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長城東起老龍頭,西至嘉峪關,全長12700公里,在山海關處蜿蜒如一條巨龍入海,故長城之首被稱為“老龍頭”,它身後的山海關則被譽為“天下第一關”,它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
老龍頭長城由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大將軍徐達督建於明朝洪武十四年,後經抗倭名將戚繼光等數位重臣增修加固,其中1579年戚繼光修建了入海石城,使其成為守衛京城的邊防要塞。
隨著清朝政府削弱了長城的防禦作用,從清順治至嘉慶時期,老龍頭成為帝王及文武大臣觀海覽勝之地,直至毀於八國聯軍的炮火,如今我們看到的老龍頭長城僅是原址整修復建的。
整個老龍頭長城,由入海石城、靖滷臺、南海口、澄海樓、寧海城和濱海長城等城牆、敵臺、樓閣組成。
蜀黍乍一進入老頭龍景區就感受到了它的氣勢非凡,從澄海樓這處馬道拾階而上,便可望到浩瀚的大海。
當年戚繼光就是在入海石城上修築了長城第一道關口“南海口關”和第一座敵臺“靖滷臺”,後來又在城垣上建起了一座高達10米的“澄海樓”,“澄海樓”也成為從古至今都最為著名的老龍頭長城的標誌性建築。
清朝入關滿漢一統以後,從康熙至道光五位皇帝,常在秋冬之季到關外祭祖。據統計,每次祭祖出關、入關都會來到老龍頭遊歷一番,觀海吟詩並宴請群臣。
這其中以康熙皇帝的一首《澄海樓》最為著名:危樓千尺壓洪荒,聘目雲霞入渺茫。吞吐百川歸領袖,往來萬國奉梯航。波濤滾滾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閬苑蓬壺何處是?豈貪漢武覓神方。
乾隆八年,乾隆皇帝途徑此地,為澄海樓題留了“元氣混茫”匾額和“日曜月華從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對聯。後來,乾隆又三次遊覽老龍頭,在乾隆五十四年為澄海樓題寫了“澄海樓”御匾,由此可見乾隆皇帝極為喜歡這裡。
如今,我們站在澄海樓極目遠眺,入海石城一覽無餘,老龍頭長城城身呈半島姿態伸入渤海,它自古就是這樣憑藉著優越的海上地理位置成為當時極為重要的軍事防禦基地。
當時這裡漁民出海作業,為祈求神靈保佑平安,就在老龍頭的西側修建了海神廟、北海神廟、媽祖廟、龍王廟等四座廟宇。
1900年八國聯軍從老龍頭登陸,四座廟宇毀於八國聯軍的炮火。1988年山海關在原址,按照原貌重新設計修復了海神廟。如今我們走過海神殿和天后宮,可以從棧橋直達觀海亭,棧橋和觀海亭都修建在了海上,視野極佳。
現如今的老龍頭景區的歷史厚重感、以及自然景觀都堪稱經典,蜀黍極力推薦大家到此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