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中,軍旅戲劇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勝戰力量,在革命戰爭時期砥礪前行,在和平建設時期創新發展,以藝術的方式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歷程。
一
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軍旅戲劇,自其誕生之日起就伴隨著中國人民的反抗與鬥爭。20世紀30年代,中國民眾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許多人識字不多或根本不識字,真人扮演、語言通俗、取材現實的戲劇藝術,往往能夠直觀地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成為喚醒、激勵、鼓舞民眾最為有效的思想武器。
這一時期的軍旅戲劇有如下特點:一是揭露社會黑暗現實,激發民眾的反抗精神。方誌敏的《年關鬥爭》揭露地主惡霸的剝削、農民求生無門的生存境況。著名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控訴日本侵略、百姓無家可歸的社會現實。二是結合戰爭形勢,凝聚勝戰力量。1932年面對蔣介石發起的第四次“圍剿”,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李卓然、宣傳部部長李際春創作了劇本《廬山之雪》,將國民黨統治比作廬山殘雪,而紅軍終將迎來最後的勝利。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上海文藝界以戲劇為武器,集體創作了話劇《保衛盧溝橋》。劇作演出時,臺上臺下不時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保衛盧溝橋”“日本侵略者滾出去”,民眾的抗日熱情被點燃,團結抗戰的凝聚力被喚醒。三是傳播我軍文化,匯聚民族力量。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俘虜了大量國民黨官兵,其中大部分選擇加入瞭解放軍。在改造俘虜的工作中,透過觀看話劇宣傳我黨我軍的方針政策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話劇《喜相逢》《為誰犧牲》等都是表現我軍優待俘虜、團結“解放戰士”的佳作。鄭邦玉主編的《解放軍戲劇史》中寫到:“到了解放戰爭後期,我軍俘虜的國民黨官兵越來越多。許多這樣的人怎樣教育和改造?當時曾使用過許多辦法,且都發揮了自己的作用,而有意識地讓他們看幾場戲,則是常用的辦法之一。不少人就是看一兩場戲,便使他們被俘前貪生怕死,被俘後英勇無畏。”不得不說觀劇的效果是驚人的,戲劇藝術在戰爭時期所發揮的作用也是獨特而巨大的。
二
新中國成立後的文藝創作中,軍旅文藝佔據了半壁江山,而軍旅戲劇更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革命勝利的喜悅激盪著創作者對戰爭歲月的回顧,新中國成立不久爆發的抗美援朝戰爭又誕生了新的英雄,而新中國的建設更面臨著新與舊的洗禮與滌盪。軍旅戲劇的創作者敏銳地捕捉時代精神,縱情抒發勝利的喜悅和對英雄的讚美,《萬水千山》《戰鬥裡成長》《衝破黎明前的黑暗》《東進序曲》《楊根思》《霓虹燈下的哨兵》《我是一個兵》等劇作,成為一個時代的戲劇經典。《萬水千山》史詩般展示的長征畫卷,凝聚著人民軍隊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魂。直面現實生活的《霓虹燈下的哨兵》,提醒著新中國的建設者堅守初心本色,不忘來路。
這個時期的軍旅戲劇,在勝利的喜悅中回顧來之不易的新中國,既是對英烈忠魂的慰藉,更激勵著新中國的年輕一代接過先輩的旗幟前行。取材現實的《霓虹燈下的哨兵》,也顯示出軍旅戲劇創作者揭露現實矛盾的勇氣。
改革開放吹響了現代化的號角,軍旅話劇對這一時代主題的聚焦收穫了不少優秀作品。話劇《向前向前》《這裡通向雲端》《生者與死者》《天邊有一簇聖火》《炮震》《摸天》《虎踞鐘山》《洗禮》,都從不同的角度與側面,反映著一個時代的集體呼聲:打造一支強大的現代化人民軍隊。
這些作品或是反映人民軍隊在現代化轉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或是諷刺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的落伍者,或是在經濟浪潮衝擊中呼喚初心使命。而《天邊有一簇聖火》中那個憨厚老實、思想執拗的戍邊人藍禾兒則成為一個時代的軍人象徵,成為改革洪流中犧牲奉獻的崇高形象。
三
進入21世紀,新軍事革命浪潮疊湧,我軍的發展進入嶄新的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切面向實戰,一切為了實戰,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在“姓軍為戰”的路上,軍旅戲劇再次唱響時代主旋律,推出了《兵者·國之大事》《生命高度》等聚焦實戰、呼喚打贏的精品力作。這些作品透過揭露演習中存在的痼疾陋習、和平積弊,深刻地觸及了軍隊建設必須“從實戰出發、聚焦打贏”的核心目標。
新時代軍旅戲劇的創作演出在守正創新中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是創作方式的新模式。2019年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的大型話劇《抉擇》《三灣,那一夜》,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原型創作的話劇《深海》,在軍內外反響強烈,這些作品在創作上都採取了軍地合作模式。《抉擇》的編劇李寶群、導演宮曉東、演員吳京安、洪濤,《三灣,那一夜》的編劇王寶社、導演殷宏毅,《深海》的編劇周振天、導演黃定山等人都曾是軍隊文藝團體的創作主力;而出品方則是地方知名院團,比如《抉擇》由國家大劇院出品,《三灣,那一夜》由國家話劇院出品,《深海》出品方是廣州話劇團。這一現象說明大型軍旅戲劇的創作生產將由原來的軍隊文藝團體獨立創作,轉為軍地合作的新樣式,而有著豐富軍隊生活閱歷的核心主創團隊,則為地方出品的軍旅戲劇提供了品質保障。二是演出形式的新樣態。文藝輕騎隊的演出模式,讓軍旅戲劇從原來的大劇場走向了訓練場,劇中的專業演員變成了身邊的普通戰友。原北京軍區文工團創作的話劇《愛爾納·突擊》在下部隊演出時,請基層的戰士親自體驗劇中人物,普通一兵成為臺上的“許三多”,“許三多”的成長經歷則成為激勵官兵成長的精神原型。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中,軍旅戲劇藝術總是給予人們以“鼓舞”和“前進”的創造力。契訶夫說過:“凡是使我們陶醉而且被我們叫作永久不朽的,或者簡單地稱優秀的作家,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標誌:他們在往一個什麼地方走去,而且召喚您也往那邊走。”進入新時代,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激發出軍旅戲劇創作新的形式和樣態,不變的則是軍旅戲劇塑造軍人人格、凝聚軍心士氣的“召喚”力量。
未來的強軍路上,軍旅戲劇仍將凝聚勝戰力量,為實現強軍夢強國夢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支撐。(程 倩)
來源: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