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杜林與先生、剛上初中的女兒,
放棄了上海黃浦江畔180多平米的居所,
選擇買下一套位於
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的45平米“老破小”。
親友們不理解,
杜林卻有自己的“理論”:
與其在大房子裡買買買,
每天忙於收拾,
不如換一套小房子,去挑戰斷舍離。
他們請來了好友、
建築師甘泉幫忙做改造。
甘泉在這套八十年代的老公房裡
做了“園林式”的設計,
獨有的拱、柱、圓形元素,
將衡復風貌區的優雅請進了門。
小戶型還擁有了“三室一廳”的格局,
既有客廳、餐廳,
也有榻榻米和室、閣樓。
杜林一家將娛樂和會客的功能部分轉移到街區,
出門就是好逛的菜場、小店,
每轉過一個街角,
都有一棟漂亮的歷史建築。
她說:“一家人住進小空間的前提,
是每個人的需求都被滿足,
既有共享區域,也有個人相對獨立的小天地,
女兒告訴我,這是她住過最棒的家。”
編輯 徐瑩 責編 鄧凱蕾
杜林出生在上海,丈夫孟先生是瀋陽人。
有了女兒之後,一家三口已經在上海各個成熟社群之間輾轉搬家了七八次,卻在多數親友越搬越寬敞的時候,搬入45平米的小家,希望親身“試驗”——一個夠用且好住的家,應該是什麼樣子。
從180㎡到45㎡
2015年,杜林一家還租住在徐匯濱江180平米的大房子裡,但三個人都不善於整理,房子面積雖大,東西卻越積越多。她乾脆決定,試試看,住進小一些的房子裡,挑戰斷舍離。
連番捐掉閒置的衣服和器物後,全家租下了一套六七十平米的房子,竟然發現空間“足夠用了”。
因此,當三口之家決定在上海買房時,他們的意見相當統一:買一套小戶型。
連著看房四五個月,許多大環境令人滿意的新社群,房價卻超出預算。一天,夫妻倆走進了這處位於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的老小區。幾排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公房,一面通向遊客、居民、網紅絡繹不絕的武康路,一面靠著清幽的泰安路與興國路,鬧中取靜。
在杜林的印象中,附近區域的房價並不低,卻沒想到,這個小區的房價比周邊的便宜了不少。
一家人商量過後,決定買下:“它不是我們最初期待的樣子,但反而滿足了所有要求——離女兒的學校只有半小時車程、周邊的素食小店很多,我們覺得價效比太高了。”
把街區元素請進家
杜林請來了好友建築師甘泉來幫忙做改造。
她的工作是研發素食料理,平時經常要用到廚房。在向甘泉素描全家的生活狀態時,除了基本的起居習慣,她最強調的,便是料理為大、收納有序、滿足全家人互相陪伴的需要、將街區元素請進家中。
這裡曾經的住戶,是一對老夫妻和他們的兩個兒子。甘泉對房子的第一印象是:“就像塗了煙燻妝”。採光、挑高一般,牆壁被油煙燻足了,衛生間小得難以想象……
但在他看來,80年代的老公房並沒有經過如今商品房那樣的精細化計算和設計,恰好有很多留白,可以供人發揮。
甘泉一直喜歡從中國畫、書法、園林裡琢磨設計的關竅。曾經每逛一處園子,就畫下平面圖,並想象當時的人們是如何在裡面生活的。
在處理這套房子時,這些研究派上了用場。
甘泉說:“杜林一家需要的9-10項功能空間,如果一一對應,可能100平米的房子也裝不下,我的方式是,讓有精確尺寸要求的區域(比如馬桶、臺盆、淋浴房等)更緊湊,讓沒有嚴格尺寸要求的區域(餐廳、客廳等)更綜合。”
而在小房子裡,共享領域和私密空間該怎樣區隔、過渡、守望,則比改造大房子時更具挑戰。
街區成了靈感來源。
甘泉說:“這個小家位於衡復風貌區的核心位置,周圍有不少有意思的街道和歷史保護建築,保留著近百年來包括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在內的不同時期的痕跡。”
於是,拱或柱,便被“請”進了家中,暗示著空間轉化的層疊風景:
廚房和客廳之間,一道現代的拱門,勾聯起後置的玄關;客廳與陽臺之間的雙拱,在踏進家門後就能看到,呼應玄關……
甘泉說:“周邊街區的有些柱子可能更花哨些,拱券也更多樣,我把它們抽象成最原始的半圓和一道豎直的線條,轉換後簡簡單單的,既是受力構件,樣子也更符合杜林的性格。”
在玄關左手邊,透過另一道拱廊,便進入了房子東側更私密的起居區域。
曾經最為昏暗、架著高低床的房間,如今是榻榻米和室。
白天,它是茶室與瑜伽室;女兒放學後,它是樂高房和電影室;夏天閣樓悶熱,它是女兒的半個臥室;週末有長輩或朋友過來,它是小聚空間與臨時客臥……
一個雙面大壁櫥的上方,有小夾層閣樓,這是甘泉聽說杜林女兒喜歡樹屋後,做的特別設計。
杜林說:“女兒從小就黏我,但看到閣樓後,非常願意在上面自己看書、玩貓,從培養獨立性的角度來講,閣樓的功效很大。”
和室的榻榻米聯接著通往閣樓的步踏,步踏側面並未被木板完全遮蔽,而是依循臺階的輪廓挖空一塊,既是留給貓的vip通道,也成為“借景”的小小氣口。
閣樓內有條窗,聯通主臥室。就這樣,起居空間的不同領域既流通又相對隔絕著。
45平米里的“三室一廳”,敞亮有景
小小一間屋子裡,卻有三室一廳的格局:客廳、和室、閣樓、餐廳。杜林的許多朋友都住著比他們家寬敞不少的大房子,但每次來杜林家,都會對她說:“你們家好舒服哦!”
改造完成後,房子引來鄰居的圍觀,杜林也覺得它看上去亮了許多、開敞了許多。開荒保潔的阿姨玩笑說,你家掃出了六七十平的感覺呀!
公共區域剖面圖,從最右入口處開始 依次為廚房、餐廳/工作區、陽臺
老房子的電、燃氣、上下水等位置不能被輕易改動,甘泉保留了廚房與衛生間的大框架,只是將原本聯通的二者徹底隔斷。
現在進門後,右手邊便是4米長的廚房操作檯,依次佈置著臺盆、切配區、烹飪區和廚電收容拓展區。廚房延展後,長度足夠杜林進行烹飪。
與廚房一牆之隔的衛生間也隨之拓展,洗漱臺盆外接,乾溼分離,可供一家三口錯落使用。細節做得更緊湊,衛生間的門開啟後,和馬桶的最小距離被控制在2釐米左右。
客廳的進深只剩3米。書桌沿一側牆壁排開,女兒學習時,男女主人也能就近工作。
餐桌靠近另一側牆壁,安裝了靈活伸縮“懸臂”的吊燈,能有重點地照亮不同區域,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擁有溫暖的光。
移除客廳與陽臺間原有的門窗,再降低窗臺的高度,窗洞被徹底開啟,成為一根實木柱子旁的座位。客廳和陽臺融會貫通後,空間更顯寬敞,天光被引了進來。
陽臺盡頭藏著的一人座靠邊沙發,同樣是看書、發呆、曬太陽、擼貓的好位置。
甘泉使用比較自然的材料來完成改造,環保、紋理如水墨畫一般的柳桉實木多層板被大量使用,定下了整個空間的基調。
實木板不上油漆,裹覆木蠟油,木紋會越來越有呼吸感。
至於收納,甘泉更是想在了前面。臥室的雙面壁櫥既充當了隔斷,也是收納櫃體。而矮櫃能當坐具,高櫃則利用了高處的空餘空間,還有深度僅12釐米的貼牆零食櫃,它能在構造上解決後置玄關的收邊問題。
杜林說:“甘泉建議過我們,在客廳牆上掛一幅畫,但我們沒有掛。家裡的拱、柱、圓形,已經是最自然的點睛。我始終覺得,好的設計不是去做加法。這是一個回到原點的狀態。”
娛樂和會客是可以轉移到街區去進行的
衡復風貌區和杜林一家此前住過的街區環境很不一樣。過去,一家三口出行,無論遠近都會開車,搬過來後發現,散步很妙,地鐵不遠,騎共享單車更是方便。
女兒發明了一個小遊戲,全家騎著車,經過每個路口時,她隨心地決定左轉或右轉,以此來探索整個街區。
紅菜頭、小茴香、芹根等杜林常需購買的較少見食材,在非常小的雜貨店裡便一應俱全。周邊的一家包子店,已經成為她的心頭最愛。
鄰里之間在遛彎時碰到,或在小店買東西時偶遇,發現有共同的愛好,那就自發地組織一些活動,玩兒起來,所以大大小小的社群活動常有,很容易形成社群感。同住衡復風貌區的甘泉和太太,也到市集“玩”兒過,帶去手作印度奶茶。
正因如此,甘泉在設計時,淡化了部分公共性的功能。杜林家的客廳沒有沙發,也沒有電視,但是一下樓,密集的餐廳、咖啡館、電影院、劇院就能補充這些留白,娛樂和會客是可以轉移到街區去進行的。
房子改造完成前後,甘泉和杜林一家曾仔細用雙腳“掃街”。街道兩側的建築以2-3層居多,陽光可以自由鋪灑,梧桐樹影交映,風在穿行,散步是件絕對愜意的事。
船形的武康大樓也許是最著名的打卡地標之一,但其他公寓、獨棟洋房、聯排別墅小區、故居等,同樣好看,且鮮少被高圍牆或寬闊綠化帶所隔離。店鋪、辦公場所,也在不斷更新。綠地、口袋廣場不少,如果仔細觀察,轉角的垃圾站在經過升級改造後,便民且美觀。
家是好吃且好住的地方
全家人在2021年春節前後搬進新房子,領地劃分和預設的相差無幾:客廳是最常共用的地方,吃飯、學習、聊天、做功課;和室則輪流使用;媽媽會在廚房待很長時間;臥室成了爸爸的半個書房;女兒回家後常直奔閣樓。
杜林一家非常重視“吃飯”這件事,在杜林看來,生活的豐富與安全感,經常由食物傳遞。
孟先生吃素,杜林認識先生後,也成為素食者。但她知道,純素生活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不能用的食材怎麼找替代?營養怎樣均衡?怎麼好吃而且吃得滿足?她經常思考這些問題。
“女兒一定想和她的朋友們吃到同樣的東西,那就儘量在家裡復刻。”
她將猴頭菇切塊、汆熟、過油後,做出炸雞風味,這是全家人都很喜歡也令朋友們驚喜的一道菜。常用來燉甜湯的白木耳,和番茄一起煮成鹹湯;桃膠、黑豆、菌菇按照滷肉飯的調味,燉成澆頭。
女兒上學期有個家庭作業,需要影片採訪父母。女兒問杜林,你的工作好在哪裡、挑戰是什麼、對他們這個年紀的學生有什麼建議?杜林答,很自由,但需要不斷突破,還是不要只為錢工作吧。
“這個影片作業受到老師的關注,她邀請我去為整個初中部做演講,”杜林說,“陪伴女兒的時間很長,我會不斷輸出可以增加她安全感的信念,透過食物,透過家。過去頻繁搬家時,我也告訴她,’家是我們在一起,而不是居住的那個地方’。”
建築師甘泉的小空間改造tips
甘泉的大部分專案與建築相關,但他持續關注最簡單也最難的小戶型住宅設計。簡單在於功能,難則在於,需要理解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不斷配合、溝通、取捨。
“做別人的家,還能把關係調和好,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是很難的。小住宅改造,我覺得挺難有統一範本,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都可以保持多樣性,定製空間。”
以下是甘泉的小空間改造通用建議。
Q:有沒有能讓各類小戶型都更好住的通用改造建議?
A: 首先,入口儘量設定玄關,解決鞋、傘、鑰匙、小快遞等的收納問題;其次,廚房檯面按洗/切/燒的流線順序組織,緊湊而方便好用。
衛生間,儘可能乾溼分割槽,能做到洗漱、馬桶、淋浴各自獨立就更好了;客廳/起居室,可以根據主人興趣愛好設計得自由一些,多留一些電源插座就好。
最後,臥室可以考慮多種模式,床架+床墊,或者地臺+軟床墊,或者地臺+榻榻米,後兩者都可以根據需要將床品收納起來使空間變為多功能空間。
Q:那麼存在“避雷”小技巧嗎?
A:一般不設主吊燈或吸頂燈,多設間接照明燈、壁燈、檯燈、落地燈,便於空間的靈活使用;一般不用設中央空調和立式空調,避免佔層高和麵積,空間小的話一般壁掛機就夠用了,有條件可以設地暖。
Q:怎樣靈活且高效地佈置收納空間?
A:利用各種空間中扣除有效使用尺寸之後的剩餘尺寸,以及高處的空間,多做收納櫃體,櫃體深度從10cm、20cm、30cm到55cm,在日後的收納中都是可以適用的。
Q:怎樣尋找靠譜的設計師?
A:儘量找對空間和尺寸把握比較精確的設計師來做設計,設計順序應該是1空間改造-2硬裝改造-3軟裝搭配,千萬別直接跳到3。
Q:可以自己動手改造嗎?
A:如果是想自己改造,隨身帶好捲尺,隨時量一量自己居家各種活動所需要的相應尺寸,並感受這個尺寸是否能讓你感到舒適,千萬別隻根據一張你覺得好看的照片或者圖片就去照搬照做,除非照片裡那個空間的各項基礎條件(外部環境,朝向,採光,門窗位置大小,空間尺寸長寬高等)與你這個空間是一樣的。
部分圖片源自空崆建築、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