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育兒底層思維 陶勇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有一種需求,就是他們特別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自己的,然後他就想,如果孩子早聽我的,如果孩子都聽我的,那不就好了嗎?如果聽我的他不就這也好,那也好了,最後就成功了嗎?其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的孩子都聽你的,真的就會更好嗎?
其實我個人覺得,如果孩子都聽你的,他肯定是好不了,對不對?因為我們孩子小的時候不都聽你的了嗎?為什麼長大了以後就越來越差勁了,是不是有這樣的孩子啊,對不對?
所以孩子聽父母的話,孩子就能成功,那是很多家長的幻覺,當然很多教育者也有這樣的幻覺,他們認為只要按我說的去做,你學習成績不就好了嗎?你不就能考上名校了嗎?你不就能考上清華北大了嗎?可是你看看現實,為什麼那麼多的孩子那麼失敗?
當然你有理由說他沒聽你的。他為什麼不能聽你的呢?因為他內心有另外一種聲音在告訴他,我要聽你的我就毀了。實際上,每個人內心還有另外一個聲音,這個聲音就是我們說的成長的智慧,這就是生存的智慧,這是人類幾百萬年以來發展出來的,應對萬事萬物的一種智慧,這個智慧會告訴孩子不能聽你的,聽你的就完蛋了,對不對?比如說啊,家長說你不能去玩水,你不能去玩沙子,你不能到處跑,孩子為什麼不愛聽你的?因為聽你的話他就毀了,怎麼毀了?他的運動協調神經系統的這種運轉速度,這些能力發展不起來,他當然就毀了,對不對?又比如說我們家長就特別想讓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認真、什麼也不玩,然後專注高效,最好是能夠提前預習,然後每天都複習。
大家注意這聽上去像是一個完美的學習的習慣,但是我告訴你孩子他是個人,對不對?他又不是個學習機器,如果都按你說的去做了,可能短期內他的學習成績真的還不錯,但是長期來看的話,他很快就會厭學,很快就會抑鬱,很快就會什麼也不想幹了。
所以孩子肯定是反對花那麼多的時間去學習,他肯定會反對那麼高效地去學習,對不對?他一定是想方設法要去玩會,他想玩了,一定是想方設法去磨蹭一會兒,為什麼?
因為幹這些事兒對他生命有幫助,讓他覺得活著真好,如果他不去幹這個事兒,讓他覺得活著真沒勁,活著真痛苦,不想活了,對不對?這就是生存的智慧,大家明白了嗎?你看見了嗎?孩子的需求,孩子的現狀,孩子當下成長到什麼程度?孩子當下的認知水平是什麼?孩子當下最緊急且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你得聽孩子的。可是現實生活是什麼?現實生活是我才不管你這個孩子當下的認知發展到什麼程度,我才不管你你現在生命需求是什麼,我才不管你到底要什麼,我不管,我覺得你需要什麼你就應該怎麼樣。
大家注意,這是不是孩子本身有一隻腳,但是現在他穿這雙鞋不合適,你非要讓這個孩子去適應這隻鞋,對不對?
我們說孩子的現狀就是現實,孩子他現在有什麼能力,有什麼認知水平,有什麼心智水平,他就是一個現實,你說什麼也改不了,你到底是要去適應這個孩子的現狀,還是讓孩子去適應你的要求,這是一個問題,對不對?
現實生活中我們家長或者是我們說的教育者,很多教育者他是怎麼做的?他不管你孩子是什麼水平,他要求孩子來適應這個環境,他要求孩子來適應學校或者適應教育者的要求,這不就是相當於讓孩子把他那隻腳給削小了,去穿上一隻更小的鞋子嗎?我們古人有一個成語叫削足適履,對不對?把腳削小了,然後去適應這隻鞋,你覺得這這隻腳它還能走路嗎?你覺得這隻腳它還能奔跑嗎?不可能,對不對?
所以面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來說,孩子那隻腳,現在是多大的腳,你覺得他不對,你覺得不好,你也沒用,反正他就是這麼一隻腳,對不對?你作為教育工作者,你必須要把環境塑造得適合這隻腳對嗎?你不能讓這隻腳來適應另外一雙鞋,沒有用的。所以教育真正的作用是什麼?教育真正的作用是創造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
我經常在我們講課裡面說,一定要去關注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當然這個理論本身沒有什麼深奧的東西,而且這個理論本身聽起來也特別簡單,就是孩子他下一步他的認知水平也好,或者是心智慧力也好,他下一步要發展到什麼程度,他的成長環境必須要給到一點點支援和幫助,給到一點支援和幫助,孩子就能夠沿著這個知識就更上一層樓,對不對?
這就是我們說的一定要去搭建成長和進步的腳手架,搭建了腳手架,孩子才有可能發展到他的最近發展區域,最近發展區就是比現在更高的一個層次,這個時候我們教育者必須要建立這個環境,但是每一個孩子他需要的腳手架是不一樣的,對不對?
有的孩子在2樓,有的孩子已經在5樓了,對不對?有的孩子是要爬山,有的孩子是要爬樓,有的孩子是要上樹對吧?對不對?教育工作者你不去為這個孩子提供他需要的腳手架,你把人家的腳手架拿過來讓你的孩子爬,你的孩子在2樓,你拿了一個5層樓的腳手架,他上不去對不對?所以教育孩子是鞋,孩子是腳,對不對?教育者要為孩子找到適合他奔跑的那隻鞋,當然用鞋和腳的關係來證明這個東西還不是特別形象,更形象的還是腳手架,或者是我們說的進步的階梯,這個概念實際上是更清楚的一個概念。
當然我們說鞋和腳的關係,它有一個更厲害的關係就是什麼呢?這隻腳無論如何是不能把它變小的,對不對?我們過去解放前,我們的女人是不是就是把腳給裹小了去適應那隻鞋?結果是什麼?結果是我們的女人都變成了小腳老太太,是不是?走路走不快,然後幹什麼幹不好,然後一生都卑微痛苦,是不是這樣?所以發揮不出一個女人應有的這種能力和智慧。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的概念,一定要把孩子看成是腳,我們教育一定是要為每一隻腳定製這個鞋子,當然很多教育工作者不同意對不對?
比如說學校老師,我怎麼能給你提供一個獨特的環境呢?當然硬體環境可能是真不能提供獨特的,對不對?但至少軟體環境可以,對不對?我們對每一個孩子佈置不同的作業,我們對每個孩子作業完成情況加上不同的批語,對不對?我們為每一個孩子說一句不同的讚賞的話,這個是可以做到的,對不對?這個也是孩子很重要的成長環境,這也是孩子最需要的那隻鞋,對不對?
我們父母也是這樣的,你不管是單子女還是多子女,為每一個子女提供他真正需要的那隻鞋,這也是對於這個孩子來說當下至關重要,而且決定了他是否能夠繼續的走路甚至奔跑的一個必要的前提。你們說是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