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金旭)“紙上風雲50年——《美洲華僑日報》(1940-1989)特展”21日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展出。以筆為戈、以紙為戎的塵封往事再次浮現,帶領觀眾重溫那段海外華文報刊揮灑家國情懷的光輝歲月。
歲月不語,惟報能言。回眸歷史,海外華文報刊始終與中華民族的起落沉浮相隨相伴,它們是海外華僑華人牽念故鄉的“驛站”,亦是堅守民族情懷的精神家園。
晚清社會政治風雨飄搖,華文報紙成為引導華人“睜眼看世界”的視窗。
澤被於西學思想,華文報紙是海外支援國內改良和革命運動的輿論陣地。新加坡華人邱菽園於1989年自費創刊《天南新報》,新加坡華人林文慶以“求新”為理念創辦《日新報》,積極宣傳維新思想,報道國際局勢,介紹西方的社會制度和社會變革,使近代維新思潮廣泛傳播。
辛亥革命時期,革命先驅在海內外所辦報紙達120家,其中多數創辦於海外,成為革命宣傳的主力軍。
1900年,“四大寇”之一的陳少白在香港創辦中國民主革命派第一張報紙《中國日報》,從創刊開始就倡言:“大抵以開中國之風氣、祛中國人之萎靡頹庸,增中國人興奮之熱心,破中國人之拘泥於舊習,而欲使中國維新之機勃然以興。”
隨著孫中山等眾多革命志士先後奔赴南洋宣傳革命,華文報刊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為推翻腐朽專制、追求民主進步搖旗吶喊,在募集經費等多方面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
1904年,陳楚楠、張永福在新加坡創辦《圖南日報》,揭露清朝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任意宰割中國的嚴酷現實。面對守舊派、保皇派的尋釁滋事,張永福採用贈書,舉辦徵文、徵詩、徵聯等有獎活動活躍版面,擴大發行量,在南洋華僑中宣傳革命思想、倡導民主革命用。
此外,緬甸仰光《進化報》、菲律賓馬尼拉《公理報》、加拿大《大漢公報》等報紙各展其長,不僅加強了海外各地華僑華人的交流,也在啟蒙舊智、移風易俗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九一八”事變後,《救國時報》《先鋒報》等大量海外華文報刊透過發新聞、刊社論、登圖片、出號外,在民族危亡之際一致發出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呼喚。
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創辦的《南洋商報》、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密切記錄祖國抗日戰爭的每一步程序;由胡文虎創辦於新加坡的《星洲日報》大量報道南洋各地籌賑訊息;巴達維亞《天星日報》發動“傷兵之友”運動,籌款支援中國抗戰……
《美洲華僑日報》著重報道了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真實情況,推動華僑抗日救亡、捐資助餉。1941年“皖南事變”後,《美洲華僑日報》率先揭露事實真相,與美國僑領司徒美堂辦的《紐約公報》、古巴《開明公報》等10家華僑報刊聯合發表宣言,強烈抗議蔣介石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行為,表達了廣大華僑要求團結抗日的強烈心聲。
“自《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創辦以來,海外華文報刊就同中國命運緊密相連。”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資訊綜合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員密素敏表示,華文報刊與華文學校、華文社團一起構成支援海外華僑華人社會存在與延續的三大支柱,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著喚起民眾覺醒、聲援祖國、凝聚華僑等不可忽視的作用。
“今時今日,海外華文媒體正以新的姿態傳承民族文化薪火,服務僑社,融通中外,向住在國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密素敏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