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百年大黨光榮傳統
傳承革命先輩優良作風
近日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北京高院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
舉辦“紅色家書 百年初心”
紅色書信誦讀活動
一封封紅色書信
書寫了革命先輩
不畏艱難、不懼犧牲
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蹟
一段段深情誦讀
抒發了我輩對先烈的敬仰和緬懷
對黨的熱愛與忠誠
即日起
京法網事將帶領大家
從這些紅色書信中
感悟愛國主義情懷
今天,讓我們共同聆聽
由北京高院幹部處張勇、楊靜
誦讀的南洋華僑機工
——白雪樵的遺書
誦讀人:幹部處黨支部 張勇、楊靜
讓我們回到1939年的雲南,這是一條連線雲南與緬甸的公路——滇緬公路,被稱為抗戰輸血管,是日軍重點轟炸的地方。就在日軍密集的飛機轟炸中,有一支特殊的車隊仍然在硝煙中行駛著,駕駛汽車的人就是南僑機工。抗戰時期,東南亞各國的華人子弟組成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支援祖國的前線。3000多人的隊伍中只有五位女性,寫這封信的人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叫白雪樵。
1939年5月18日,馬來西亞,檳城。《告別南洋》歌與《義勇軍進行曲》響徹雲霄,南僑機工正準備出發,白雪樵備好行李混進了隊伍。白家是當地有名的望族,白雪樵擔心父母不捨得讓她去抗戰,就悄悄地改了名字叫施夏圭,諧音私下歸,準備偷偷地走。突然她想起準備好的錢忘在了家裡,急忙跑回去拿。可是沒想到,剛到家,就碰到了聞訊趕來的父母。父親一把抓住她:“這是怎麼回事兒?”。母親則抱著她哭個不停。“國難當頭,我只有捨棄小家。”白雪樵最終說服了父母。從下午兩點到六點多開船前,父親就一直陪著她坐在船上,兩個人面對面,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直到船離港的那一刻,父親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碼頭,趁著血紅的夕陽,不停地向她揮手。
一滴之力雖小,但能匯成洪流。白雪樵,祖籍福建,很小的時候,祖父要離開他們回家鄉,臨行前再三叮囑,不管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都不能忘記自己的鄉土,小時候她不懂,為什麼父母要遠離家鄉卻又念念不忘家鄉,後來她才明白了,原來鄉土就是祖國。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白雪樵在內的不少華僑青年,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回國服務的隊伍中。1939年至1942年的四年時間裡,滇緬公路一共搶運了五十多萬噸軍需物資和一萬五千多輛汽車。據統計,抗戰中中國軍隊的物資和裝備幾乎有一半是南僑機工透過滇緬公路運進來的。
親愛的父母親:
別了!現在什麼也不能阻撓我投筆從戎了,我知道父母親一向是明情達理的,對子女的行動是不會有疑義的。我之所以不別而行,這是女兒勇氣不夠的緣故,因為骨肉之情總是難免的,我深恐突然提出這意思,母親一定會激動而流淚的。我雖然是立志報國,為了這天生易感動的弱志,或許是會被私情克服的,所以為補救這劣點,只得硬著心腸,瞞著你倆。走了,我知道母親是會因此傷心一場,但是我相信,父親是不會因此責怪女兒的,相反的,一定是引以為榮的事。
走之前,我是難過極了,在每分鐘內,我的心都起著往復數次的矛盾衝突。家是我所戀的,雙親弟妹是我所愛的,但是破碎的祖國,更是我懷念熱愛的。所以雖然幾次的猶豫躊躇,到底我是懷著悲傷的情緒、含著心酸的眼淚,踏上征途了。雖在救國建國的大業中我的力量,簡直是夠不上滄海一粟,可是及天下的水滴而匯成大洋,我希望能在匯成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雙親,此去雖然千山萬水、安危莫卜,是不免悽愴心酸的,但是以有用之軀,以有用之時間。消耗於安逸於無畏中,才是令人哀惜不治的,因為生活就是鬥爭,尤其是在祖國危難時候,正是青年人奮發效力的時機。這時候我能親眼看見祖國決死爭鬥,以及新中國孕育的困難,自己能替祖國做點事,就覺得此世不曾辜負了。
女兒是不孝的,望雙親寬懷自慰,善自珍重。臨行匆匆,僅留此作別,後會有期,最後敬祝健康。
女兒雪樵留書
廿年五月十八日
白雪樵臨行前留給父母的家書被許多報紙登載,其報效祖國言行,激勵無數青年共赴國難。在山河破碎、九州悲泣的危亡之際,“捐軀赴國難、誓死忽如歸”,中華兒女的拳拳報國之情如涓涓細流,匯聚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
“以青春之我,
建設青春之國家”
歷史賦予我輩之責任
我輩更應擔起時代重任
不負青春時光
傳承紅色基因
編輯:崔碩 姚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