年代,想要踏踏實實讀完一本書,已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當近三十萬言的《南宋沙場》擺在我面前時,我先是對這部以南宋戰事作為敘寫主體的歷史筆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及到細讀,竟不忍釋手。
學歷史出身的陳勝利,不僅對宋史有很深的研究(先後著有《弱宋》《當改革遇見王安石》等熱銷書),而且還有著厚實的文學功底,這對他的書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南宋沙場》筆力穩健,文字乾淨利落,於沉著冷靜中見睿智靈動。
歷史筆記最忌從資料到資料、毫無個性的表達,更害怕過於誇張和沒有節制的煽情。《南宋沙場》無論是敘事、用典還是作者的見解,都張弛有度,恰到好處。既不故作高深,又不生搬硬套地強加於人,讀來令人信服。
“許多人認為,趙構定都臨安是個很壞的選擇,南宋政府由此遠離前線,成為一個偏安江南的小王朝。”作者就這樣開始他對南宋沙場的書寫。他沒有急於否定許多人的看法,而是用春秋筆法勾勒南宋定都的全過程,從而表明當時定都臨安是很現實的選擇。
接著,作者開始描述南宋的軍事“盛世”。由於一直被金朝欺凌,南宋開始盛行“武學熱”,因舟楫之利,水軍發展良好,又有“步人甲”、“疊陣法”等兵法,加上名將岳飛的前線指揮,一時間,南宋的軍力與金軍不相上下,每每對陣總能獲勝。金兀朮見狀,轉而主和。按說,和談南宋是佔上風的,至少不輸。其結果卻是南宋對金稱臣,“將淮河以北全部劃歸金朝,以淮河、秦嶺、大散關為界,每年向金貢有奉銀絹各二十萬兩匹。”不僅如此,為了和談順利無阻,趙構還在除夕夜賜死岳飛等一干主戰武將。這些反常行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而當作者徐徐展開南宋朝廷權鬥,大臣當道的局面時,這歷史的面紗就此掀開。除了感慨,還有喟嘆。
南宋,從被迫遷都開始,註定是個戰事頻仍的王朝。《南宋沙場》從南宋開局寫起,一直到結局收筆,涉及歷史人物眾多,戰事無數,緊要處細說端詳,疏朗處要言不煩,使得整部作品草蛇灰線,跌宕起伏。
作品以南宋自建立到滅亡的一百五十二年間的戰事為框架,一方面呈現一個以守為攻、在夾縫中生存發展、尷尬而倔強的南宋王朝。另一方面,也以金、蒙、西夏的視角來再現,使得這段歷史更加豐富、飽滿和立體。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提到“歷史不止一個當事方”,並貫穿全書,這也使得《南宋沙場》整部作品體勢宏富,看點頗多。南宋自身的權鬥,與金朝的相戰相生,蒙古成吉思汗的異軍突起、及至忽必烈的即位元大都。作者對南宋的對手們同樣非常重視,且不惜筆墨地進行描畫。因此,我們在《南宋沙場》中,不僅看到了南宋的抗戰英雄,也能看到雄才大略的蒙古大汗,以及金朝、西夏的忠臣良將。作者不含褒貶的客觀態度,是對歷史的尊重。
儘管南宋“先天不足”,但並非沒有自己手段和謀劃,否則也不會有與金朝曠日持久的戰戰和和,以及與蒙古長達五十九年的戰爭。作者實事求是地表達出南宋並非想象的弱不禁風,幾代朝廷儘管權臣當道,卻也在力所能及地謀求著生存和發展。
《南宋沙場》儘管不以講故事為目的,但卻是用一個一個精彩故事串連起來的。作者所講,不似小說家天馬行空,盡情虛構,而是以史料為準,既生動,又簡明。比如韓侂冑被殺、史彌遠專權、草民趙與莒如何逆襲上位成為宋理宗,這些故事在作者平靜而扼要的敘述中往往盡顯驚心動魄,更重要的是由此可窺見南宋朝廷的政治生態。從岳飛被害、文天祥被俘到陸秀夫跳海,儘管作者沒做過多渲染,寥寥數筆,卻牽動人心,令人扼腕、唏噓。
作為一部歷史筆記,精彩之處,必然少不了作者的見解,否則就成了掉書袋。《南宋沙場》幾乎每一張章節都有作者獨到的分析和感悟,令人耳目一新。特別是在最後,作者專用三個小節來總結“忽必烈勝在何處”、“南宋為什麼會亡”以及宋蒙戰爭“南宋為什麼能堅持半個世紀”,這可以說是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是可以用來敲小黑板的。如果讀者被南宋沙場漫長的戰事吸引,一時回不過神來,也來不及思考點什麼,那這幾個“為什麼”可算是解決了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