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用“捧在手裡,怕他摔了,含在嘴裡,怕他化了”這兩句話形容緊張過度的新手爸媽,但對一小部分父母來說,這還真不是玩笑。他們的寶寶,也許只有巴掌大小,一瓶礦泉水那麼重,手臂粗不過成年人的大拇指,血管比頭髮絲還小,身體還是半透明的果凍狀,真的可能稍不注意就“化”了。
10月20日,家住洛陽市偃師區的秦先生特意來到偃師人民醫院,將一面印有“醫德高尚醫術精,真情護理暖人心”14個金色大字的感謝錦旗親自送到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訴說著自己和愛人及全家人發自肺腑的真情謝意。
今年8月的一天,一名僅有“29周+3天”的小寶寶在偃師人民醫院呱呱落地。這名體重僅有980克的孩子整個身體只有大人的巴掌大,各個臟器發育均極不成熟,無法正常呼吸,出生時膚色青紫,呼吸不規則,面板呈膠凍狀……寶寶面臨著肺部不成熟、免疫低下、感染、電解質紊亂、酸鹼代謝紊亂、營養不良、吞嚥功能弱、消化功能紊亂、貧血、黃疸等諸多的難關以及潛在的各種併發症。
提前“出宮”,這個“小不點兒”給初為人父人母的秦先生和愛人帶來了驚喜,但也更帶來不小的憂慮。幸運的是,他們遇到偃師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團隊。新生兒科管床醫生趙閃閃將心比心地交待病情和安慰家屬,讓全家懸著一顆心釋懷不少。在兒科主任張紀偉、新生兒科主任許一飛醫師、護士長李可可的帶領下,趙閃閃和全科醫護人員都擔任起的“代理媽媽”,24小時圍著“團團轉”!考慮到“小不點”住院時間長,需要長期靜脈營養,入院後護士長李可可帶領新生兒團隊陸續為“小不點”安排了臍靜脈置管和中心靜脈置管,這條靜脈通路是臨床治療的有力保證,同時減少了新生兒長期穿刺的痛苦。
經過一週多的治療,“小不點”非常爭氣地平穩撤機、逐漸開奶餵養,從1毫升、幾毫升、十幾毫升、幾十毫升,從鼻飼餵養到經口自主吃奶,“小不點兒”的每一步努力,“代理媽媽”都為他加油叫好;但“小不點兒”的呼吸中樞不成熟,極易出現進奶時青紫,和進奶後呼吸暫停。對此,護士媽媽們分秒不讓“小不點兒”離開自己的視線,必須在進奶時觀察“小不點兒”的面色、生命體徵,餵奶後為其拍背、側臥位,避免胃食管反流。
隨後,“小不點兒”在保溫箱裡,一天比一天長大,一天比一天力氣大,慢慢脫離了呼吸機、胃管;卻迎來了新生兒最為棘手的感染問題和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停氧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偃醫新生兒團隊多次會診討論、請教上級醫院的專家們,只為“小不點兒”能接受最為妥當的治療,健康出院。
出院那天,全家人激動不已,出生到現在短短的46天裡,“小不點兒”經歷了重重困難,接受了氣管插管、無創呼吸機、肺表面活性物質、免疫球蛋白、胃管鼻飼、光療、靜脈營養、鼻導管吸氧、輸血等一系列治療,終於和家人團聚了!出院後新生兒團隊安排了出院後定期的回訪,聽到寶寶吃得好、睡得好、眼底篩查正常,一切安穩,大家知道這一仗她們和“小不點”都贏了!
許一飛主任介紹,這些可憐的小寶寶叫超早產兒(胎齡<28周)和極早產兒(28周≦胎齡<32周),他們迫不及待地降臨,對於爸媽和醫護人員,都可以說是一場危機四伏的拉鋸戰。寶寶一出孃胎,有的就需要即刻復甦搶救,和媽媽匆匆見上一面,就爭分奪秒地被送進NICU,住進保溫箱。24小時持續心電監護,醫護人員嚴陣以待、隨時搶救,為萬千家庭小天使的平安降臨負重前行。
(記者劉永勝 通訊員李龍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