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錢荇
有人說,藝術是高雅的,是超凡脫俗的,而今天和大家介紹的這位,則身居鬧市,心在“白雪”,一邊是蒸饅頭、賣饅頭的小老闆,一邊是沉迷於書法藝術的民間書家。他,就是胡太亮。
走進位於五蓮縣城“育才家園”西沿街一處不起眼的門面房,首先被北牆掛著的一幅隸書作品所吸引,細看上書內容為歐陽修和杜牧的詩句,整體端莊秀美,佈局合理,章法嚴謹。問及此字來歷,方知是店主人胡太亮的手跡。再往裡看,便是一屜屜蒸好的饅頭以及和麵機、蒸櫃等各種做饅頭的機器。這真讓人心生驚訝!一邊賣饅頭?一邊玩書法?
沒錯,確實是小店老闆胡太亮所寫。他自幼就喜歡書法,上小學時練過楷書,高中畢業後專攻隸書,一練就是20多年,天天堅持,從未間斷。如果說是毅力使然,不如說是喜歡讓他一路走了下來。
見過個別“文化名人”及大咖,為名為利而好高騖遠,不肯與世俗為伍。有言曰:大隱隱於市。39歲的胡太亮內心平靜如水,做饅頭養家餬口之餘,便與筆墨為伍,心無雜念,澄懷以悟道。每晚在家練字三個小時,或臨貼,或思考,或創作,將人生感悟、快樂憂傷寄情於筆端,肆意揮灑,以譴情懷。
胡太亮生活節儉,不抽菸不喝酒。他有兩個上學的孩子,母親也需要照顧,全部開支僅靠賣饅頭的微薄收入來支撐。練字需要筆墨紙硯,宣紙對他來說,就是奢侈品,平常練字主要用毛邊紙和水寫布,需要創作作品時,才捨得用上一張宣紙,節儉可見一斑。
“字如其人”。雖然胡太亮乾的是粗活,但言談舉止透出的卻是溫文爾雅,長期的藝術磨練和薰陶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性,進而影響其行為。他的隸書到了哪種層次不敢多言,但觀之功底頗深,深得《曹全碑》三味,非一日之功所能為。五年前,胡太亮偶爾得到了隸書大家張繼的影片教學,如獲至寶,看了一遍又一遍,經過仔細揣摩體味後,他的隸書如重獲新生,有了質的飛躍,作品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他的言傳身教,影響著自己的兩個女兒,使她們從小就與筆墨結下了不解之緣。大女兒、二女兒都學畫,兼練書法。藝為道之形,一個和睦的家庭,少不了積極向上孝道充盈的家風,而文化則是文明家風的基礎,書法承載的傳統文化正是形成以愛、孝、和、仁為基本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相信,胡太亮一家定會在未來的日子裡,一路書香,一路歡樂,一路收穫……
(來源:玩轉五蓮)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