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讓人深思的新聞:
廣東一位租戶退租,不僅欠了一個月房租,還留下了一屋子的垃圾。
房東開啟門的瞬間,屋內凌亂不堪,散發出陣陣惡臭。
崩潰不已的房東不得不自掏腰包,花費千餘元請人清掃。
新聞下面的一個熱評很有意思:
“知道為什麼滿屋子垃圾他還會住嗎?有歸屬感。”
生活中,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可獨處時卻“放飛自我”。
正如《禮記》中所說:“君子之行,見乎微,莫顯乎微。”
意思是說,從最隱蔽、最細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人生一程,正是一場修煉身心的過程。
慎於先,敏於行,才會有做人的豁達和清醒。
人生在世,時刻謹記“四慎”,方能守好品德,幸得圓滿。
慎獨
《大學》有言:
“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內心,一定會表現到外表上來。所以,哪怕是在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慎獨,是一場戰勝自我的修行。
不自欺的人,即便獨處時,也能誠實對待自己的內心,嚴於律己,謹守正道。
清代官員葉存仁身上發生過一個趣事。
清朝乾隆年間,葉存仁先後在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三十多年。
在任期間,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有一次,他從河南巡撫任上離任時,部屬們派船送行。
但船工藉口船壞了,需要維修,而遲遲沒有啟程。
直到夜半時分,船才開始緩慢前行。
夜色中,岸邊另有一艘小船快速追來。
葉存仁正在奇怪,細看船上竟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師爺。
師爺拱著手誠懇地說:
“葉大人待我們恩重如山,實在難以為報,這是我們的一點兒心意,請葉大人無論如何也要收下。”
葉存仁藉著月光,看到船上幾隻沉重的大箱子,心裡馬上明白了。
下屬們知道葉存仁平時不會收禮,特地選在了晚上。
都以為夜深人靜,無人知曉,葉存仁一定盛情難卻。
葉存仁看到下屬們用心良苦,沒忍心說他們,但堅決不肯收下。
他讓手下拿來筆墨,信手寫下:
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
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詩的最後一句說的很明白:不是害怕別人知道,而是害怕自己知道,做人重在慎獨。
曾國藩說:“慎獨,則心安。”
慎獨,是一種人生境界。
細微處,不逾矩;無人時,不越軌。
在孤獨時保持自我,修煉一顆安定的心。
做事無愧於天地,做人無愧於內心。
正如《格言聯璧》中所說: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以慎獨之心,安定浮躁;以慎獨之心,卓越自我。
不畏世間紛擾,盡力做好自己,方能遇見更廣闊的天地。
慎微
《明太祖寶訓》有言:
“不慮於微,始貽大患;不防於小,終虧大德。”
意思是說:如果不考慮細小之事,往往會留下大的隱患;不防範微小之處,終會損害大的德行。
做人,於細微處見精神,於細微處見品德。
把控細節,一絲不苟,才是智者的處事之道。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身上,發生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日,歐陽修的一個朋友差家僕前來懇請歐陽修撰文:將他建造房屋樓閣之事記錄下來,鐫刻在堂前。
歐陽修得知朋友要的著急,便閉門謝客,著手寫作。
寫完後當即遞給了來人。
僕人走後,歐陽修重讀此文,發現“仕宦至將相,錦衣歸故鄉”兩句,意思太過直白,銜接不當,且吟誦起來短促無美感。
歐陽修反覆思索,決定加上一個“而”字:仕官而至將相,錦衣而歸故鄉。
此時他才感覺達到了“語義通順,意境深遠”的效果。
這時候,天已經黑了。
歐陽修匆忙吩咐備馬,派人告知。
直到第二日傍晚,才趕上了朋友家的家僕,補齊了這個字。
快馬追字,並非小題大做,而是深知唯有注重細微之處,才能修得更高的成就。
歐陽修能被後人譽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離不開他嚴謹細緻的創作態度。
小事當慎,小節當拘。
正視微小的不足,把控微小的細節,才是實現長遠目標的根本基石。
正如漢代哲學家王符所說:
“慎微防萌,以斷其邪。”
滴墨之漬,可以浸染一泓清水;點滴之汙,可以毀掉一生清白。
細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凡事做到一絲不苟的人,也終將會獨一無二。
慎守
與人相交,最勿失的是底線,最應守的是原則。
正如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所說:
“人生有時難免會陷入困境,但人的高貴在於,困境中依然保持操守,決不能放縱自我。”
秉性正直,不隨波逐流,堅守自己的品德和氣節,是謂慎守。
人生須臾幾十載,保住了本性,才會有堂堂正正做人的姿態。
中國畫藝術大師——齊白石,除了畫技超群外,更是一個慎守的名士。
1937年,日寇入侵北平。
齊白石當即辭去教授之職,誓不與敵人合流。
喜歡齊白石畫作的日偽人員多次前來求畫,都被這位70歲的老人斷然拒絕。
憤然閉門的他,甚至在門上貼出:
“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
“畫不賣與官僚,竊恐不詳。”
即便如此,齊白石依然難逃紛至沓來的各種邀約。
一次,中國留日同學會創辦刊物,請齊白石作畫留念。
推脫不開的他,當即畫了一幅《螃蟹圖》:
四隻歪歪扭扭的螃蟹,刊登在首頁的目錄上方,並落款“看你能橫行到幾時的”字樣。
日本人見刊後,氣急敗壞地直罵:“齊白石太頑固。”
齊白石大義凜然地說:
“齊璜中國人也,不去日本。你硬要齊璜,可以把齊璜的頭拿去。”
一身正氣,不畏強權;沉浮於世,慎守底線。
人生在世,最應當守的是氣節。
守住真性情,身心才會清爽;守住真品德,心靈才有安寧之處。
正如《莊子漁夫》中說:
“謹修而身,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
守住內心的從容與淡定,方能領略最美的人生風景。
慎欲
世事繁雜,誘惑叢生。
人的一生,一直都在與慾望作鬥爭。
欲,本身不可怕,怕的是不知剋制,不加管束。
俗話說:
“欲不可縱,縱必成災。”
慾望如烈馬,若是信馬由韁,再難將其拉回。
難以遏制的慾望,會像一把火,燒盡無盡的奢望,也會斷送原本的幸福。
明朝官員曹鼎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當時,曹鼎任泰和典史,相當於現在的警察。
在一次圍捕盜賊的時候,曹鼎抓到了一個女賊。
由於離縣衙路途遙遠,曹鼎便和女賊夜宿在一座廟中。
女賊本就頗有幾分姿色,加上想要逃跑,於是千方百計地以色相來引誘曹鼎。
曹鼎為了提醒自己,寫下“曹鼎不可”四個字貼在牆上,以隨時提醒自己不要失去控制。
過了一會兒,曹鼎想:“荒郊野外的,不會有人知曉。”
他便把紙撕下來,打算破門而入。
剛到門口,曹鼎又感到不妥:這是因私慾廢公法的行為,斷不能做。
於是,又退回來把紙貼上。
就這樣,貼了撕,撕了貼,折騰了一晚上。
但最終,曹鼎克服了內心的慾望,圓滿完成了任務。
慎欲,不是一時一刻的隱忍,而應該是天長地久的警醒。
《荀子·正名》中有云:
“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
意思是說:慾望雖然難以去掉,但卻可以對它加以節制。
人生漫長,誘惑無處不在。
與其選擇追逐無窮的慾望,不如擁有知足常樂的心態,享受當下的一切。
心有知足常樂事,方是人生好時節。
▽
《老子》中有云: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意思是說:做人若始終如一,以慎律己,人生便無敗事可言。
人生進退,就在一個“慎”字。
“四慎”,是做人的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本色。
獨處時慎獨,做事時慎微,為人要慎守,誘惑前慎欲,才能駐守清本、行走天地。
餘生,願你做個恪守己心的人,時時磨鍊心性,不斷提升自我,度過一個豐盈而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