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如何孵出小雞的?
小豬每天要吃多少食物?
蝴蝶的翅膀有哪些花紋?
……
在江橋鎮鶴棲路幼兒園,孩子們每天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了解動物和植物的生長過程。從2014年辦園之初,園方就透過地域優勢和豐富的微生態資源,不斷探索研究微生態教育內涵。
幼兒園大廳,一個巨大的透明魚缸被打造成“魚菜共生”的空間,上面種植著生菜、胡蘿蔔、青菜等蔬菜,下面養著金魚和水生植物。幼兒園的孩子不僅可以觀察蔬菜的生長過程和魚類的生活習性,還能透過討論、繪畫等方式,瞭解植物和動物的不同。
“快看這個雞蛋,終於孵出小雞了!”在隔壁的小小實驗室內,大班的錢姝穎忍不住和小夥伴一起叫了起來,原來是他們平日裡照顧的雞蛋終於孵出了小雞崽。每個學期,老師都會拿來一些受精雞蛋放在孵化器裡,把溫度設定在37.6℃,讓孩子們在第5天、第11天和第19天等不同時間段,觀察正常發育、弱胚蛋和死胚蛋等不同雞蛋發生的變化。
成功孵化出小雞後,還會讓孩子動手餵養,瞭解小雞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幼兒學會觀察,讓孩子們更加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教師沈莉鳳說,很多肉眼不可見的細節和變化,還能透過顯微鏡的切片進行觀察,讓大家明白無論是植物的生長還是動物的變化,都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在鶴棲路幼兒園,幼兒的學習場景不僅在教室、操場,而是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興趣比意義更重要,視野開闊比知識獲取更重要,行為習慣的養成比學習結果更重要。”正如園長陶黎晴介紹的那樣,幼兒園以“讓成長像呼吸一樣自然”為辦學宗旨,基於兒童視角構建具有生長變化、不斷創新的“微生態”教育場景,強調可玩、可學、可探性,讓幼兒的學習在更好的場景中自然而積極主動地發生。
王燁汝是幼兒園蝴蝶溫室的負責教師之一,經過幾年的研究和探索,如今蝴蝶溫室已經成為孩子觀察蝴蝶的好去處。“幼兒園裡常常會飛來很多蝴蝶,孩子們會開心地去追逐,後來我們就考慮是不是可以透過一個固定的場所,讓孩子們去觀察蝴蝶。”如今,溫室裡不僅養了蝴蝶,孩子們還能觀察蝴蝶產卵的過程和死亡過程,並製作蝴蝶標本。此外,孩子們還能參與種植蔬菜、餵養小豬、打掃豬圈、製作簡易的植物香水等多種和微生態有關的“探秘”
經過幾年的探究與完善,鶴棲路幼兒園已經形成了多個較成熟的集體教學活動方案,並充實到園本課程資源庫中,包括:風系列、季節變化系列、微觀動物系列、影子系列、有趣的水系列、植物的秘密系列等,還構建了生態軸為“一軸”,場、廊、坊、角為“四點”的“一軸四點”聯動式的生態教育場景,讓孩子與充滿生機的自然場景親密互動,以主人翁的姿態學會勞動、學習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