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這種在人體心臟和血管中不斷流動的紅色液體,能夠物質運輸,調節體內生理生化反應,對維持生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輸血,雖然已經是現代醫學中常見的治療手段,背後的原理卻一點都不簡單,甚至可以看作是一項小小的移植手術。而說到輸血治療的誕生過程,更是一個坎坷曲折的故事了!
“輸”在西元前
先民們很早就認識到了血液對於人體的重要性,古希臘和古羅馬人認為鮮血有治癒疾病的效果,《聖經·舊約》中曾經記載“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然而,由於當時的治療多是透過飲用鮮血和放血來進行,結果導致許多人因此喪命。教皇依諾增爵八世
不過,也有人在嘗試進行輸血。被認為是史上“輸血第一人”的教皇依諾增爵八世,在醫生的建議下,將一個3歲小男孩的血液輸入自己體內,因為對輸血缺乏正確的認識,教皇沒能如願治好疾病,最終還是死了。直到1616年,英國醫學家威廉·哈維提出人體內的血液是流動的,這一現在看來再簡單不過的常識,在輸血史上卻是一項劃時代的重大發現,為此後的科學輸血奠定了基礎。
從動物輸血到“人對人”輸血
1665年,英國牛津的醫生兼生理學家理查德·羅爾,透過狗與狗之間的輸血,第一次證明了輸血挽救生命。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當時的科學家們在那之後又進行了一系列人與動物的輸血實驗,並聲稱獲得了成功……早期將羊血輸入人體的嘗試不過,這一危險操作最終在引發一系列致死案件後,被英法兩國議會叫停。
直到19世紀,一位名叫詹姆斯·布倫德爾的英國醫生提出,早期的輸血事故是由不同物種之間輸血導致的,並開始著手嘗試人對人的輸血操作,成功挽救了多名患者的生命。布倫德爾在《柳葉刀》上發表的與輸血有關的論文之後,隨著血型分類的發現和血液質量篩查技術的發展,輸血技術越來越成熟,用血安全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二戰中誕生的“血庫之父”
在探索過程中,血液保鮮也是橫亙在科學家們面前,亟需解決的大問題。
早年世界上並沒有“血庫”這個概念,血液也不像現在這樣可以隨取隨用。由於缺乏儲存技術,抽出人體的血液靜置一段時間之後,很快就會分層、凝固,變成一袋袋的“血豆腐”,因此,當時所有的輸血都需要臨時採血,許多病人都因為不能及時找到匹配的血源而喪命。所以,人們從19世紀就開始尋找能夠用於血液儲存的抗凝物質。20世紀10年代,枸櫞酸鈉作為抗凝劑,開始被用於血液儲存。之後,由早期抗凝劑改進而來的新型抗凝劑,也為捐獻血液的儲存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即使有抗凝劑的加入,預先儲備的血液在長時間的儲存和運輸過程中,依然容易腐壞變質,這就意味著我們的血液儲存技術還需要更多突破。“血庫之父”查爾斯·理查德·德魯,來源:上海市血液中心
這時,我們就必須提到一位關鍵人物——“血庫之父”查爾斯·理查德·德魯。美國二戰期間的宣傳畫:德魯在成為一名著名的醫生和血液專家之前,還曾經是一位優秀田徑選手,他創造的血漿分離技術在戰場上挽救了無數生命,為血庫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查爾斯·德魯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從事血液相關問題的研究,並致力於尋找儲存新鮮血液的方法。經過反覆思考,他提出了一種“異想天開”的儲存方案:將液體血漿在低溫和真空條件下,製成乾燥的淡黃色粉末,需要時再用特殊的解凍液溶解,重新配置成血漿。這一創舉,使得我們今天使用的血庫系統的建立成為可能。
儘管這種血漿並不具有全血的攜氧能力,但是對於需要急救的傷員而言,依然是救命的“神藥”。二戰期間,德魯擔任了“為英國獻血”專案的醫學總監,負責組織鮮血的募集和加工,據統計,約有1.45萬品脫的血漿經德魯之手被輸送到歐洲戰場,挽救了不計其數的傷員。之後,他還在美國參與二戰前後,受美國紅十字會的邀請,在紐約血庫擔任主任,為戰場上的美國士兵提供了大量救命的血漿。德魯出生於華盛頓的一個黑人家庭,父親是一名普通的鋪地毯工人,100多年前,他能夠在持續存在種族歧視問題的美國,突破重重阻礙,獲得這樣大的成就,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了。為此,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會還專門向他授予了斯平加恩獎章,以表彰他做出的突出貢獻。查爾斯·德魯紀念郵票
不幸的是,1950年4月1日,這位在人類醫學史上做出巨大貢獻,挽救了無數病人生命的人,遭遇車禍,不治身亡,年僅45歲。
1981年,為了紀念查爾斯·德魯,美國郵政局的“偉大美國人系列紀念郵票”釋出了印有查爾斯·德魯頭像的紀念郵票。
如今,作為現代醫學的受益人,當我們在接受輸血治療,或是看到街頭巷尾的獻血車時,也在心中為那些曾經推動了血液研究發展的人們,送上一份誠摯的敬意吧!
END
稽核專家
武新勝,解放軍第三七一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轉載註明來源
責編/小西途說