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童書有各種分類:認知啟蒙、情緒管理、邏輯培養、科普百科、藝術審美……即使只是一個普通的繪本故事,也多少會被賦予情感教育。出於焦慮或者某種習慣,無論是出版方在對外介紹還是讀者在選購時,都習慣強調這些立刻能顯示出自己很“有用”的書籍資訊。
然而,總有一些書,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完全避開了這些可以提煉的功能點,無法得到太全面的推廣。它們安靜低調,或者聚焦於某些感性的、詩意的切面,或者只提供某種簡單純粹的樂趣,又或者擁有看似豐富的內容,實際上卻全是無用的“知識點”,比如書評君今天帶你看的這本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小矮人》。
《小矮人》,[荷] 威爾·海根 著,[荷] 瑞安·普特伍裡葉 繪,林良/潘人木 譯,聯合讀創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年9月版,適讀年齡:7+。
《小矮人》是一本厚重的圖鑑百科,兩位作者以非虛構的形式,煞有介事地講述小矮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舉凡衣食住行、文化娛樂、醫療建築,以及他們與自然萬物相處的態度,都在書裡以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呈現——當然,全都是假的。它不販賣科普知識,而是販賣幽默和奇想,最後作者還編寫了關於小矮人的9個傳說。
這類創造一個架空世界,進行世界觀設定的做法在遊戲與電影裡屢見不鮮,但在童書中倒顯得有些另類。浪花朵朵曾出品過的《關於小精靈的幾乎全部真相》和《關於人魚的幾乎全部真相》也是這類書,以科普的形式,為幻想之物著書立說,真假參半,幽默俏皮。
《關於小精靈的幾乎全部真相》和《關於人魚的幾乎全部真相》的封面。
對許多家長而言,它們與實用沾不上邊,也缺乏明確的意義,遠遠不會成為買給孩子的首選。(從出版方的文案上也能看出,對這本書預設的讀者也更偏向成年人。)但對喜歡它的人來說,又實在喜歡得不得了。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架構一個虛擬世界
我對幻想生物本身沒有太強烈的好奇,但對這種有模有樣的“胡說八道”非常感興趣,這是一種難以界定的文類,既非爽快承認“全都是假”的幻想文學,也非有理有據的科普,一切就像個玩笑。作者踩著一條隱形的界限,遊走在真實與虛構的疆域之間。閱讀的過程像一場微妙的角力,作者既想唬住讀者,又忍不住想眨眨眼,說:“這全是我捏造的,厲害吧。”
與其說我被小矮人迷住了,不如說我被這個想法迷住了,什麼樣的“胡說八道”,會讓聽的人明知是假仍執意聽下去呢?
一翻開書,兩位作者就引用了瑞典作家阿克賽爾·孟德(確有其人)的話:聽說有些人從來沒見過小矮人,真令我吃驚。我覺得這些人實在可憐。序言裡也是滿滿的幽默和狡黠:他們聲稱自己已經花費二十年觀察、訪談小矮人,並且花了五年的時間,好不容易得到小矮人委員會的許可,得以將這本觀察記錄出版。信誓旦旦的樣子讓人不禁會心一笑。
不得不說,《小矮人》裡世界觀的細緻程度,遠遠超出我的預期。小矮人只在夜晚活動,按照他們活動的區域,還可以細分為好幾種:森林小矮人、沙丘小矮人、花園小矮人、農場小矮人……每個地區小矮人的衣著、住宅都有所不同。小矮人的壽命有400歲,因此他們到了100歲才會結婚,婚禮總是在月圓之夜舉行,婚後,小矮人生下的通常是雙胞胎。小矮人的孩子在日常實踐中得學習烹飪、紡織、木工、漆工、認識菌類、區分草藥,以及如何在遇到危險時逃進地下……
除此之外,書裡甚至連他們早餐吃什麼、他們居住房子的剖面圖,和給動物治病的療法都介紹了。小矮人與動物相處融洽,因此一般不吃肉,他們的餐桌上有多種菌類、堅果,至於蛋白質,則從鳥蛋、螞蟻蛋以及大巢菜中獲取。
書裡展示了小矮人地下的家,那是他們花好幾年鋸樹幹、埋管道,並依靠各種動物幫忙,挖通地道的成果。小矮人的房屋精緻小巧,在暖黃色燈光下,每一個雕花和裝飾,都令人感到溫暖而富足。
小矮人不是人類的縮小版,要如此鉅細無遺地架構出一個世界,顯然需要想象力、邏輯能力,以及大量的資料來支撐。作者掌握了令人信服的關鍵:細節。細節與細節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個邏輯自洽的世界。光是將它們一一展示出來,就讓人彷彿掉進兔子洞一般目眩神迷。
以小矮人的視角回望人類社會
人類幻想惡鬼與妖魔,藉此解釋生活中的諸多困厄,但同時也幻想精靈與仙子,作為無聊生活的陪伴。想象在地底下住著一群戴尖頂帽、留白鬍子的小人兒,他們過著低調的生活,有著獨特的風俗,同時又與人類有著許多共通之處,這也許讓人感到溫暖起來。寧靜的小矮人世界,就像每一個烏托邦一樣,成為了一個寄託幻想的遠方。
為什麼是小矮人呢?大概因為他們外形與人類相似,卻遠比人類更聰明,或者說更早掌握與世間萬物和諧生存的智慧。他們像是作者心中理想版的人類,擁有更加敏銳的感官,更加深沉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們從容不迫,困擾人類的諸多問題,他們都早已找到了解答。
小矮人的壽命有400歲,儘管他們已經活了這麼久,大致上卻仍然保留著幾個世紀前的生活方式。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繪他們的生活細節,不僅是讓百科全書血肉豐滿,也是一種對黃金時代的深深眷戀。他們建構了一個屬於小矮人的世界,在這個平行於人類的世界裡,一切都美好豐饒,萬事萬物運轉自得。
如果說這本書的90%是輕快的偽科普,構建一種田園的、詩意的想象,那另外10%就是從小矮人視角回望人類社會,淡淡的諷刺和挖苦。人類的視力不好,連小矮人都看不見,自然也看不見同類中的天才與藝術家;人類的嗅覺不靈敏,聞不出各種動物在林間留下的氣息。人類熱愛戰爭,總有打不完的仗。最大的問題是人類失去了(或者從來沒擁有)某種與萬物共感的能力,因此不知節制地從自然中掠奪,造成物種滅絕、環境汙染,讓昔日的美好時光永不再來。
《小矮人》內頁圖。
在一段類似後記的敘述裡,作者提到了他們與小矮人一次珍貴的面對面交流,一位379歲的小矮人,帶領他們走入夜色中的樹林,時間彷彿靜止不動,大自然如一片溫暖的海洋般湧過來。他們彷彿“沒有重量,沒有年歲,所有早已忘記的事情,現在都可以隨意想起”。他們“聽到樹的呼吸、灌木的低語、青苔的呢喃……和大地上一切有生命的細胞會合。深入多維空間,靈魂平安祥和”。
這大概是這本一百多頁的童書中,最接近童話的一刻,前面的描述都是小矮人生活的表面,唯有這種與世間萬物融為一體,時刻與自然緊密相連的力量,才是他們生活的本質。虛構一個不存在的小矮人世界,用意不在編造甜美的睡前故事,而在於提供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想象。
現在看來,《小矮人》似乎也不全是“無用”之書,它可以培養想象力、提升審美、培養環保意識、批判精神……但與其為它賦予功能,我還是更願意相信,它最大的意義在於展示一種“無用”的樂趣,一種和小矮人的生活方式不謀而合的悠閒自適。
畢竟,和成年後的生活相比,童年最大的優勢之一,大概就在於可以花大把的時間做些無用之事,比如研究各種傳說中的生物,幻想一個巫師、妖精、人魚、小矮人……全都存在的世界。在開心時為這個世界增添各種美妙的細節,在遭遇挫折時從中得到安全感,成為重新面對現實的力量源泉。
作者 | Trayling
編輯 | 申嬋
校對 |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